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2017-06-09杨慧敏覃凯
杨慧敏 覃凯
【摘 要】 医务人员因工作的特殊性产生的各方面压力近年来一直未能引起卫生管理部门的重视,本文结合我国医院在体制下的思考、媒体的导向、以及医院员工满意度、安全感的问题分析,提出我国医院在目前形势下,只有重视对医务人员心里方面的人文关怀,缓解医务人员的心理方压力,才能对医疗纠纷的减少和医患关系的缓和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医务人员 人文关怀
医疗行业是一种高科技,高风险,高责任,高压力,高负荷,高奉献的职业,医疗过程复杂,专业性十分强,患者个体差异极大,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都受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诊疗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作为高风险,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特殊职业,长期超负荷工作在医疗工作第一线的临床医务人员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且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患者在医患关系中的弱势地位,[1]使得研究焦点多是医务工作人员医德医风问题和医院的体制方面,忽略了对医务工作人员的应有保障和关怀。
1 体制下的医护工作者所面临的质疑
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患者對医生的不信任和医生对执业环境的不满意,以致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一个事实是,我国80%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受雇于公立医院,是拥有事业编制或者类似身份的“单位人”,其收入分配机制倾向于“平均主义大锅饭”。[3]在这种机制之下,不少医生会通过其他收入途径,如,过度用药、过度使用耗材以及收受红包等获得补偿性收入。这种“明低暗高”的收入模式既激化了医患矛盾,又损害了医生声誉,使得医生的职业道德广受质疑。僵化的事业单位下的“官医体制”、“官医思维”,造成了整个公立医院管理层、医生群体服务意识淡薄。事业单位体制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铁饭碗”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论资排辈、“大锅饭”横行。这样的制度没什么优胜劣汰机制可言,也无从形成规范透明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机制。
2 媒体导向,近乎神化医疗技术对人们的误导
如今,随着世界医疗卫生事业不间断的发展,各项技术与医疗手段均随之有大幅度提升和多样化,很多不治之症变得有方可医,但科技的进步永远赶不上病原体的“创造力”,所以,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疑难病的案例,是医疗工作者束手无策。但是,在宣传方面却没有正视这个问题,无论是新闻媒体,亦或是一些医疗类的影视作品,很多是在夸大医疗工作者的医术或者医疗环境以及技术,他们忽略了在现实医疗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每个医生对来诊患者均非常耐心仔细地讲解病情、病原、以及日后发展,那整个候诊大厅的病患排一天的队也未必能见到医生的面。这是个很简单的例子,但从这一个侧面不难反映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媒体的作用非常强大,他们给老百姓陈现的为广大人民接受,一旦接受就认定是理所当然,那么对医疗人员和机构则会提升期望值,最后的结果没有达到期望、甚至使其大失所望,那么逐渐就会成为医患矛盾的一个诱因。这也是使得医护人员压力倍增的一大原因。
3 医患关系的现状
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超过70%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很多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恐惧。暨南大学的一项研究则表明,在接受调查的8000余名义务人员中,有65%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躯体的伤害。[2]通过以上内容显示,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当前不太和谐的医患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患互不信任度增加,医患冲突时有发生,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是医疗纠纷以医疗过失为主转变为非医疗过失为主;三是纠纷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处理方式正以行政裁决为主体转变为以法律诉讼为主体;四是医患纠纷处置稍有不慎即可引发较大的社会矛盾,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制造不稳定因素。
4 尊重和关怀医护工作人员
医疗机构作为国家福利政策得以体现的载体,故医患关系在某种层面反映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一贯备受社会的关注,使得医务工作者心身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医患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互相尊重是一个重要前提,当我们呼吁医德医风改进的同时,也呼吁患者对医务工作人员这个特定职业的理解和尊重。
一要有宽松的医院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以使医护工作者们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从“压力”中释放出来;二是转变观念:医院负面性事件的出现,不能完全归罪与医务人员,既可能有技术问题,设备问题,工作流程问题以及组织管理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措施是关键,仅仅从责备惩罚某人二不从事件中汲取教训是无益的。
参考文献
[1] 张艳君,白继庚,程景明,等.我国恶性伤医事件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1) :9
[2]梁子君,吴超,郭洪宇,等.我国暴力伤医事件成因的政策分析及应对[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1):59-61
[3] 李春霞,郑立冬.医务人员幸福指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为例[J]经济师,2015(11) :2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