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17-06-10计天晴
计天晴
摘 要: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实施以来,教育不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也加入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元素,那么就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呢?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如何培养
一、生本教育,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小学美术的教学也应该如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创作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举例而言:在进行《花花绿绿的糖纸》的教学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告诉学生“糖纸都有哪些样式、有哪些品类、图案等”并自己画给学生让学生来看,这种教学的模式只能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冲击,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改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想象吃过的糖的糖纸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颜色、哪些图案等,让学生自己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东西画出来,这样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二、创建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
美术来源于生活,然而很多学生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动手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创建教学的情境,例如在进行《留住春天》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大家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呢?”这样的语言来创建教学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春天展开联想,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树的叶子会变绿,花儿也都开了”,而有的学生则会说“我喜欢春天是因為在春天我可以穿漂亮的花裙子”等,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创建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等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教师再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留住春天呢?我们可不可以把春天画下来装在我们的书包里呢?”这样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这样的形式更能够吸引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建教学的情境,这几年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了我们的生活和教学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创建情境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动手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家乡古建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当地著名的建筑物的图片来让学生观看,小学阶段的学生阅历并没有那么丰富,这种利用多媒体创建教学情境的形式能够让他们加强对生活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这些古建筑进行绘画、描述,这种形式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开展美术实践课程,让学生动起来
实践时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实践的形式来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教师可以开展手工制作课程,例如让学生自己来制作陶艺品,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捏一个小动物,比赛看看哪个学生捏的最好;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来进行动手绘画、操作等,例如在进行风景类绘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校园的小花园里,让学生具体对花园内的某个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绘画,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来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动起来,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更倾向于模仿,在模仿中获得认知、提升,教师就可以在实践中给学生找好参照物让学生动手去画,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倾向于自由发展,教师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动手能力。
四、在评价中加入学生的动手元素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是都更符合自己的预期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画的好那么他就能获得优的等级,学生的作品跟自己的要求有差距,那么学生就会得到一个中或差的等级,这种评价的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帮助。在新形势下教师有必要改善评价形式,在对学生评价中加入学生的课堂表现,例如甲同学这一堂课表现非常积极,积极思考、积极回答、积极动手练习,虽然他没有得到最终的结果,教师依旧要肯定他们的努力,让其他学生都向他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堂上肯定更愿意努力去学习、动手,他们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培养。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让学生的“动手”变得更有意义,每一次下笔都要想好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
五、总述
近几年来小学美术的重要性被广泛提及,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鉴赏能力的重要责任。那么就现阶段的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呢?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伟林.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小作家选刊,2015(22).
[2]王文辉.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J].儿童大世界月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