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蜀中第一家的兴盛秘诀
2017-06-10李耘枞
李耘枞
清代四川遂宁黑柏沟(今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张氏家族,是一支兴盛达200余年,在中国政治、文学和书画史上都有重要影响的世家望族。张氏家族先后有7人中进士,22人中举,22人成贡生,83人为官,9人入乡贤祠,23人受朝廷封赠,堪称清代蜀中第一家。其中第九代孙张鹏翮官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八大清官;第十三代孙张问陶,诗书画三绝,是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黑柏沟张氏子孙之所以以经济文章焜耀宇内,为巴蜀争光,为江山生色,与张氏代代相传的家风不无关系。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被康熙封贈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张惠,一生乐善好施,对子孙的教育与众不同。
一天,一向喜欢为子孙添置产业的杨孟斗来访,张惠假借教训孙子张烺,对杨孟斗说:“为人祖父的,怎么可以给子孙当奴隶呢?曾经有句古话:‘养子强于我,置业做什么?养子不如我,置业做什么?古人又说:‘存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消受;存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还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这才是为子孙的长久之计。”杨孟斗听了张惠的话,马上悔悟而去。张惠又跟孙子张烺说:“这个话,你一定要牢记在心。”
张烺一生谨遵祖父的教诲,怜贫济苦,积善好施,修桥,修学校,续人后嗣,被人冤枉是常事。碰到生病吃不起药、死后无钱安葬的乡民,他出钱帮忙买药材和棺材。遇到实在还不了债的乡民,他便当着众人的面十分慷慨地把借据烧掉,曾经还代遂宁全县的民众交了3年的钱粮。
更难能可贵的是,张烺死去的一个哥哥,有个名叫海均的仆人,因违反家规被张烺惩治而怀恨在心,就唆使张烺的5个仆人投奔军营,然后捏造事实诬告张烺曾经从地下挖出哥哥的金银若干,不仅背叛主人,而且还祸害主人。后来,张烺由官夫周正陪同回遂宁,看到海均正藏在草坡下,周正拿起刀准备把海均杀了。张烺急忙下马制止,不但不杀海均,反而还怜悯其饥饿,送了不少干粮给他。
《论语》中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大意是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张氏家风便是其最好写照。
“出为忠臣,处为端士”
张氏第九代孙张鹏翮先后担任地方官26年,京官29年,成为清朝268年四川职位最高、名头最响亮的人物。
身为一介寒儒,张鹏翮的升迁,凭借的不是长辈的余荫、大把的金银和投机钻营、攀龙附凤,而是非凡的才干、过人的胆识和事主的忠心。正如他自己所说,“既蒙皇上格外之恩,当思臣于格外之报”。当翰林院诸人成天打闹玩耍、无所事事之时,张鹏翮却沉心静气地同魏环溪几个人研究学术。他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会试提调官、殿试执事官、廷试贡士阅卷官,忠于职守,秉公办事,深受同僚称赞,先后两次获得康熙破例所赐的“太液鲜鲤”。
时逢沙俄侵犯我边界,清军在雅克萨城将俄军围困,张鹏翮奉使同内大臣索额图出使俄国。经过克鲁伦河,恰遇喀尔喀和额诺德两个部落发生战事,张鹏翮主张派人前去说明原因,以免产生误会,众人却不以为然,嘲笑他迂腐。结果,使团先锋不久就遭到额诺德人的袭击,使团众人顿时惊惶失措,纷纷主张撤退。张鹏翮却挺身而出,厉声阻止:“现在事出危险,正是臣子捐躯效命之时,你们要是害怕的话,我就一个人去!”后来,还是按张鹏翮的意见派人说明了原委,额诺德人才消除误会,让出通道。
清初,直省学政沿袭明朝旧例,借办学和乡试中饱私囊,官吏托寻引见、士子多行贿之风在江南尤其盛行。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张鹏翮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担任江南学政,在学宫的明伦堂,十分醒目地题写“先圣道并乾坤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皇教同尧舜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的对联,信心直行,矢慎矢公,没有一个侥幸过关的。那些怀揣京城权贵举荐信的徒具声华之士,到了学政署、学宫和考场,都不敢把信交给张鹏翮,只得逡巡而去。张鹏翮任满回京,康熙十分高兴地对他说:“你非常清廉,我很敬重!过去,学使填报考生花名册,都要向考生收手续费。而你却两袖清风,没有一点反映,也没有索要一分一厘。以前,清官只有宋文远一人,现在你可以和他相匹配了。”
张鹏翮主管治河工程多年,经手的银两千千万万,偶尔揩点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工部侍郎赵世芳正是因为心存这个念想,经由九卿合议,给康熙上了一道奏章,说张鹏翮虚报钱粮13万两银元,建议由刑部治罪。康熙看见奏章却大摇其头,主动为张鹏翮雪耻洗冤:“张鹏翮如果要谋利的话,他历任知府、盐运使、巡抚,这些都可以得利。他既然那个时候都不取,又何必现在来贪河工钱粮?其操守廉洁,诚不可及。”“再说,治河的钱粮本来就没有定数,一年要是水大就用得多,水小就用得少。如果说张鹏翮少有所取,倒是难得说清楚。现在要说他拿了13万两银子,绝对不可能。治河工程的关键在用人,这应该是张鹏翮用人不当造成的。”最后,还晓谕群臣:“我并不是偏向张鹏翮,他从到任以来,一文不肥己,所有河银都实用于河工”,“赵世芳奏事不公,本发不还。”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陕西巡抚布喀弹劾四川陕西总督吴赫等侵蚀挪用百姓的粮食和银两,张鹏翮奉命前往陕西查处此案。他秉公执法,严惩贪污,督抚以下所有违法者都按律治罪。康熙赞赏有加:“鹏翮往陕西,朕留心访察,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张鹏翮74岁时,还前往江南审理松江提督赵珀因克扣士兵米粮,着即革职,解部枷号鞭责。事情结束后回京,连雍正都为之动容,褒赞张鹏翮清吏廉洁,“卓然一代完人”。
雍正三年二月十九(公元1725年4月1日),张鹏翮病逝,享年77岁。他去世的时候家无余资,只有竹屋数间,幸好雍正赐白银1000两治丧,长子张懋诚方才扶柩归葬于遂宁月山(今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金簪子坡。
而在张鹏翮去世前的第33天,张氏重修族谱,病入膏肓的张鹏翮躺在书房,还口授《张氏家乘》序言,谆谆告诫子孙:“存孝悌之心,行仁义之事,出为忠臣,处为端士,为士者诗书,为农者勤俭,使称为清白吏子孙,不亦美乎?”
(据《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