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阴湿区设施春蚕豆反季高产栽培技术

2017-06-10张林森汪学英徐耘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张林森++汪学英++徐耘

摘要 总结了高寒阴湿区设施春蚕豆反季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精选良种、选地整地与施肥、适期播种、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以供冬季设施蚕豆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设施蚕豆;反季;高产;栽培技术;高寒阴湿区

中图分类号 S643.6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76-01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甘肃省临夏州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全州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7 066.67 hm2左右。但由于设施蔬菜长期连作,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土传病害发生严重,蔬菜产量与质量下降,严重制约了本地蔬菜产业的发展。临夏州地处黄土、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高寒阴湿地区,该地区的光、温、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有利于蚕豆生长发育,是我国春蚕豆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1]。

现总结设施春蚕豆反季栽培技术,其具有省工省时、成本较低、鲜豆上市早、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为高寒阴湿地区反季节设施蚕豆生产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1 精选良种

选用籽粒饱满、甜度大、商品性好、抗逆性强、产量高、耐弱光的大粒菜用蚕豆品种。一般选择临夏州农业科学院蚕豆研究中心选育的春蚕豆新品种临蚕6号和临蚕10号,播前晒种1~2 d。

2 选地整地与施肥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土壤理化性状良好、排水条件好的新搭建大棚或种植多年蔬菜的大棚均可,可与黄瓜、茄果类或辣椒进行轮作。

播种前10~15 d,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40 cm,窄行距20 cm,按布局开挖20 cm×20 cm的播种沟,每个标准棚用磷肥和复合肥各20 kg,均匀施于播种沟内,随后覆土拉平起10 cm高垄待播。

3 适期播种

播种期掌握在10月中下旬,最迟不能晚于11月上旬[2]。不能正常腾茬的设施温室,可采用芽苗移栽方式,成活率可达98%以上。播种时视地下害虫活动情况,用辛硫磷乳油拌土撒施,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春蚕豆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待蚕豆苗4~5片叶时,栽培垄上用厚度0.01 mm、宽120 cm的黑色地膜全膜覆盖。

4 田间管理

4.1 科学控水

蚕豆对水肥需求量较大,应在其各生育阶段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蚕豆开花盛期和鼓粒成熟期是需水较多的时期,用滴管进行灌溉[3]。同时在初花期追施氮肥,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在每年3 月底至4月上旬棚内蚕豆采荚期内及时滴灌润土 1~2 次。

4.2 温湿度调控

温度调控与蚕豆发育时期相关,苗期分枝期适宜温度为12~15 ℃,现蕾开花期适宜温度为15~18 ℃,开花结荚期适宜温度为18~22 ℃。根据季节、气候和棚内温度计读数合理通风,调控设施温室内温度。冬春季外界气温低,昼夜盖棚门,阴雨天气不通风。春季棚内气温超过18 ℃,冬季棚内超过15 ℃,于晴暖天气11:00—13:00打开通风口通风,降低大棚温湿度。开花结荚期气温上升,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0~25 ℃,超过30 ℃时加大通风口。因棚两头温度较低,蚕豆生长慢,为保持全棚生育期的一致性,后期应加强温室两侧的通风。保持土壤湿润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0%~80%。寒露至霜降,每隔7~10 d 滴灌1次;霜降至冬至,无需滴灌;冬至至立春,每隔7~10 d滴灌1次;立春至清明10~15 d滴灌1次。

4.3 适时打顶

花荚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竞争大,一般设施温室生产在幼荚始见时,开始打尖摘顶,控制植株生长,确保鲜荚生长及籽粒质量[4]。打顶一般选择白天进行,否则打顶处容易腐烂,导致植株死亡。一般摘除顶芽即可,确保打顶后植株顶端不出现空心为宜,对生长旺盛的分枝也要进行打顶处理。

5 病虫害防治

设施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反季蚕豆生产中最易发生赤斑病等叶部病害危害,造成鲜食蚕豆青荚商品性变差。一般在开花期选用代森锰锌喷施叶部,每隔7 d施药1次,连续喷施3次,可有效防治。

6 采收

适期采摘是保证鲜食蚕豆品质和提高效益的最后环节,一般在豆荚7~8成饱满时采摘。采摘时先摘中下部1~3层符合采摘标准的荚果,7~10 d后再采摘中上部3~6层符合采摘标准的荚果,依此类推。

7 参考文献

[1] 石小平,贾西灵,郭延平,等.春蠶豆抗旱丰产标准化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4(8):81-82.

[2] 陈满峰,赵 娜,汪凯华,等.鲜食蚕豆通蚕鲜7号大棚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83-84.

[3] 吴春芳,卞晓春,刘水东.鲜食蚕豆人工春化设施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6(4):83.

[4] 吴春芳,卞晓春,尹淑瑜,等.打顶对蚕豆越冬设施栽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3,28(2):134-138.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