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个大豆品种在环县的引种比较试验

2017-06-10潘涛郭满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性状大豆品种

潘涛++郭满平

摘要 通过小区试验,对10个参试大豆品种的物候期、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和测定。结果表明,10个参试大豆品种在环县大豆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齐黄34折合产量3 535.4 kg/hm2,张豆1号折合产量3 383.8 kg/hm2,中黄30折合产量3 181.8 kg/hm2,冀豆17号折合产量3 030.3 kg/hm2,汾豆78折合产量2 878.80 kg/hm2,这5个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沈豆6号,建议在环县大豆主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关键词 大豆;品种;性状;产量;甘肃环县

中图分类号 S565.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45-02

大豆是环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1万hm2左右。随着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双垄侧播、全膜微垄侧播、全膜覆土穴播等先进栽培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大豆生产能力,产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种植面积不断增大。随着这些新栽培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大豆新品种的引进工作也逐年加大,2011—2015年共引进大豆新品种20余个。为了使一些高产优质品种发挥最大优势,合理布局,2016年选择了近5年引进示范种植较好的10个大豆品种在环县天池乡天池村一农户的承包地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1-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环县天池乡天池村一农户的承包地里,海拔1 330 m左右,年降雨量400~500 mm,无霜期150 d,年平均气温9.2 ℃,≥10 ℃有效积温2 685 ℃,年平均日照时数2 578 h。试验地为梯田,地势平坦,地力肥沃,土壤为黏性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

1.2 供试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有汾豆78、晋豆23、齐黄34、张豆1号、冀豆17号、冀豆12号、沈豆6号、中黄30、中黄39、中黄41等,以上大豆品种均由甘肃省环县农技中心洪德许旗科技示范点生产提供;供试地膜为120 cm宽幅、厚0.01 mm的白色聚乙烯膜,由甘肃天水天宝塑业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沈豆6号作对照(CK)。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为三垄宽(3.3 m),小区长6 m,小区面积19.8 m2,小区间距50 cm,用土带压实,重复间距为垄间距(55 cm)。每小区种大豆198株。试验四周种1 m宽保护行。

1.4 试验实施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根茬,深翻土地。2016年4月25—27日旋耕土地,同时施农家肥45 t/hm2、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4月28日机械覆膜,采用全膜双垄沟播膜侧种植,垄幅1.1 m。4月29日人工破膜播种,每垄种2行,平均株距18 cm,平均行距55 cm。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生长期间详细记录各品种的播种期、出苗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结荚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等物候特性;成熟期每小区取15株考种,详细测定各品种的株高、分枝数、单株结荚数、荚粒数、株粒数、百粒重等经济性状,按小区收获,单收单打测定籽粒产量[4-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供试的10个大豆品种同一天播种,同一天出苗,幼苗期也是相同的。花芽分化期随着品种生育期的延长而推迟,中黄39花芽分化期出现最早,为7月9日,汾豆78最迟,为7月18日,迟早相差9 d;开花结荚期也随着品种生育期的延长而推迟,中黄39开花结荚期出现最早,为8月4日,汾豆78相对较迟,为8月13日,迟早相差9 d;鼓粒期也随着品种生育期的延长而推迟,中黄39鼓粒期出现最早,为8月14日,汾豆78相对较迟,为8月23日,迟早相差9 d;成熟期也随着品种生育期的延長而推迟,中黄39成熟期为8月30日,汾豆78相对较迟,为9月27日,迟早相差28 d;汾豆78、晋豆23、齐黄34、张豆1号、冀豆17号、冀豆12号、沈豆6号(CK)、中黄30、中黄39、中黄41生育期分别为140、133、125、130、135、120、128、124、113、118 d。

2.2 生物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10个参试品种株高在63.8~102.5 cm之间,冀豆17号株高最高,为102.5 cm,中黄39最矮,为63.8 cm;齐黄34、冀豆17、冀豆12、中黄30花色为紫色,其余品种花色都为白色;汾豆78、晋豆23、齐黄34、中黄30叶毛为棕色,其余品种叶毛都为灰色;汾豆78、张豆1号、中黄39、中黄41叶形为卵圆形,晋豆23、冀豆12号、沈豆6号(CK)、中黄30叶形为圆形,齐黄34、冀豆17号叶形为椭圆形;汾豆78、晋豆23为无限结荚习性,张豆1号、沈豆6号(CK)为亚有限结荚习性,齐黄34、冀豆17号、冀豆12号、中黄30、中黄39、中黄41均为有限结荚习性;汾豆78、晋豆23、齐黄34、张豆1号、冀豆17号种子为黄皮黑脐,冀豆12号、沈豆6号(CK)种子为黄皮黄脐,中黄30、中黄41种子为黄皮褐脐,中黄39种子为黄皮浅褐脐;汾豆78、齐黄34、张豆1号、冀豆12号、中黄39种子为椭圆形,晋豆23、冀豆17号、沈豆6号(CK)、中黄30、中黄41种子为圆形。

2.3 经济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10个大豆品种有效分枝数在1.6~4.5个之间,有效分枝最多的是晋豆23,为4.5个,最少的是中黄41,为1.6个;单株结荚数在47.4~75.2个之间,单株结荚数最多是齐黄34,为75.2个,最少的是中黄39,为47.4个;平均荚粒数在1.9~2.6粒,平均荚粒数最多是张豆1号,为2.6粒,最少的是中黄39,为1.9粒;单株结粒数在90.1~173.0粒之间,单株结粒数齐黄34最多,为173.0粒,中黄39最少,为90.1粒;平均百粒重在18.4~23.1g之间,平均百粒重最重的是沈豆6号(CK),为23.1 g,最轻的是冀豆17号,为18.4 g。

2.4 产量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齐黄34折合产量3 535.4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增产27.3%,居参试品种第1位;张豆1号折合产量3 383.8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增产21.8%,居参试品种第2位;中黄30折合产量3 181.8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增产14.5%,居参试品种第3位;冀豆17号折合产量3 030.3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增产9.1%,居参试品种第4位;汾豆78折合產量2 878.8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增产3.6%,居参试品种第5位;沈豆6号(CK)折合产量2 777.8 kg/hm2,居参试品种第6位;晋豆23折合产量2 626.3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减产5.5%,居参试品种第7位;冀豆12号折合产量2 373.7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减产14.5%,居参试品种第8位;中黄41折合产量2 272.7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减产18.2%,居参试品种第9位;中黄39折合产量2 070.7 kg/hm2,较对照沈豆6号(CK)减产25.5%,居参试品种第10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大豆品种在环县大豆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齐黄34、张豆1号、冀豆17号、中黄30、汾豆78等品种产量高、抗逆性强、抗病性好,属于中晚熟品种,建议在环县大豆主产区春播示范推广种植;沈豆6号、晋豆23等品种可搭配种植;冀豆12号、中黄39、中黄41属于中早熟品种,建议在环县大豆主产区夏播或复种。

4 参考文献

[1] 郭满平.环县大豆全膜双垄沟播丰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9(1):55-57.

[2] 范荣,刘生瑞,刘丰渊.环县大豆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5(5):36-38.

[3] 姬月梅,赵志刚,罗瑞萍.大豆新品种比较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1):30-31.

[4] 韦凤香,何晓灵,郑瑞琼,等.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78.

[5] 韩媛芬,杨源.西安市2012年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3(9):117-118.

[6] 朱英粹.安康市夏播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报告[J].陕西农业科学,2012(3):34-36.

猜你喜欢

性状大豆品种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