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2017-06-10李苏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效益分析生产技术机械化

李苏宁

摘要 总结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包括深松整地、起垄覆膜播种、植保、杀秧、收获、残膜回收等方面内容,并分析了其产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以供马铃薯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32;S2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72-02

宁夏中部干旱带,位于东经104°17′~104°41′,北纬36°06′~39°05′,范围包括鄂尔多斯台地南缘、黄土高原北缘和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地区。土地总面积3.035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8.9%,耕地总面积31.13万hm2,没有任何灌溉条件的旱地面积23.66万hm2,占76%,水浇地只占 24%,且一部分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浇灌设备的损坏而成为“名义水地”。马铃薯是传统的粮菜兼用型作物[1],但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为此,自治区农机推广站通过建立农机化示范园区、农机农艺融合,以良种良法配套为途径,以高产高效为目标,把传统种植经验与机械化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针对宁夏扬黄灌区春旱发生频率高、秋旱发生频率相对较低、降水集中在7—9月、播种期与倒春寒同期的气候特点,开展以深松起垄覆膜种植为标志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全程机械化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光热资源利用率,改善了土壤结构,平均产量33 450 kg/hm2,纯收益增加1 103.6元/hm2,节本950元/hm2,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1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1.1 机械化深松整地

利用鲁耕1Lsz1-250型深松联合整地机一次性完成松、旋、碎、压整地作业,使田面平整、土块细碎、上虚下实,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一个疏松深厚的活土层。深松平均3年1次,在含水量15%~22%时进行[2]。

1.2 机械化起垄覆膜播种

4月下旬,當地表以下10 cm地温稳定在7 ℃时,利用唐山万佳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MB-1/2起垄覆膜种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起垄、覆膜、镇压作业。要求播深(12±3)cm、垄距(85±10)cm、垄高(25±3)cm、行距(25±3)cm、株距(30±3)cm,农膜宽度1 000~1 200 mm,厚度0.012 mm的白膜或黑膜,播种密度60 000株/hm2。

1.3 机械化植保

根据马铃薯病虫草害发生规律,选用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860型喷杆式或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WX-300型悬挂式喷雾机,按照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

1.4 机械化杀秧

根据作业地块条件与种植模式,可选用中机美诺和黑龙江绥化生产的4D-4000型与JH-1400型杀秧机,于马铃薯收获前10 d将垄上及垄沟倒伏的秧苗吸起粉碎,以提高收获工效,缩短收获期,防止早霜危害,减少损失。

1.5 机械化收获

杀完秧10 d后,采用郑州山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4KJW系列挖掘机,一次性完成挖掘、分离、铺放等工序。要求伤薯率≤3%、明薯率≥98%、损失率≤3%、漏收率≤4%。

1.6 机械化残膜回收

选用滚简式残膜回收机一次性完成表土与耕层15 cm残膜捡拾、膜杂分离、收集堆放,要求0~10 cm拾净率≥75%,10~15 cm深层拾净率≥65%,以防“黑白污染”。

2 效益分析

2.1 生态效益

2.1.1 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在宁夏中部干旱带,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矛盾是干旱缺水、70%的降水集中在7—9月,长期的浅翻浅耕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又使水土流失、产量低而不稳。利用深松联合整地技术,集松、旋、碎、压于一体,既打破了多年翻耕形成的犁底层,有利于雨水入渗。据测定,机械深松后的农田在6—9月降雨时节,较机翻耕25 cm的农田多蓄水49.3 mm,0~40 cm耕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11.3%。马建军[3]在同类地区的试验也表明,当雨强为50 mm/h时,深松后的渗入速度提高8~10倍,不形成地表径流,表现出良好的水分贮存功用。

2.1.2 提高了光热资源利用率。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对各土层地温的测定结果表明,机械化覆膜播种全生育期均有增温效应,但增温幅度与气温成反比,随马铃薯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据测定,起垄覆膜田较露地起垄田0~25 cm土层平均地温在播种—出苗、出苗—现蕾、现蕾—开花、开花—成熟分别增加2.3、2.5、2.2、1.3 ℃,全生育期25 cm土层平均日增积温2 ℃,共增加有效积温156 ℃,一方面减轻了每年5月中旬倒春寒对幼苗的危害;另一方面,现蕾—开花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为19 ℃,最适宜马铃薯根、芽的生长[4];再者,覆膜垄盖栽培的马铃薯较对照提前15 d成熟,有利于提早上市,争抢价格优势。

2.1.3 改善了土壤结构。马铃薯生育期间4次测定结果表明,深松起垄覆膜种植田较露地垄植0~20 cm耕层,土壤容重降低0.082 g/cm3,孔隙度增加2.33%;通过测定土壤比重,计算土壤三相比,0~20 cm土层固∶液∶气=43.6∶17.3∶39.1,露地垄植则为45.7∶24.6∶29.7,前者较后者固相比例降低2.1,液相比例降低7.3,气相比例则上升9.4,表明深松起垄覆膜种植为土壤耕层创造了良好的通气条件。

2.2 经济效益

深松起垄覆膜种植结薯多,薯块大且整齐,大薯率 94.3%,较露地增加3.2%,单株产量0.28 kg,平均产量33 450 kg/hm2,纯收益增加1 103.6元/hm2。之所以增产增收,一是因为深松起垄覆膜栽培有利于增温保墒,在现蕾前形成较强的根系和茎叶,造就转化力强的营养器官,结薯时处于雨季集中期,有利于拦截水分,现蕾后,地膜覆盖与机械中耕培土双重作用,增加了匍匐茎和块茎数量,减少了裸薯见光机会,抑制了有害人体的龙葵素的产生,提高了大薯率、淀粉率和商品率;二是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了作业质量与效率,减少人工投入24个/hm2,扣除机械作业费与材耗费,节本950元/hm2。

2.3 社会效益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节约的大量人工可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也为土地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为马铃薯规范化、产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3 参考文献

[1] 刘立峰,刘富华,俞学惠,等.平罗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2004(6):52.

[2]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中国保护性耕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 马建军.玉米深松全层施肥免耕精量播种技术的效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18.

[4] 李国璋,温芸芸.宁夏隆德县马铃薯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4):294-295.

[5] 田建民.宁夏现代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技术[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效益分析生产技术机械化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