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神仙,苏州人的孟夏夜
2017-06-10丁云
文 丁云
轧神仙,苏州人的孟夏夜
文 丁云
这个季节的傍晚,石路地区开始闹猛了。
尤其5月,又是一年一度的“轧神仙”。为了工作,我必须去现场实地“轧一轧”感受一下,但内心却有小雀跃,简直回到了年少时:很担心路上很挤,又担心现场不挤。主人公苏州人式的复杂心情,配合本地节日的特殊性,可见一斑。
安稳民风里的不安分
斟酌一番,准备妥当,老规矩,周日的傍晚时分,比正常晚饭前提前半个小时去。这也是经验。好在首日的傍晚,经景德路,走爱河桥,一路畅通。阊胥路快到金门路那个口子上,开始激动了:看见神仙花、神仙树、神仙草了呀。从那个拐角直到南浩街口上,人行道上摆满了花木。阵势很大嘛。现在还多了一样新植物,多肉。不过稍微看了看,没见着乌龟,轧神仙怎么能没有神仙龟呢,尤其是绿毛的。不管是真是假,也可能是巴西龟,我们那时候总是张口就来,常熟绿毛乌龟。走马观花,钻进南浩街里看一看。
苏州啊,其实是个安静的古城,人们没有过夜生活的习惯。吃完晚饭,更是很少出门。在孟夏之后,人们做完一天的事,收拾完家务,拎把椅子,打开家门,到天井里跟邻居们聊天,一起看电视。
天色渐暗时,有了令人胆怯的味道。孩子们因为父母熟人都在一旁,相互间玩得更疯,在人群里穿来穿去。人群最后很可能因其中一个孩子闯了祸,或者惹怒了家长,被夹着回家睡觉而散去。只留有万籁俱寂的余味。
但说,夜色对苏州人有没有吸引力呢,应该是有的吧。不然怎么会有这么一个故意挤来挤去,就是要越挤越好玩的节日呢?还在人们上完一天班,或念完一天书之后达到最高潮。
人们争前拥后地到街上去“偶遇”神仙,也许前胸贴后背,就能夹到神仙;即便碰不到,也要沾沾神仙的光,揩揩神仙的油,吃小吃,买宠物,买花草,买各种各样的东西,玩游艺。
苏州人一向安分守己,不喜欢争抢,就是乖。这跟小孩子是一样的。读书时,一天到晚地耳边被强调要有纪律、有组织。时间久了,安分的学生也会萌生些“小叛乱”的情绪。平时撩一撩,扯一扯,要吃骨头,那正好有个这样的节日,趁乱人来疯一下,倒成了正经事。孩子的捣蛋情节,跟苏州人喜欢轧神仙的心理原因,有相通之处吧。
这么讲,苏州人轧神仙,倒是很有世界级的狂欢节的特征。新闻里说,短短三天63万人次涌入石路、南浩街等活动现场“轧闹猛”。
传统文化的新面貌
不过苏州长大的老苏州知道“轧神仙”,后到的新苏州人就未必知道了。于是“轧神仙”有了速成诀窍。今年专门有《轧神仙》的旅游口袋书,里面写着轧神仙的攻略、景点介绍,以及吃喝玩乐等内容。
对于没有成长在这种氛围中的人来说,倒也是个方法。现在轧神仙还有新玩法。为了吸引年轻人参与一起“轧神仙”活动中,今年还能网上“轧”。先玩网上游戏,接着网络视频、微信图文等直播活动现场,传递现场的热火朝天的气氛,让不在现场的人感受到“闹猛”劲后,蠢蠢欲动,按耐不住时直奔现场。
“轧神仙”自然有轧神仙的魅力的。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荟萃嘛。除了撞上“八仙巡游”,到神仙庙祈福外,街上吃些传统小吃,比如传统的赤豆粥,榨甘蔗,梅花糕,豆腐花;看手艺人捏面人,浇糖十二生肖,以前是碰运气,先转转盘,转到龙最厉害,也最难,龙大而威武;老鼠最差,小而没劲,大概要么只有属老鼠的会觉得自己运气不错吧。街上摆摊还有卖虎头鞋,虎头枕,辟邪。皮老虎可以买个玩玩,上面是泥塑,底下牛皮纸封着,一根棉线穿过。两根手指头撸着棉线往下走时,会发出青蛙叫的声音,很神奇。不过天资有点差的我,棉线拉断了都没很少拉出这种声音。
吃完看完,就是买和玩了。网络没发达前,各种商家有条件的都会挤到轧神仙现场。至少货物要能搬到现场吧。游艺也是,射气球、套圈儿玩得不要太起劲。那种氛围,再古老的游艺都玩得很开心。
今天大概不会再出现这种场景了。但与时俱进,传统与创新有了新内容,新结合。石路有商场,有文化,有民俗。地标一般存在的城门,又或是《红楼梦》里的留情之处,再有就是对苏州名人的追溯瞻仰,南浩街十八景把石路的点点滴滴和辉煌过往,用通俗生动的形象,融入了整条南浩街。
走完南浩街,经占鱼墩,渡僧桥,过了山塘桥,可以到七里山塘荡一荡。出来,再回石路走步行街。
“姑苏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古城保护管理重心下移,片区逐渐承担起古城保护管理的责任。”阊门片区(金阊街道)党(工)委书记曹原说。
苏州人的孟夏之夜,有商业,有文化,有历史,有旅游,有时安静,有时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