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主栽水稻品种在德宏州稻瘟病与白背飞虱田间抗性测定评价

2017-06-10王白杨荣教王白昌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稻瘟病水稻

王白++杨荣教++王白昌

摘要 为了全面和准确地评价德宏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白背飞虱的抗性,为当地农药减量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对云南23个主栽优质水稻品种采用成株期间自然种群发生鉴定法在德宏州进行稻瘟病、白背飞虱的田间抗性测定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3个材料在德宏州品种间叶瘟、穗颈瘟的抗性水平差异不明显。叶瘟没有免疫(IM)品种,高抗(HR)品种有2个,其余品种为抗(R);穗瘟没有高抗(HR)品种,所有参试品种表现为抗(R);叶瘟病情指数小于穗颈瘟病情指数。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进行白背飞虱和天敌田间发生量的调查,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天敌与白背飞虱田间虫量达到了1∶1的平衡,各生育期白背飞虱百丛虫量<166头/百丛,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发生的贡献很大,分蘖期蜘蛛与白背飞虱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分蘖期蜘蛛对白背飞虱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白背飞虱;抗性评价;农药减量;云南德宏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1;S435.1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97-03

水稻是德宏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当地人的主食,每年种植面积在6万hm2左右。德宏州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生长季恰赶上雨热同期,高温高湿,是病虫害高发季节,尤其是水稻稻瘟病和稻飞虱危害严重季节。当地水稻生产管理粗放化,农药使用盲目化、经验化,给当地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水稻安全生产是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1]。因此,德宏水稻综合试验站收集了云南几个主要水稻种植区域主栽水稻品种23个于2016年开展了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田间抗性测定评价试验,全面准确地评价供试品种在德宏州对稻瘟病、稻飞虱的抗性,为当地农药减量实施提供技术支撑,为当地水稻安全生产制订可行性方案。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德宏州农科所试验田上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耕作、排灌方便,土壤质地为改良红壤,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玉米;东经98°35′,北纬24°26′,海拔913.8 m,年平均降水量为1 361.9~1 717.0 mm,年平均温度18.3~20.0 ℃。

1.2 试验品种及来源

供试品种分别来自云南德宏(宜香2115、德优8号、德优16号、宜优673、滇屯502)、隆阳(两优2186、两优2161)、红河(红优4号、云恢290)、耿马(耿籼1号、Q优6号、宜香1979)、普洱(川优6203、富优8217、内香优18号、内五优979、川農优527、思选2号)、版纳(宜香3003、滇黎406)、文山(金优321、宜香3728、内香8518)7个地区近2 年的主栽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3个处理,即一个品种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0 m2,小区四周设保护行,小区之间间隔40 cm。

1.4 试验方法

2012年4月20日育秧,采用旱育秧方式于2016年4月21日育秧;5月22日移栽,秧龄30 d,大田一犁二耙,田平泥细,栽插规格16.65 cm×26.64 cm,每穴1~2苗(蘖),栽22.5万丛/hm2。

播种时施底肥(复合肥)300 kg/hm2,播后15 d喷施除草剂稻杰2次进行化学除草;返青期用50%百螺敌可湿性粉剂975 g/hm2防治福寿螺;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各追施尿素75 kg/hm2 1次。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不施用防病防虫药剂。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稻瘟病调查。叶瘟调查:在水稻分蘖中期至始穗止进行调查,每5 d查1次,每个小区直线定查5点,每个点查20丛水稻的绿色叶片。穗瘟调查:在水稻破口至蜡熟期至进行调查,在原叶瘟定点调查稻丛内继续观察,每5 d查1次,参照《国家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GB/T 15790—2009)[2]附录C进行叶瘟和穗瘟的分级和抗性评价。

1.5.2 稻飞虱调查。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进行,参照国家标准《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GB/T 15794—2009)[3],每个小区调查10丛,记录白背飞虱低龄若虫、高龄若虫、成虫数量、黑肩绿盲蝽和蜘蛛数量。

1.5.3 计算公式。稻瘟病调查:病情指数=[Σ(各级发病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叶)×最高代表值)]×100。白背飞虱调查:用SPSS Duncan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用SPSS 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1.5.4 测产。在水稻黄熟期进行收获,每个小区单独收割、单独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

在水稻的苗期、分蘖期、黄熟期对23个水稻品种进行叶瘟调查,在黄熟期进行穗颈瘟的调查,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在田间自然诱发条件下对叶瘟、穗颈瘟的抗性水平差异不明显。叶瘟没有免疫(IM)品种,高抗(HR)品种有2个,分别是思选2号、两优2186,其余品种为抗(R);穗瘟没有高抗(HR)品种,所有参试品种表现为抗(R)。从病情指数来看,23个水稻品种叶瘟病情指数<5,属于轻度发生,病级划分为一级;穗颈瘟病情指数<3,属于轻度发生,病级划分为一级。除了滇黎406、耿籼1号的叶瘟病情指数大于穗颈瘟病情指数外,其余21个品种叶瘟病情指数小于穗颈瘟病情指数(表1)。

