APP下载

储粮检疫性有害生物研究进展

2017-06-10于练中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环境因子储粮防治措施

于练中

摘要 本文在分析环境因子对粮食储藏病虫害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储粮害虫的防治措施,以期通过科学防治,减少药剂残留对粮食及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关键词 检疫性有害生物;储粮;环境因子;影响机理;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35-01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其人口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保证粮食供给不仅关乎粮食生产过程,在粮食产后的安全保障方面也十分关键,其中,以粮食产后虫害防控、粮食安全储藏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q-杀虫剂的残留问题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逐步提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如何避免药剂过度使用带来的粮食污染、虫害抗性增强等问题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點;如何在粮食储藏期保障其良好的品质、获取更高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是新时期粮食储藏的方向与目标;如何研发各种高效无毒无害的储粮非化学处理技术体系成为业界的奋斗目标。

1 环境因子对粮食储藏病虫害的影响机理

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周围环境中气体成分等均会对粮食贮藏带来一定影响,不仅制约着粮食的生物化学变化,还影响着粮食的化学变化。此外,贮藏时间的长短也是制约粮食贮藏的因素之一。

1.1 温度

绝大多数的储粮害虫对温度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下,当温度低于15 ℃时,大多数害虫生长将受到影响;当温度控制在5~10 ℃之间时,经过一段时间多数虫害会死亡。其中,螨类的耐低温能力较强,只有当温度低于4 ℃以后才能抑制其生长。日本学者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危害较大的玉米象、米象的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上述2种害虫的呼吸速率、耗氧速率均呈下降趋势,即生长受到抑制。因此,通过降低储粮温度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虫害的发生[1-2]。

1.2 水分

保持储粮处于安全水分以下是避免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害的必要条件。安全水分范围因储粮品种、环境温度、气候条件,以及储藏时间的不同而异。比如同样是稻类粮食,籼稻的安全水分较低,而粳稻的安全水分则高一些。此外,稻谷的安全水分还与其纯净度、成熟度以及伤病粒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规律为成熟度高、品质好的稻谷安全水分较高,反之安全水分较低。总而言之,水是粮粒内部物质合成分解的必要条件。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储粮水分对粮食的安全贮藏十分关键。

1.3 导热性

粮食导热系数很低,因没有遗传差异或生物学性状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种群的再次或者多次传入,则更难发现。储粮的新陈代谢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及时通风透气则易产生热量积累,加之粮堆中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也会产生一定热量,如果不实时关注热量情况,则容易因热量积累过多出现霉变问题。具体可通过自动测温系统进行监控,以防病虫害的发生。

1.4 气体成分

通过调节储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可以影响害虫、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抑制其生长的目的。根据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对害虫、微生物生长的抑制效果也不断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微生物、害虫的发育繁殖便受到抑制;当浓度升高至30%时,黄粉虫等幼虫将在4 d内全部死去;待浓度升高至60%时,大部分害虫都将在4 d内被杀死。除此之外,在不同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条件下,害虫生长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具体如表1所示。

2 储粮害虫防治措施

2.1 保证仓库的清洁卫生

保持仓库内卫生条件良好能够有效抑制害虫的生长发育与传播,良好的卫生环境也能够为员工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3-4]。因此,平时应当对仓库定期清洁卫生,并在粮仓腾空后及时彻底清理消毒,具体可采用气溶硅胶兑水配成悬浊液或者杀虫剂消毒处理。

2.2 使用粮食防护剂

为了保证储粮质量,通常需要施用粮食防护剂。近年来,磷化氢熏蒸是绝大多数粮食仓库采用的方法,约20%的粮食需要施用防护剂进行处理。为了防治害虫产生抗药性,通常混合使用2种防护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粮食储藏及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也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防护剂。

研发新型高效粮食防护剂难度较大,要具备很强的研发实力,不仅要求防护剂具有9个月的有效期,还要能够确保工作人员以及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此外,还要符合业界规范标准,确保粮食产品的绝对安全。通常采用具旁路搅拌的低压喷雾机施用防护剂。一般是1 L兑水后的杀虫剂可处理1 t粮食。具体是在1%的粮食上使用防护剂,再将这些粮食与其他粮食混合均匀,即可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5-6]。

2.3 气调防治

由于气调防治的成本很高,是施用磷化氢成本的5~10 倍,因而通常用于高价值的农产品防护。气调防治通常采用二氧化碳气体、氮气相结合的方式,将仓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0%以上,并补充仓内氮气进而使仓内氧气浓度降低到1%以下,经过2~3周的熏杀能够有效实现害虫除杀效果[7]。另外,还包括控制温度以及正在开发的高温防治风力控制器等新技术。

3 研究前景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粮食储藏作为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同样受到了更多的关心、重视,不断有新的技术与各领域与储量害虫防治关联起来。比如,物理防治方法在有效抑制除杀储粮内的微生物、害虫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不会带来负面影响,是一种绿色安全的处理方式,但物理防治技术受客观因素制约较多,其应用及推广范围较小。采用化学试剂进行防治,不同试剂特性各异,如甲酸乙酯是液态熏蒸剂,其毒性较高,为了实现良好的害虫除杀效果必须使用较高浓度,但对工作人员不安全,且给粮食安全带来一定隐患。近年来,随着生物学不断发展,在昆虫分类鉴别中越来越多地利用超微形态学、化学分类法以及数值分类法[1]。基于电子扫描显微镜、电子计算机以及生物化学技术手段,昆虫分类学更上一个新台阶[8]。超微形态学就是利用电子显微镜或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昆虫等微小近缘种进行分类识别;化学分类法就是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昆虫的分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使昆虫分类更加精准,并充分总结虫害所具备的特征,进而精准提出预防与治理措施。随着人们对各种储粮害虫的研究与探索,粮食储藏过程中所遇到的害虫问题也会一一迎刃而解。

4 参考文献

[1] 夏利泽.储粮虫害综合防治实践与成效[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3,29(1):36-38.

[2] 徐忠文,杨北南.防治储粮害虫的几项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7):275.

[3] 吕建华,钟建军,王洁静,等.不同温度处理对赤拟谷盗的致死作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33(2):1.

[4] 孟繁华,吴贵茹,陈坤杰.稻谷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131-134.

[5] 华晔迪,罗宇凡.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达500亿斤[EB/OL].(2012-07-04)[2016-06-26].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7/04/009571242.shtml.

[6] 钟建军,吕建华,王洁静,等.物理防治在储粮害虫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2(12):15-17.

[7] 吕建华,钟建军,王洁静.不同温度处理对赤拟谷盗的致死作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14.

[8] 吕建华,邹政,王殿轩,等.臭椿树皮提取物对玉米象和杂拟谷盗成虫的控制作用[J].中国粮油学报,2009(9):112-115.

猜你喜欢

环境因子储粮防治措施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桉树人工林胸径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秦皇岛海域夜光藻种群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粮商心声:放开粮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