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对策
2017-06-10马程辉赵彦升栾帅伟
马程辉 赵彦升 栾帅伟
摘 要:现代社会生活不仅要求学生人性的健康发展,而且还需要他们具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的生活观念和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核问题等,都要求人们具有群体意识甚至全球意识。希望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为社会更好服务,作更大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对策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道德品质要求的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个公民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人类的未来着想,并懂得如何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自己服务。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1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1.1重自我價值,轻社会价值
一部分学生目光定格在个人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是,强调个体,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
1.2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以个人意识为主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显示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注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有资料显示,部分大学生感到自己当前缺乏的是社会责任感。
1.3重个人前途,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
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希望自己出人头地,但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1.4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
一方面,思想上把成功看得太容易,无论是对自己的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估计过高,超出了实际水平。另一方面,又不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旦触及到具体问题,又转化成抱怨环境、无所作为的自卑意识。这些大学生同样是对自己所负的历史责任感缺乏正确认识。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充满激情和理想,追求独立,有极强的个性和自尊。绝大多数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发愤图强,有正义感,热心公益事业,自愿服务社会,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关注个人前途、个人利益、自我价值。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2.1自身因素
如:①大学生涉世未深,知识片面,观念偏颇,受到西方个人主义影响严重;②由于生活环境优越,缺乏一种紧迫感,责任感,缺乏学习的动力;③提倡个性独立意识,当代大学生将焦点集中于自己,过分张扬;④热衷于各种“证”,忽略了对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提高。
2.2社会因素
“重物质,轻精神”现象泛滥。各国文化相互渗透,尤其是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了侵蚀。大学生的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出现混乱。
2.3不良思想影响因素
在多种观念相互撞击、多种思想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网络面前,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理想信念的动摇、责任感的下降。
2.4教育因素
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另外,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的优越、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使大学生对自我过分关注,同时一些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心呈现“超重”的趋势,使子女相应地出现了责任“失重”现象,把本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这样的孩子自长大后更是缺乏自我负责、对他人、对社会尽责的精神。
3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3.1加强自我道德素质的提高
如:①开展自我教育,在生活中提高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下乡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和素质,让他们履行责任的同时体验到快乐;②以榜样为目标,学习榜样的优秀品质;③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大学生应在不断的学习中,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3.2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的情感调控直接影响他们的包括责任感在内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责任感反映个体的内在倾向,正是个体的情感与责任感的倾向性大致相同,才使得情感同样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般而言,良好的、丰富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积极的责任感。要善于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完善自己。同时,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以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3.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社会主导的现象、观念加以归纳整理,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3.4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而且也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社会环境的好坏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密切相关,要积极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魏进平,白星.浅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高校理论战线,2011(09).
[2]范洁波.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J].高教探索,2013(03).
作者简介:
马程辉,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彦升,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栾帅伟,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