2.2 稻飞虱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

在水稻的分蘖期和孕穗期对23个水稻品种开展了田间白背飞虱和捕食性天敌种群发生特征的调查,结果表明,水稻分蘖盛期白背飞虱的田间发生量83~166头/百丛,以低龄若虫和成虫为主,品种田间虫量差异不显著;孕穗期白背飞虱的田间发生量10~130头/百丛,以成虫为主,除德优8号田间虫量130头/百丛与其他品种有差异显著外,其余品种田间虫量差异不显著。水稻分蘖盛期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和蜘蛛的田间发生量分别为357~633、33~117头/百丛,品种田间虫量差异不显著;孕穗期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和蜘蛛的田间发生量分别为0~53、10~130头/百丛,耿籼1号黑肩绿盲蝽的田间虫量最大,富优8217、两优2186蜘蛛的田间虫量最大,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表2)。水稻分蘖盛期,捕食性天敌与白背飞虱的比值达1.00∶0.14~0.37,天敌的种群数量超过了白背飞虱的种群数量,孕穗期捕食性天敌与白背飞虱的比值达1.00∶0.46~6.00,天敌对白背飞虱的发生起到了显著的控制作用。

由表3可知,天敌与白背飞虱田间虫量达到了1∶1的平衡,各生育期白背飞虱百丛虫量<166头/百丛,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发生的贡献很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分蘖期蜘蛛与白背飞虱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分蘖期蜘蛛对白背飞虱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2.3 测产结果

由表4可知,全生育期在132~139 d的品种有18个品种,生育期在140~145 d的有3个,云恢290生育期最长(151 d),两优2186的生育期最短(123 d)。有效穗数为168.75万~348.75万穗/hm2;除德优16号株高144.5 cm,德优8号株高在158 cm之外,其余21个品种株高在114.5~133.0 cm之间;除Q优6号穗粒数在206.8粒之外,其他22个品种穗粒数在100.9~183.1粒之间;千粒重在20.1~36.3 g之间;结实率在62.0%~89.6%之间;产量在7 030~11 630 kg/hm2之间。

3 结论与讨论

在自然诱发条件下,供试品种中对叶瘟没有免疫品种,叶瘟、穗瘟都有发生,品种间抗性水平差异不显著,从病情指数来看叶瘟、穗瘟都属于轻度发生。调查结果显示,穗瘟的病情指数明显高于叶瘟,这就表明稻瘟病后期危害高于前期,需要更加重视穗瘟预防评价工作。通过稻瘟病田间抗性水平评价,苗期、分蘖期可以不施用防治稻瘟病的农药,在孕穗期可以适当喷施1次预防穗瘟的药剂以保高产。

试验区田间白背飞虱自然迁入发生,在不喷施任何杀虫剂条件下,分蘖期、孕穗期白背飞虱百丛虫量<166头/百丛;分蘖期捕食性天敌与白背飞虱比值达1.00∶0.14~0.37,孕穗期比值达1.00∶0.30~6.00,天敌的种群数量超过白背飞虱种群数量,捕食性天敌对白背虱的发生起到了显著控制作用。田间调查数据表明,该田块、该品种不用施杀虫药,田块中自然建立的生物链能够很好地控制白背飞虱发生。

供试的23个品种都是云南省各地州市的主栽优质品种,通过在德宏种植进行稻瘟病和稻飞虱田间抗性鉴定,品种间抗性水平差异不显著。云恢290、耿籼1号全生育期过长,不适合在德宏坝区种植;滇屯502是德宏贡米主打品种,在德宏州内有一定种植面积,在大田生产中曾被多次鉴定为稻瘟病高感品种[4],目前还未找到能很好替代它的新品种,本试验中稻瘟病田间抗性水平表现为抗,但不代表下一年大面积种植时不感病,种植时要做好大田抗性鉴定评价,制定预防和防治稻瘟病的方案和措施[5-6]。德优8 号、德优16号是常規品种,产量8 130~8 670 kg/hm2产量为高产;红优4号产量偏低,可以不做考虑引进种植;其他17个品种综合评价较好,产量也理想,可以引进或继续在当地进行种植。

4 参考文献

[1] 李志玉.水稻安全生产控制技术[J].科研技术推广,2015(1):182-183.

[2] 国家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0-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GB/T 15794-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 赵剑锋,顾中量,王根权,等.德宏州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69-174.

[5] 何会流,毛建辉,卢代华,等.四川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抗性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104-109.

[6] 肖友伦,郭新华,易卫平,等.湖南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的评价与利用[J].湖南农业科学,2010(23):106-108.

猜你喜欢

稻瘟病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江苏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无毒基因组成分析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论北方地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技术
浅析水稻稻瘟病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