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主观题解答方法探析
2017-06-10轩闯
轩闯
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是河南省中考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类题有各自的特点,观察与思考题侧重于考查知识,活动与探索题则更开放、灵活。同时,两者有很多共同点,故而合并讨论。
纵观近五年河南中考試题,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一般设置四道题,主要涉及中学生道德品质、文化、环保、河南省情及当年的重大时政等。解答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除了答案要点化、书写规范化、卷面整洁化外,还可遵循一定的解答方法。
第一步,审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审要求包括审材料限定、知识限定、主体、行为、客体、问题及其他限定条件。一般地,主体和客体包含国家、社会、组织、个人四个方面,或者具有主客体性质的其他事物,问题则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类。各个部分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解答方法,具体见下页表格。
近年来,主观题中问题的表述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归根结底,其实质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其中“为什么”“怎么做”是必定涉及的。“是什么”考查基本事实,“为什么”可以用格式语作答:(有利于)+主体+行为动词+客体+基本事实,“怎么做”也可以用格式语作答:主体+行为动词+客体+基本事实。以“中华文化”为例:“是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什么”——有利于公民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怎么做”——公民应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当然,以上只是分析思路,作答时不要僵化,要依据基本知识,灵活运用。
第二步,审材料,抓住重点信息。
先审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审材料,以增强阅读的目的性,把握目标信息,提高解答效率。材料是设置题目的依托,材料中包含答题的思路,甚至答案。审材料时要弄清材料所属知识模块,是心理、道德、法律或国情中的一个模块,还是兼而有之。同时,要分析该材料的内在关系、层次性、侧重点、考查知识的角度,并做好标注。
下面以2016年河南中考试题为例探讨。
材料: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但由于长期对森林过度垦殖、对树木过量砍伐,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总体上成为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树是其命脉之源。请谈谈树木森林的作用。(两个方面即可。)
首先审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树是其命脉之源”,说明了树的重要;问题的主体是“树木森林”,要求是“作用”。本题缺少客体,可补充为植被、水、环境、生态、人们生活、国家等,问题则可用“树木森林”(能够)+行为动词+植被、水、环境、生态、人们生活、国家等+基本事实来回答,即(能)保护植被(的覆盖率)等。在答题时应注意,“两个方面”并非两点即可,应做到不同角度和层次。其次审材料。材料讲了三层信息,第一,树之于“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第二,对破坏“树木森林”的危害,如:森林覆盖率较低,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第三,采取的行动及预计目标,如:绿化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三个层次均可作为答案要点:第一,行为动词(维护)+客体(山水林田湖)+(基本事实)生命共同体;第二,树木森林的作用即“不破坏”的效果(从正面说明即可);第三,行动及目标本身是树木森林的作用,“促进国土绿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答案
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涵养水土,蓄水防洪,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水质和空气;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或:释放氧气,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能够保障国土安全、淡水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