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冷泉蚕区2010—2015年蚕桑生产状况统计分析
2017-06-10张一川邵榆岚罗正宏陆鹏飞
张一川++邵榆岚++罗正宏++陆鹏飞++廖鹏飞++杨海
摘要:收集了2010-2015年云南冷泉蚕区309户农户的蚕茧生产数据,通过实地调查或问卷形式对蚕农户数变化、新栽桑情况,以及主要农副产品的产值效益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养蚕水平在2013年波动最为明显,同年各片区间养蚕水平差异显著;2013年蚕农数量骤减,同年三七、生姜等经济作物价格飙升。因此2010-2015年6年间养蚕水平波动、蚕农骤减同当年高产值经济作物三七、生姜影响关系最为密切,并且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是今后蚕桑发展的重点地区。
关键词:养蚕水平;养蚕积极性;高产值经济作物;冷泉蚕区
中图分类号:S8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9-1686-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9.02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riculture Production in Lengquan Sericulture Area of Yunnan During 2010 to 2015
ZHANG Yi-chuan, SHAO Yu-lan, LUO Zheng-hong, LU Peng-fei, LIAO Peng-fei, YANG Hai
(Sericultural and Ap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Mengzi 661100,Yunnan, China)
Abstract: Collecting the sericulture production data of 309 households farmers from 2010 to 2015 in Lengquan silkworm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the change of sericulturist households, newly planted mulberry, the output value of main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were coun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sericulture in 2013 was most obviou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sericulture level of all district in the same year; In 2013, the sericulturist number plummeted, however the price of pseudo-ginseng and fresh ginger rose violently. So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 2010 to 2015, the fluctuations in sericulture, silkworm raiser plummeting were closely correlative with high value economic crop of pseudo-ginseng and fresh ginger rose violently, and the regions with poor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the key regions developing mulberry planting.
Key words: the level of sericulture; the enthusiasm of silkworm rearing; high value crops; Lengquan sericulture area
云南冷泉鎮地处滇南,位于红河州蒙自市西南地区,2002年发展蚕桑至今,桑树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11.3 hm2发展到最高峰的870余公顷,养蚕户发展到1 000余户,覆盖6个村委会35个自然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冷泉基地已经建成为滇南地区最大的丝茧基地。但近年桑园种植面积萎缩,养蚕农户骤减,各年度各片区养蚕水平波动明显,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由于冷泉同云南大部分山区情况类似,以冷泉基地发展现状可以纵观整个云南蚕桑产业的发展方向[1]。为此,对冷泉蚕区养蚕水平波动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云南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
收集2010-2015年6年间云南冷泉蚕区309户农户的蚕茧生产数据,分别按照每年所有农户生产数据、每一片区6年间所有生产数据为组别,运用Excel做不重复随机抽样统计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或问卷形式,针对冷泉蚕区11个主要片区(竹木孔、山咀、冯家寨、城子上、田房坡、嘎机租、补机白、腊卡、大箐、布鲁奇、落迷)2010-2015年6年间蚕茧生产数据、养蚕户数变化、新栽桑面积变化、当地主要农副产品效益进行统计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度间冷泉蚕区养蚕水平分析
汇总冷泉蚕区2010-2015年6年间各年的生产数据,按年度为标签将各年度样本分成6组,从各年生产数据中随机抽取40家农户作为调查的样本。通过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6组间的整体差异。样本通过方差齐性检验,说明各样本可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的差异。从表1可以看出,组间平方和的F值为6.190,相应概率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认为冷泉蚕区的养蚕水平在2010-2015年间的差异是显著的。
为了看出各年度间的水平差异,进行各年度间的Bonferroni多重检验,以0.05为显著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各组间的均值差显著性均小于0.05。说明2010年同2013年、2015年养蚕水平有明显区别;2012年、2014年同2015年也有明显区别。由此就可以通过单张蚕种产茧量平均值判定各年度养蚕水平的高低。
