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2017-06-10周艳梅
周艳梅
摘要:从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南宁市区6个城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4年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呈上升趋势;依据2014年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可将南宁市6个城区划分为高、中、低潜力承载区,其中,青秀区、良庆区属高潜力承载区,江南区、邕宁区属中潜力承载区,兴宁区、西乡塘区属低潜力承载区。
关键词: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南宁市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9-163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9.010
Evaluation on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n Nanning City
ZHOU Yan-mei
(Nanning Land Resources Center of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Information, Nanning 530022, China)
Abstract: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was established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natur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land, development level,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six districts in Nanning city was evaluated by index weight calculated though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Nanning city increased from 2009 to 2014. Accorded to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pacity in 2014, the six distric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high, medium and low potential bearing area. Among them, Qingxiu and Liangqing belonged to high potential carrying capacity area, Jiangnan and Yongning belonged to medium potential carrying capacity area, Xingning and Xixiangtang belonged to low potential carrying capacity area.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Nanning city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下,以及在一定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容量约束下,某一区域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及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阈值,是反映区域土地、人口、经济、生态之间关系的一个综合性指标[1]。随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集聚增多,加上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对区域未来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与集约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本研究以南宁市区(不包括武鸣区)为例,评价研究其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状况,对进一步协调好人地资源关系,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城市,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南宁市区土地总面积6 446.80 km2,占南宁市土地总面积的29.16%,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2.71%。南宁市区呈以邕江阶地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形态,向东开口,南、北、西3面均为山地,北为高峰岭低山,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凤凰山地(西大明山东部山地);属湿润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在21.6 ℃左右;土地利用以水稻、玉米、甘蔗、蔬菜等多种作物种植和林业生产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邕江河谷盆地及沿江平原,林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地和南部丘陵地区。
1.2 研究方法
1.2.1 构建指标体系 根据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的含义,遵循科学性、主导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等原则,以及考虑指标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南宁市区实际情况,在分析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为评价目标(目标层),然后从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不同层面设立土地资源自然承载力、开发利用程度、社会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4个准则(准则层),在此基础上分别筛选隶属不同准则的评价指标(指标层),最后分别形成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2-4](表1)。其中土地资源自然承载力选取了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城镇人均用地面积4个指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選取了土地利用率、土地开发强度、交通密度3个指标;土地资源社会经济承载力选取了人均GDP、建成区比例、单位农用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4个指标;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选取了人均公园绿地、林地覆盖率、人均林地面积3个指标。
综上,虽然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逐年上升,但是土地资源自然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的逐年下降趋势不容忽视,突出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林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程度和效益的逐步提高,其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然而,伴随着人口规模扩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加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进而影响了土地资源承载力。因此,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二者之间要协同发展,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土地对经济、人口和社会生态的承载力。
2.2 2014年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空间格局
南宁市各城区土地资源禀赋不同,因此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也不同。其中,青秀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值最高,为0.633 5;西乡塘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值最低,为0.473 7,各城区评价值详见表3。
为了粗略研究南宁市区各城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空间格局,根据2014年南宁市各城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状态,划分为高、中、低潜力承载区3个级别,其中青秀区、良庆区属高潜力承载区,江南区、邕宁区属中潜力承载区,兴宁区、西乡塘区属低潜力承载区。青秀区、良庆区为南宁市城市发展新区,是新经济发展集中、各项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区域,土地资源承载潜力较高,尤其是五象新区和凤岭片区;兴宁区、西乡塘区为城市老城区,是人口分布集中区域,各项基础设施较差,且受人口密度大及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均绿地面积低等因素影响,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较低。从整体分布上看,南宁市区东部和南部承载潜力较高,西南和东南部次之,北部最低。空间分布情况详见图1。
3 小结与对策
3.1 小结
本研究从土地自然属性、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综合评价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时间和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来看,2009-2014年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呈上升趋势,虽然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以及土地经济效益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土地自然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压力不容忽视;从空间布局来看,南宁市区各城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潜力差异较明显,西乡塘区、兴宁区土地资源承载潜力较低,这与城区经济发展、人口分布、规划布局有很大关系。
3.2 对策建议
3.2.1 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力度 根据南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立足于区域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一方面强化耕地保护力度,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尤其要加强对城市周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加强生态用地空间的保护,合理划定生态红线区域,制定有效保护措施,扩大生态服务效应;此外,不断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土地生态资源承载力。
3.2.2 逐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结合各城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现状,以土地资源承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为基础,因地制宜安排各类用地,规范开发秩序,统筹谋划人口分布,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合理布局[5,6];实施差别化政策引导城镇和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与用地空间协同,进一步调整产业用地结构;完善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与人口城镇化相匹配、与节约集约相协调的土地政策体系,促进区域、城乡用地布局逐步优化。
3.2.3 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效益最优化 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实现有限资源在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间优化配置,逐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水平,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是提高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尤其是农用地的产出效益;二是加大存量土地资源的盘活力度,挖掘城镇土地利用强度,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城市土地的综合承载力。
3.2.4 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完善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对增强城镇土地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推进落实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综合开发,鼓励新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进行地上、地下空间土地综合开发;并对现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进行改造升级,在保障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和符合規划要求的前提下,支持其进行立体开发,提高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
参考文献:
[1] 刘徐洪.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刘彦随.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70-74.
[2] 徐 筱.武汉城市圈国土资源承载力与生态容量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3] 彭洪兵,李江风,吴姗姗.广西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12685-12687,12766.
[4] 杜 勇,皮 庆.湖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性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3):60-65.
[5] 瞿理铜,肖 丽.湖南省城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5):33-37.
[6] 吕 宝,王成端,周亚红.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4):48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