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积累之“传统文化”主题
2017-06-10
2016年10月,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明确提出.2017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核。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年高考的作文命题将有可能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高考作文命题已经趋向了这一点,如2016年北京高考卷作文题“‘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个文题的主旨就扣住了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笔者大胆预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主题.将很有可能再次走进大家的视野。
侧耳倾听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习近平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
——魏明伦
素海拾贝
热点篇
绘有800多个人物的《清明上河图》、金丝刺绣满满的万寿屏风、面容肃穆安详的木雕菩萨像……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因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但它们却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文物修复类纪录片,总长3集,讲述了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片中没有过山车般的剧情,没有大牌明星,也没有“小鲜肉”。而就是这样一部波澜不惊的片子,却在“70后”到“00后”的朋友圈里被频频转发,捧红了红墙内的这群师傅,也捧红了修了一辈子文物钟表却没几个人知道的王津师傅,引发了“故宫网红”等一系列文化现象。
《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坦言,很多年轻观众被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所打动。这种坚持和耐心,正是当下最缺失的。而这部作品所挖掘和呈现的工匠精神真正拨动了年轻人的心弦。
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能力。文化的长河里,既需要大国工匠沉心传递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也需要优秀导演用心建构当今时代的文化方舟,这样才能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放光彩。
人物篇
南怀瑾先生四十余年前在台湾时,就倾全力讲述、印发传统文化经典,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将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层面。虽奔波于美国、欧洲,但其根本心愿仍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视文化为民族存亡的根本。
南先生心怀故土乡梓,深切关注着大陆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晚年尤甚,谆谆教导海外众多弟子赴大陆投资,引进先进科技,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并率先在大陆投资1286万美元修建金温铁路。此外,南先生还筹集巨额资金在大陆南北十余所高等院校设立“光华教育奖学金”,捐助希望工程,奉献拳拳爱心……
传统文化能成就人的精神品质。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奔走于世界各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相应地,中华传统文化也造就了他高尚的精神世界。
哲思篇
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举兵攻打虢国,但要打虢国,晋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晋献公于是用美玉和名马作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谏劝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依靠呀!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一旦晋国灭掉虢国,虞国一定会跟着灭亡。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但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不听谏劝,答应借道給晋献公。宫之奇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好带着全家老小逃到了曹国。后来晋献公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历史故事、生活寓言等,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能够启人心智。认真阅读这些文章,会使你变得聪明而睿智。
汉字篇
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独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汉字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无可替代。数千年历史的铸炼和积淀,汉字蓄涵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是拼音文字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汉字本身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书法、碑刻、篆印、诗词、楹联、灯谜,乃至识字、解字、说字、测字等等,无不包孕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绘出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图,或考证演绎出一段中国历史文化“典故”,它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特征的动态文化符号。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作为学生,一定要注意汉字音、形、义的特点,规范汉字的读法和写法,不能随意生造字词。否则,就会丢失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医药篇
中医讲天人合一、形神统一,认为自然界和人是一体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人不是形体单独存在的,他还有神,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生命的最佳境界是形神统一、动静结合。其次中医将人体内部、人与自然、社会视为有机整体。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平衡,强调整体观念。它融入儒、释、道的文化精髓,吸收自然科学成果。比如中医的治疗理念不像西医那样属于对抗医学,而是讲究中和、平衡调理,调动自身的抗病能力。《黄帝内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记忆工程名录。《本草纲目》17世纪就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文字向世界传播。
中医凝聚着中华优秀文化。中医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承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屠呦呦因中医研究夺得诺贝尔奖,证明了中医发展的美好前景;《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施行,使中医有了法律上的保证,值得祝贺。
戏曲篇
中国传统戏曲内容丰富,善恶分明、褒忠贬奸、惩恶扬善是其主旋律,它传达民众的理想和愿望,体现的是爱国情怀、善良人性、优秀品格、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众多传统艺术品类里,戏曲的艺术含量和文化营养最为丰富,几乎是所有艺术门类的综合体现。戏曲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精神家园,戏曲艺术的传承首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传统美德、价值观、人生观及审美判断等。千百年来,中国民众培养起了对戏曲不可替代的情感依赖。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论是“国粹”京剧还是黄梅戏、河北梆子,抑或湘剧、豫剧、越剧、昆曲等地方戏曲,都在传承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价值观、人生观及审美判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戏曲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建筑篇
四合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四合院落中的门楼、门墩、照壁、花坊、房檐、屋脊和门窗等处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替、门头上的吉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犹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有些四合院在门框两侧放置一对石狮子,放置的本意是避邪驱恶,守门看户,同时也是一种喜庆活泼的象征。有的门墩上有呈卧姿的一大一小两只狮子,狮谐音“世”,大狮子小狮子取“世世同居”之意,而小狮子卧于大狮子胸前,又有“父慈子孝”“和谐美满”之意。
中国的四合院饱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无论是院子的整体布局还是院内的局部装修,无一不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时美好、幸福、吉祥的追求,彰显着尊老爱幼、和谐美满等传统美德。
议论范本
现在的人们,是不是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都要看不见回家的路了呢?两年前,坐在课桌前的考生们面对着“北京老规矩”的茫然无措依旧历历在目。家家户户四合院、七折八拐胡同弯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似乎连带着那些陈旧叉充满温情的习惯也跟着一同去了。听得别人提起,才会恍然大悟,惊喜非常:就应该是这样的啊!老腔是如此,老规矩是如此,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国粹京剧,也不知道有多少个孩子有过完完整整听一出戏的经历。这片土地记忆的格调,就在我们这一代中逐渐被更改;这片土地文化的精粹,就在我们这一代中逐渐被掩埋。偶然听到、看到、感受到,所带来的震撼终究是短暂的,短暂之后又是长久的遗忘;而我们需要的,从来都不是遗忘。
在追逐更加多样的未来的时候,有时也需要停下来,多看看来时的路。即使登上顶峰,一个没有自己独有回忆的人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即使快速發展,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国家也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领略到和老腔类似的民间艺术时,不会再如此“肤浅”地被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