由图1可以看出,2010年冷泉蚕区单张蚕种产茧量的平均值最低,平均单产只有41.5 kg。2015年的最高,达53.4 kg。养蚕水平在2012年和2014年有一定的下滑,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这也符合养蚕水平发展的一般规律。导致养蚕水平波动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不同片区间养蚕水平分析
将各片区2010-2015年6年间所有养蚕数据分别汇总,以片区为标签分成11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40个样本,通过方差齐性检验,求得P值为0.323,显著大于0.05,说明样本整体方差齐性。将这11组数据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组间差异,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组间平方和F值为9.046,相应概率为0.000,故可认为各片区间的养蚕水平差异显著。
为了看出哪些片区之间养蚕水平存在差异,通过对各片区间进行两两比较的多重检验,以0.05为显著水平,从表4可以看出,所列各组间的均值差显著性均小于0.05。说明各片区单张蚕种产茧量平均值差异明显,所以可以通过单张蚕种产茧量的平均值对各片区进行水平划分。
由图2可见,单张蚕种产茧量均值处于最低水平的两个片区是冯家寨和城子上,处于较高水平的片区是竹木孔、补机白、布鲁奇。中等水平的嘎机租、腊卡、大箐在养蚕水平上看不出明显区别,山咀和田房坡也没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各个片区的养蚕水平整体评估后,在以后对片区的技术服务和扶持中,重点对养蚕水平不高的地区进行专门培训,以提高整体养蚕水平。同时,某一片区整体养蚕水平的高低,是否同片区整体养蚕积极性有关,这也值得进一步讨论。
2.3 冷泉蚕区2010-2015年养蚕户数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2010年冷泉蚕区发展到17个片区,养蚕户数279户;到2012年,达到18个片区,养蚕户数为309户。从2013年开始,养蚕户数骤减1/3,到2015年只有156户。主要养蚕片区减少到11个。从近几年各片区养蚕户数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各个片区2010-2015年间几乎每年养蚕户数都在减少。竹木孔从2010年40家养蚕到2015年只有22家。山咀、城子上、田房坡、嘎机租、腊卡、大箐、布鲁奇等地减少户数都在50%以上。冯家寨、所本底、黑沙吉、头塘、邑乌等地养蚕户数到2015年几乎消失。但与此同时,远离城镇中心的落迷、补机白、查拉卡等地养蚕户数不减反增。
2.4 冷泉蚕区近年新栽桑情况分析
由图4可以看出,从2014年开始,部分片区有新栽桑树的农户,主要集中在落迷和查拉卡两个新区。2015年开始新栽桑面积开始增大,主要集中在竹木孔、布鲁奇、嘎机租等片区,同时也是养蚕户数减少最多的片区。到2016年初的栽桑面积主要集中在查拉卡和落迷两个地区,这两个片区都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区,远离城镇中心,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2.5 2010-2015年间蚕桑效益同其他农副产品产值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2010-2015年冷泉蚕区主要农副产品产值[2]的分析(图5)可以看出,近年来三七和生姜单位面积的产值远高于烤烟、玉米、甘蔗和蚕桑。从2010年开始,冷泉地区小范围种植三七,成片干三七价格在650~900元/kg,按照100~150 kg/667 m2的产量,产值则在65 000~135 000元/667 m2。同期其他农作物,比如玉米,按500 kg/667 m2的产量,价格1.4元/kg,则产值为700元/667 m2。到2013年,蚕茧的收购价按当年40元/kg,每667 m2桑园产茧量50 kg,则产值为2 000元/667 m2。除了甘蔗产值520元/667 m2、玉米产值1 000元/667 m2比蚕桑低外,其他如生姜产值25 000元/667 m2,烤烟产值 4 300元/667 m2,都远高于蚕桑。
3 小结与结论
冷泉地区同云南大部分山地相同,属于典型山地地貌,优质土地资源稀缺。在2002年开始栽桑养蚕以来,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蚕茧、玉米、烤烟、甘蔗、生姜等经济作物。近几年来在文山等州的带动下,小白芨、三七、重楼等名贵中药材的种植大势兴起,但同时也促使了當地用工价格的快速上涨,耕地租金也从1 000元/667 m2上涨到2 000元/667 m2,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从浙江等发达地区近年蚕桑生产经验来看,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不断上涨正是制约当地蚕桑生产收益的主要因素[3,4]。由于三七种植对耕地的特殊需求性,轮作期较长,短期不能重复利用土地[5],导致耕地资源短缺。产值较低的蚕桑产业受影响最为严重,大面积的毁桑弃桑,空出耕地种植产值效益较高的三七、生姜等经济作物。2010-2013年,三七、生姜等经济作物的价格大幅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农户大面积种植三七、生姜等经济作物,这就是2012年和2014年整体养蚕水平明显波动,以及2013年养蚕户数骤减的原因。蚕桑相对常规农作物的优势是投入较低,产出相对较高,可以快速地帮助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发展经济。但蚕农一旦找到了比栽桑养蚕更稳定、效益更可观的项目,导致的结果就是养蚕户急剧减少,弃桑不管、有桑不养蚕的现象也就越来越突出[6,7]。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养蚕户数减少比例最大的几个片区分别是山咀60%,田房坡50%,冯家寨80%,城子上60%。这几个片区离镇中心较近,也是三七、生姜等经济作物种植最多的片区,这也印证了这些片区近年养蚕水平不高的原因。而通过对新栽桑地区的统计发现,栽桑面积最大的地区集中在落迷、查拉卡这两个新区,同时也是远离城镇中心、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山区。这说明在这两个片区当前的经济条件下,相比其他高风险高投入的经济作物,栽桑养蚕才是最优选择。
2013-2015年,三七、生姜等价格大幅度下跌,高产值也伴随着高风险和高投入。较之蚕桑产业的稳定性和低投入,很大一部分种植三七、生姜没有赚钱或亏钱的农户,又会重新栽桑养蚕。相比三七、生姜等高收益高风险的经济作物,栽桑养蚕的风险和收益均衡,是绝大部分农户最优选择。但是影响蚕农养蚕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还是茧价[8,9],这也是2015年开始就有农户重新栽桑,但大部分农户还处于观望状态的原因,到2016年初新栽桑面积才初具规模。但是,是否还会再次出现新型高附加产值的经济作物冲击产桑产业,如果频繁出现,冷泉地区乃至整个云南地区蚕桑产业的发展,还会面臨相同的窘境。产业结构的适当调整,以及蚕桑产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才是目前蚕桑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2]。为此,基于对云南冷泉蚕区2010-2015年蚕桑生产状况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3.1 毁桑与栽桑,间接促使桑园更新换代
