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7-06-10宇海金��

关键词:教学法情感应用

宇海金��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系列课程中,因其抽象程度高、逻辑性强,是较为难懂和枯燥的一门课程。如果教师适当运用情感教学法,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就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程内容真正为学生掌握,入脑入心,提高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情感;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7)030074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高度概括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然而,由于《原理》的高度思辨性、逻辑性,相对于其它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较为抽象、枯燥,其难度也是较大的。如果教师课堂上一味灌输,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就很难理解和领会其精髓。“运用情感教学法对增加积极良好的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教学效果起到显著可喜的进步与变化。”[1]151探讨情感教学法的内容和具体途径,对于改善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状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以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一、《原理》课程本身的特点是应用情感教学法的根本原因

情感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姿势、态度和行为等承载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积极情感来激发、调动、引导和满足学生情感需要,提高其学习注意力、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以动之以情为手段,最终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通过寓理于情、寓理于景、寓理于形等,把枯燥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形象化、生動化,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情感因素对于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辅之以情感,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的情感、意志对人的认识具有激活、导向和规范作用。快乐的心情、饱满的热情能够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下,学习效果不同,不同主体的素质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学习兴趣和态度不同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原因。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教学法正是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

情感教学法对于难度较大、枯燥抽象的理论学科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严密体系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唯物辩证法的特征和规律贯穿《原理》课程内容的一切方面。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认识与实践、真理和谬误、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诸多范畴之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因其内容差异又体现了规律多样性、差异性和具体性。要理解掌握这些规律及各个范畴之间的本质联系,只有在领会和掌握对立统一规律这个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之后才有可能。然而,对立统一规律十分抽象难懂,在讲解分析时,教师务必将其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其内涵。分析理论内容,梳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强调理论阐释,学生则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枯燥的理论使学生难以进入到课堂中来,教学效果就会受到极大影响。过多强调认知、过少强调情感培育,就会使讲授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授课方式陈旧单一,最终影响教学效果。从数据统计方面看,情况也确实如此。不少教育研究者、教师做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效果调查,其结果表明:《原理》课程教学带有较大的功利化色彩,教师是为了完成任务,学生是为了修到学分,防止被抓补考。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同学对教学情况较为满意,绝大部分不满意[2]95。

传统的偏重认知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厌学、逃课、虚与应付等不良现象。如果任其发展,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烦恼、孤单、内疚、抑郁等心理问题。为了扭转这种现象,必须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素质,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3]51没有情感的参与,知识讲授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学生对教师情感的响应,能够左右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情感教学法拉近学生同自己的距离,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所上的课程,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亦然。如果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情感诉求和情感体验,大学的《原理》教学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改革,努力构建生动的、引人深思的、契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教学体系,才能大大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二、情感教学法是提高《原理》课程教学效果重要途径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青年人对政治研究是不感兴趣的,因为学习政治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的青年学生对许多政治问题总是难以理解,这将导致对政治问题兴趣低迷。同样一个命题,具有丰富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人的认识总是比没有或缺乏这种经验的人要深刻得多。《原理》课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是从自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思维中抽象出来的、经过高度概括的科学理论。正因为它包括的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所以对青年学生来说,显得最为枯燥,似乎和他们自己的生活、学习毫不相关,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高。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如果教师能够把抽象的原理和规律与社会现实,与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感受和喜怒哀乐结合在一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其精髓,就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学习和教育方法中的情感并不是无感而发,也不是任意的感性冲动和漫无目的的情感游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中的情感是有确定根据的,这种情感应该是一种理性的激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和解放以及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其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是每一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4]422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情感诉求是完全一致的,没有无情感的利益,也没有无利益的情感,只有利益和情感相统一,才会有强大的理论感召力,才能够发挥理论的革命性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是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但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和响应,那是需要被激发起来的革命激情。“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4]399“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4]435这些震耳发聩、催人奋进的革命口号,极大地反映和表达了那个时代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诉求,理论的彻底性和革命情感的完美統一,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铸就了一个历史丰碑,至今仍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崇敬和景仰。如果只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是很难想像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会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如此之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理论基础上的情感教学法作用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这种作用和影响,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青年大学生中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坚强信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悠久,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与支持和广大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下,其规模之大、力度之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人口众多、国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大国而言,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近来人们热烈讨论的“思想政治教育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入脑入心”等诸多话题,实际上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经大力支持与推动而效果与人们的愿望仍有一定差距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时,过多强调灌输,缺乏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对教师而言成了一种任务,对学生而言成为了一种负担,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这就导致了抓得紧,效果差,抓得越紧,效果就越差;反过来可以说,效果差就抓得紧,效果越差抓得就越紧,出现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现象。

