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视角研究商务信函的汉英翻译
2017-06-10刘芙蓉
刘芙蓉
摘 要 语用学中的推理照应研究话语中普遍存在的隐含意义,关注人们交际语境中的话语内涵及意义关系。关联理论从认知科学的角度阐释言语交际行为,提出言语的“最佳关联”原则。本文拟从语用学角度下的推理照应及关联原则分析商务信函的英译问题,探讨如何在商务信函翻译中体现推理照应及最佳关联原则,以期实现商务信函的交际目的和预期商业效果。
关键词 推理照应 最佳关联 商务信函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3.019
1 推理照应
推理照应(bridging reference)最早由心理语言学家H.H.Clark于1977年提出,主要关注话语中存在的隐含意义,研究交际语境中的话语内涵及意义关系。
Clark认为通过前后述话语的推理照应关系,可以推断话语未明示的内容。此外Clark还提出新旧信息契合论( Given-New Contract) ,言语过程中通过传递的新、旧信息,成功推理照应对象,理解言语过程中构建的照应含义( Clark & Haviland 1977;唐电弟,何自然 2014)。
日本学者T.Matsui为了区分照应推理和一般指称确认中的推理,提出的语用关联照应论,即真正的语用照应是以前述话语中的明示内容为前提和保证的一种语境假设,引出未明示的所指内容。
“学术界对推理照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并把它作为话语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来研究,其研究成果涉及语言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何自然,2000;何自然,莫爱屏,2002;刘礼进,2001)。
2 关联理论
Sperber 和 Wilson 在補充完善格莱斯 ( Grice) 的相关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从认知科学的视角解释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语境概念,把语境认识视为心理认知过程,存在于听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是随着交际不断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Gutt 又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关联理论的翻译观,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翻译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言语交际过程中,要努力创造关联,或最佳关联,以便让受话人产生最佳的语境假设,这一语境假设又与受话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相符。译者为了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最佳语境关联,应采用关联翻译理论。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要努力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一致。何自然(1999:139)认为“最佳的关联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人们对话语和语境假设的思辨、推理越成功,话语的内在关联就越清楚;话语内在的关联性越清楚,人们在思辨和推理过程中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关联理论的核心是关联性,“关联性”不仅与语境效果相关,还与理解话语时付出的努力相关。即关联性越紧密,为言语理解付出的努力就越小。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任务就是努力实现原文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和心理认知相符,实现最佳关联。
2 推理照应在商务信函翻译中的应用
根据Clark提出新旧信息契合论( Given-New Contract) ,新、旧信息在交际言语中同时出现,新信息的指称照应对象的确定,离不开言语中的旧信息,其中暗含指称照应对象。因此译者首先要辨认新旧信息,根据话语中的旧信息,确定新旧信息的推理照应关系。
例1:
原文:我们希望此批订货质量与以前供应的完全一样。
译文:We hope the goods to be of exactly the same quality as that of those you previously supplied us.
根据新旧信息契合论, 交际中的前述话语旧信息,为后述话语的新信息照应对象提供暗示,因此译者首先要辨识前述话语的旧信息,为后述话语的新信息的照应指称提供依据。后述话语中的“以前供应的”,如果没有前述话语的旧信息,“以前供应的”可以无限指称,但是前述话语中的旧信息“此批订货质量”为后述话语新信息的指称照应提供一种方向和信息,进而译者推断后述话语中的“以前供应的”照应指称是 “以前供应的货物质量”,形成合理的推理照应。译文中用具有代词功能的“that”来指代“quality”;再根据英语语言特点,较长的定语后置所修饰词语的后面,因此“以前供应的货物”译为“those you previously supplied us.” 因此译者除了能够准确地确定前后述话语指称照应,还需要在译文中将这些照应指称体现出来,实现等效交际意图。
3 关联理论在商务信函翻译中的英语
根据关联理论,研究认知效果和认知努力在话语意义构建中的关系,如果在话语构建意义中付出的努力越多,关联程度越弱;关联程度越高,认知效果越好。最大的关联就是用最少的认知努力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李佐文&叶慧君2004)。
确定前后述话语中的隐含意义,除了新旧信息契合论外,有时必须依靠框图联想或场景联想,尤其是涉及到中西文化差异时,这就要求译者在对话语语用分析时,还应考虑中西认知语境的差异,例如:
例2:
尊敬的先生:
贵方昨日来函已收悉,非常高兴贵方表达与我方合作的意向,并拟定于6月23日来访洽谈合作,我方很抱歉告知贵方,6月23日适逢端午节,我方建议择日再商议。
盼早复!
拙译:
Dear sirs:
Your last day letter has been received. We are delighted at your intention of cooperating with us and preparing for visiting us to discuss business cooperation on June 23rd. But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hat date coincides with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recommend another day to negotiate.
Your prompt reply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理解例2中的推理照应关系,新旧信息契合论在这一语境下不太适用。因为适逢端午节和择日再商议没有任何句法或话题关联。译者可以引入框图联想,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因素:以前国家并未将端午节认定为法定节日,随着国家愈来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端午节从2008年变成法定节假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外商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法定假日,如果照搬原文直译,译文势必让读者觉得突兀,且缺乏关联和连贯,甚至可能会被曲解成缺乏合作诚意。读者主要依赖前后述话语的关联和连贯,构建话语的意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框图联想建立前后述话语的照应关系后,还应考虑原文隐含的文化因素,适当在译文当中填补前后述话语连贯的信息,将其推理照应关系隐含在译文之中,使原文的交际意图明晰化。
改译:
Dear sirs:
Your last day letter has been received. We are delighted at your intention of cooperating with us and preparing for visiting us to discuss business cooperation on June 23rd. But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hat date coincides with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ich is our legal holidays.so we kindly recommend another day to negotiate.
Your prompt reply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5 結论
在翻译商务信函过程中,译者为确定前后述话语的隐含照应关系,可以通过话语的新旧信息找到隐含的照应关系;同时,译者不仅要熟悉语言本身,还应该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熟悉读者的认知心理过程,构建交际话语的语境假设,努力实现最佳关联,减少理解交际话语所付出的努力,更好地实现商务信函的交际目的和预期商业效果。
参考文献
[1] Gutt,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91.
[2] Sperber,D. &Wilson,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asilBlackwell,1986 /1995.
[3] 何自然,语用学探索[C].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143
[4] 何自然,莫爱屏,话语标记语与语用照应[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1):1-6
[5] 刘礼进,英语话语中的间接照应[J],四川外国语学报,2001(2):70-73
[6] 李佐文,叶慧君,跨联现象与认知推理[J],外语研究,2004(5):40-44
[7] 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