经过这几年三七产业的病态发展高潮到回归理性,滇南蚕桑产业的发展也度过严冬,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毁桑栽桑的循环过程上来说,对于老旧的桑园,桑叶产量已经变得低下。常年不耕地不翻地,导致土地板结,透气性差。施肥品类单一,有机肥施用不足或根本不施肥,导致树体瘦弱,抗病能力低下,粗放的管理导致病虫害多发[10],轮作过后的土地除了肥力变好,土壤结构也更加适合桑树生长。所以被动的桑园更新换代使得桑园产叶力提高,为片区新一轮养蚕生产提供优质的桑叶。
3.2 蚕桑发展基础深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三七等经济作物的热潮退去,新栽桑农户增多,冷泉蚕区将会迎来新一轮蚕桑发展的机遇。其中很大一部分新栽桑农户都是以前有过养蚕经验的农户,在养蚕技术上不会有太大问题,蚕具蚕室都不需要重新投入,所以发展起来相对于其他新区较容易。在冷泉历史上,已经有过3次种植三七的经历,每一轮年限在15年左右。而当地蚕桑的发展就是在上一轮种植三七结束之后的几年后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没有更高效益的经济作物的影响下,蚕桑在当地仍是最优发展项目。在三七、生姜等高风险经济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能赚到钱的农户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农户还是要选择一种低风险和产出稳定的经济作物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在蚕桑、玉米、生姜、烤烟、甘蔗、三七等几种当地经济作物中,蚕桑和烤烟无疑是最优选择,而作为和蚕桑并不冲突的生姜可以套种间作[11]。所以,必须要面临的就是会不会有其他新型经济作物如三七对蚕桑产业的冲击,以及烤烟等和蚕桑冲突的经济作物影响蚕农的养蚕积极性,这是由当地经济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向来决定的。
3.3 转移技术扶持重心,转变蚕桑发展方向
从冷泉蚕区栽桑片区可以看出,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落迷、查拉卡地区,养蚕户数在逐年增加或保持稳定,栽桑面积也在逐年增加。农户养蚕的积极性相对其他地区要高,同时这些地区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在蚕具等方面的投入比例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大,养蚕技术和经验也相对老区薄弱,这也是蚕桑技术扶持和发展的重点方向。因为蚕桑的发展状况与当地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蚕桑能帮助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蚕桑的发展优势就会被其他高产值高效益的经济作物代替。而由于云南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蚕桑产业在经济条件相对低下的地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4 政府牵头、公司发展,构建良好蚕桑产业发展关系
云南山地蚕桑的发展通常采取的是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模式,但在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政府要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加大对蚕桑产业专项资金投入、制定各种优惠的投资融资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蚕桑产业领域。对投资蚕桑产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对蚕桑产业的金融信贷等。另外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积极筹划推动和设立山区蚕桑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山区蚕桑产业的扶持和开发,实现滚动发展,减轻财政压力[2]。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对农户的技术扶持必不可少,同时需要解决的是面对国内外茧丝价格波动对农户养蚕积极性的影响,需要政府和公司制定一系列补偿和鼓励措施,确保蚕桑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 坤,朱树贞,徐 明,等.云南山地蚕桑产业发展[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6):1746-1749.
[2] 陈啸云.云南山区蚕桑产业发展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3] 张忠妹.浙江省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4] 李文楚,钟杨生,王叶元,等.广东粤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问题及对策[J].广东蚕业,2012,46(4):1-8.
[5] 杨建忠,孙玉琴,韦美丽,等.不同轮作年限土壤对三七生长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26(2):6-8.
[6] 胡志文,徐孟奎,闵思佳,等.我国蚕业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探讨[J].蚕业科学,2001,27(2):136-139.
[7] 廖天明.高县养蚕劳动力调查与产业发展分析[J].四川蚕业,2012(2):44-45.
[8] 齐永红.山西省蚕区农户效益分析及发展对策[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9] 李建琴,顾国达.养蚕意愿、蚕业风险与应对措施——基于14个省91个县17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J].蚕业科学,2013,39(2):355-364.
[10] 宾荣佩,陈小青,潘启寿,等.广西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J].广西蚕业,2014,51(4):23-31.
[11] 陈义安,王晓芬,刘俊凤,等.桑树行间间作生姜技术[J].四川蚕业,2009,37(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