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观察

2017-06-09许群英徐瑛

当代医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腹壁异位症内膜

许群英,徐瑛

(江西省弋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上饶 334400)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观察

许群英,徐瑛

(江西省弋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上饶 334400)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保守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措施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不高,经临床检查可明确诊断,采用手术方案治疗效果显著。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十分常见,在育龄妇女中较为多发。内膜异位在直肠子宫陷凹、卵巢、腹膜等部位常见,很少在腹壁中发现。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剖宫产分娩率逐渐增加,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不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不孕不育的发生。本研究选取60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江西省弋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2.05±4.10)岁;均有剖腹产史,本次发病与上次剖宫产的时间相距5~31个月。所有患者均给予严格的临床体征、B超和CT检查,并明确诊断为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同治疗方案,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1.25±5.41)岁,本次发病与上次剖腹的时间为5~30个月,平均时间(15.10±2.50)个月。观察组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3.40±4.45)岁,本次发病与上次剖腹的时间为5.5~31个月,平均时间(14.50±3.15)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发病与上次剖腹时间(个月)15.10±2.50 14.50±3.15 0.875>0.0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例数32 28女性12 14 --年龄(岁)33.40±4.45 15.10±2.50 1.225>0.05性别男性20 14 0.47>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采用保守方案治疗,米非司酮12.5 mg/次,1次/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经硬膜外麻醉处理后,取患者仰卧体位,经腹壁病灶切除手术治疗,在肿块外侧0.5 cm的部位行手术切口,并逐层切口组织,直达病灶,将肿块彻底切除,经0.9%氯化钠溶液清理切口部位,并逐层关闭,术后常规给予抗炎药物治疗[2],以有效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注意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变化,倾听患者的疼痛主诉,注意其肿块变化。采用GQOL-74评价列表[3]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0~100分。总分换算为0~100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 ⑴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盆腔结节情况全部消失,疼痛情况有明显缓解;⑵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盆腔触痛结节缩小或软化,触痛缓解,疼痛情况明显缓解;⑶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消失,经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囊性肿块,但边界不明晰,并有少数光点,检查囊液可见稠厚状,或存在密集粗光点的混合性肿块,经2~3个月的临床观察,肿块未消失[4]。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分析(±s)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分析(±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2 28躯体功能79.107±5.10 70.08±8.05心理功能82.109±7.15 71.25±7.55社会功能80.27±10.25 65.30±9.05物质生活75.24±7.95 72.30±10.01总分80.28±7.99a70.31±7.5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临床期间常见的病症,随着剖宫产患者的增加其发生率明显上升,临床期间的主要表现为包块、经期增大、疼痛,其他时间疼痛缓解,包块缩小,严重者导致不孕[5]。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其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剖宫产手术是其发生的先决条件,所以许多医师和学者均对医源性种植学说表示赞成,认为在剖宫产手术的操作过程中,一旦对切口的保护工作不足,就会引起活性子宫内膜细胞污染手术切口。在特定条件下,患者的机体在激素水平的刺激下,会发生过度的增殖和分化[6]。也有医师认为,主要是通过血管或周围的淋巴管来促进子宫切口增殖分化而形成[7]。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切口处腹痛。故许多患者医师主张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认为手术能够一次性的治愈疾病,但部分医师认为,采用保守治疗更具优越性[8]。

综上所述,为有效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尽量减低剖宫产分娩的发生率,对于必须手术分娩的产妇应加强治疗期间的切口保护,以免暴力分娩破损胎盘。同时,手术中应避免使用纱布擦拭多处血液。此外,切口关闭前,应使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

[1]康美霞,游丽雅.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及治疗[J].河北医学,2011,17(3):326-328.

[2]广怡,余国燕.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69,175.

[3]付红亚,王慧芬,张清伟,等.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5):3926-3927.

[4]陈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1):1899-1900.

[5]张桂霞.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6):486-487.

[6]虞善芝,吴玉英.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6):777-779.

[7]张爱民.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析[J].医学信息,2013,26(25):509-510.

[8]顾维维.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1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5.024

猜你喜欢

腹壁异位症内膜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
搔刮内膜对改善内膜接受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