三、情感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探索

应用情感教学法能够极大激发大学生对《原理》课程学习兴趣。情感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教师应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和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激情和热情。如果教师板着面孔进行说教,在学生面前授课是冷冰冰的马列老头、马列老太、马列大妈,学生既不感到可亲,也不觉得可爱,不可敬也不可信,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是无从谈起,情况自然不妙。“凡是人对某事物作为自己的东西感觉兴趣或应感觉兴趣,他就愿意为他进行活动。”[5]125 教师授课时充满激情,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以缜密的逻辑、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说服和教育学生,就会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心悦诚服,进而产生了解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一旦产生,教和学都比较容易了,教师讲课有激情,学生听课有兴趣。这种教学相长的关系,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10

二是情感教学法中所谈的情感是教师基于扎实的理论素养之上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自信之上的理性的激情。只有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实的信服和信赖的情感自然流露,才能感染和培育学生的热爱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动力。在解决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疑难问题时,要有耐心,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然后以教师为主导,进行严密的分析推理和富有激情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心中的困惑和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产生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之感,学生印象才会深刻,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密性,这样自然会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终身受用”的教学要求才能达到。例如,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既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但为什么总是垂而不死,从不少方面看,仿佛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有更多的优越性?这样类似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当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学生感到困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疑问的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一切说教难免流于空谈,反感和逆反心理就会产生发展,导致学生厌学,进而逃课,要不就是上课看电影玩手机,虚于应付。当然如果教师分析合理透彻,能够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和听课之间才会产生共鸣,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是提高教学效果,发挥情感功能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授课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疑难,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近感一旦建立,就很容易影响和改变学生。如果教师自己缺乏这种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情感,就容易使得课堂成为刻板的、空泛的说教、灌输、洗脑的完成任务的一种负担。对于思想活跃、具有不同观点甚至另类观点的学生不宜采取简单粗暴的管束和批评态度,要适当引导,结合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立场和观点,阐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关于一些典型的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更应当耐心细致进行引导解决。如果教师表现出烦躁、粗暴、敷衍的态度,就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心理,这样一来,教学效果便无从谈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积极主动密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师生之间和谐关系一旦建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提高”[6]77,将大大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愿意敞开内心,教师才能掌握其思想现状和动态,出现问题才能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和解决。青年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和家乡来求学,总愿意向自己的良师益友袒露胸怀,遇到困惑和问题也总是想向知识水平高、分析把握问题有独到见解的、可视为良师益友的教师求教。

四是避免谄媚性。在培养和学生之间的亲近感、提升教学效果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称自己为学生的某妈妈、某爸爸、某兄弟姊妹等。本来是为了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但如果这样做势必导致相反的结果。教师职业的本质特点和要求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称为某妈妈、某爸爸、某兄弟姊妹等,只是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利用这些矫情的称呼达到洗脑的目的,逆反、抵触和抗拒等心理就会产生,碍于情面学生可能很不情愿按照教师要求称其为某妈妈、某爸爸、某兄弟姊妹等,实际可能是尽可能而远之,甚至把这种教学和某些邪教所使用的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联系起来、等同起来,那么情况将会非常不妙。情感教育仅仅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的一个必要环节,过分强调情感教育,忽视知识的传授,把讲台当作舞台,把情感培养当作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将极大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为了拉近和学生距离,追求某种教学效果,故意在课堂上频繁使用在青年学生中流行的网络语言、口语和俗语,只为博得学生并非发自内心的好评。这样只能达一时之效,很快学生就会认为以这种方式授课的教师浅薄无知,只有花架子,没有真功夫。同样应当避免的是,使用许多本来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要求相去甚远的、和理论讲授无关的一些图片、视频等没有思想深度的手段,如此也许会获得学生好评,在学生评教中为自己博得似乎值得骄傲的面子,但失去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谨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郭艳芬.情感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8):151-152.

[2]代金平,王喜贵.马哲原理教学改革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11):955-957.

[3]毕孟琴,蒋中元.对高校道德情感教育实施举措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6):31-5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徐小龙,孙力娟,等.重塑学生自信心的情感教学法初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73-78.

猜你喜欢

教学法情感应用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情感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台上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