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7-06-10禹洪双仲雯逸林慧娟
禹洪双 仲雯逸 林慧娟
摘 要 为了解民办本科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以及其危害,并探讨其解决对策和干预措施。笔者采用自编问卷对江苏某民办高校55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办本科大学生手机使用率百分之百,使用频率非常高,25.85%的民办本科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约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上课使用过手机的约占90%,而从来没有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仅占10%;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查找学习资料、记录课件、购物和聊天刷空间;手机依赖倾向不存在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性别差异。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3.087
1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在社会上的普及,手机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但是,多数研究也局限在物理方面比如辐射等的影响,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2000年以后,国外开始开展手机依赖或者手机成瘾的研究,最初的研究主要是对手机依赖的概念,后面慢慢开始了手机依赖与人类生活方式和健康、手机依赖与人类心理特别是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关系,进而有学者开始研究手机依赖与社交障碍社交恐惧的关系。 [1,2]我们国家研究手机依赖的尚不为多,
我国2008年才开始此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涉及手机依赖的现状情况调查、测评标准、相关影响因素、对生理与心理的危害、手机依赖的成因和主要的干预对策等。在前人现有的研究中,超过50%的研究都以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为主,研究手机依赖的危害或提出具体干预措施的不多。[3]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手机依赖(mobile phone dependence)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手机依赖是一种不良状态,此状态下使用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功能受损和社会功能受损,比如有严重者反应会经常有手脚冒汗、心悸、头昏、大脑发麻、肠胃功能失调等身体上的生理反应,而导致这种不良状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超时、过度、不加控制地滥用手机。还有人把手机依赖命名为手机成瘾、手机综合症、手机中毒症候、手机焦虑症。手机依赖的实质是一种行为成瘾,其原因主要就是过度、无节制使用或沉湎于特定的事物特定的活动,而手机依赖就是过分过度使用手机所导致的。[4]现在在民办本科院校中,旷课逃课、学习成绩下降、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心理异常等学生数量有上升趋势,这与过度使用手机过度依赖手机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研究以江苏省某民办本科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和研究对象,普查一下民办本科大学生目前手机依赖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意在了解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旨在了解手机依赖的现状情况及其不良影响,这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高等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江苏某民办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通过简单抽样法随机抽取550名学生填写问卷调查,实际总共发放问卷调查550份,回收问卷调查54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45份,有效率达99.1%。其中,大学生男性为301名,占样本的55.2%,女性244名,占样本的44.8%;家庭所在地位于农村的占53.58%,家庭所在地位于城市的占46.42%;在专业构成上,文科生占比50%,理科生占比50%。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调查问卷为自行编制。正式大量发放问卷调查前,先抽选了5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针对预调查出现的问题随即进行了修订。调查问卷获得的原始数据经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以及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民办本科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有18.72%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小于2小时;有47.89%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2-4小时;有20.73%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4-6小时;而每天使用手机超过6小时以上的达12.66%。关于课堂上使用手机的频率调查发现,上课使用过手机的占89.17%,而从来没有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仅占10.83%。
3.2 民办本科大学生手机使用用途
从关于使用手机用途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民办本科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查找学习资料、记录课件、购物和聊天刷空间,而浏览网页、看视频、短信电话、打游戏、自拍录视频等用途依次排在其后。
3.3 民办本科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修订后的手机依赖倾向调查一题包括以下选项:第一,时候经常把手机放在身上,长期对手机特别敏感,可能没有任何声音刺激,却总有手机铃声响起或者是手机震动的幻觉。第二,如果一段时间不接触手机,是否会经常会出现下意识地寻找自己的手机,不时地会下意识把手机拿出来看看,甚至感觉手机老攥在自己手里心里才会有踏实的感觉。第三,如果手机长期不响或来电明显减少,会感觉不适应。第四,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第五,如果听到自己的手机响时,情绪是否会急躁或焦虑不安。第六,如果出门后发现自己忘记帶手机,是否会有心烦意乱的感觉并且内心会想方设法回去拿手机。第七,当手机连不上线,接收不到信号时,会产生焦虑感。第八,一直用手指点看手机一段时间后是否会有头痛的不适感或手指有不适感。第九,但手机收到短信信息时,无论身处何地何时都会选择马上查看并立即对信息给予回复。第十,用手机时时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焦虑症状出现。十项选项中,选择一到三项的视为有轻微手机依赖倾向;选择四到六项的视为一般手机依赖倾向;选择七项以上(包含七项)的则视为严重手机依赖倾向。
而调查结果显示,25.85%的民办本科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其中有一般手机依赖倾向的占17.25%,有轻微手机依赖倾向和严重手机依赖倾向的分别占5.67%和2.93%。
3.4 民办本科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影响的认识
关于民办本科大學生对手机依赖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影响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次为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导致成绩下滑、导致人际交往困难、孤独和自闭。如果有一些针对性措施可以改善手机依赖或焦虑倾向,91.19%的学生表示愿意尝试,但仍有8.81%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尝试。
3.5手机依赖倾向不存在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性别差异
存在手机依赖倾向的学生中,家庭经济状况富裕的占比38.26%,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占比34.44%,家庭经济困难的占比27.3%,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优越有否与手机依赖倾向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存在手机依赖倾向的学生中,家庭所在地在城市的占比51.77%,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占比48.23%,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发生手机依赖倾向无明显差异T=-0.419,P=0.672>0.05。 存在手机依赖倾向的学生中,男生占比52.20%,女生占比47.8%,不同性别的学生发生手机依赖倾向无明显差异T=-0.401,P=0.372>0.05。
4 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讨论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民办本科大学生的手机使用率为百分之百。三分之一的民办本科大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有存在手机依赖的倾向,手机依赖倾向不存在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性别差异。针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偏高的手机依赖发生率,适当地进行行为的干预以及增加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很容易出现短暂的不适应、迷茫、空虚、寂寞,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出现过度使用手机,产生手机依赖的敏感时期。学校应利用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初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认识到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撰写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且进行可行性分析,确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有效实施。
第二,引导民办本科大学生学会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家庭支持系统,减少孤独无助感。如果能很好地建立社会家庭支持系统,那么学生再遇到挫折或面对困境时,学生利用完善的支持系统可以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利用好家庭和社会资源,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和无助感,从而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第三,加强“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教育。对其有严重依赖性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让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心理。高校应大力建设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及时做好心理健康干预工作。高校应该利用各种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数量。
参考文献
[1] Jin, B.,Park, N.. In-person contact begets calling and texting: interpersonal motives for cell phone use, face-to-face interaction, and loneliness[J].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0,5(6):611-618.
[2] Toda M, Monden K, Kubo K, et al.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health-related lifestyle of university students[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6, 34(10):1277-1284.
[3] 付桂芳,李歆瑶,徐柱焜等.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研究[J]. 高教学刊,2016(1):65-67.
[4] 徐华,吴玄娜,兰彦婷等.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