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7-06-09高剑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血糖素利拉鲁安全性

徐 琳, 李 德, 高剑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徐 琳, 李 德, 高剑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1]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3.87亿,其中约90%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本研究对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0年发布的糖尿病诊疗指南中2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中男9例,女7例,年龄32~75岁,平均(57.91±14.23)岁; 病程2~32个月,平均(19.6±5.2)个月; 空腹胰岛素(FINS)为(5.24±1.37) mIU/L, 空腹血糖(FBG)为(10.29±2.32) mmol/L, 餐后2 h血糖(2 hPG)为(16.28±4.78) mmol/L, 血红蛋白(HbA1c)为(9.19±2.65)%, 体质量指数(BMI)为(25.97±4.27) kg/m2。对照组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9~74岁,平均(57.72±14.34)岁; 病程2~33个月,平均(19.3±5.5)个月; FINS为(5.18±1.33)mIU/L,FBG为(10.25±2.29) mmol/L, 2hPG为(16.31±4.65) mmol/L, HbA1c为(9.16±2.61)%, BMI为(25.92±4.33) kg/m2。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FINS、FBG、2 hPG、HbA1c和BMI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口服二甲双胍0.5 g/次, 2次/d。皮下注射利拉鲁肽0.6 mg/次, 1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方案治疗,二甲双胍用法用量与观察组相同。比较2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观察组FINS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FBG、2 hPG、HbA1c和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观察组发生恶心1例,呕吐1例,腹泻0例,低血糖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 对照组发生恶心1例,呕吐0例,腹泻1例,低血糖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所诱发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性疾病,该病可损害机体众多系统[2], 并能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眼部病变、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及皮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结果[3]显示,糖尿病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由1980年的0.67%升高至9.70%, 患病总人数也已高达9 240万。

药物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进展,缓解患者症状的有效方法。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考虑药物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最佳药物进行治疗,确保患者利益最大化。本研究发现,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FBG、2 hPG、HbA1c和BMI等指标水平。二甲双胍属于口服降糖药物,早在1920年便被发现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对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该药可通过增加周围组织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肝糖原异生、增加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等方式,来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基于疗效和安全性考虑, 《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针对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无效的糖尿病患者,推荐一线首选二甲双胍进行治疗[4]。

利拉鲁肽属于人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可高效降糖,且作用持久。该药对胰岛β细胞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并可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进展。利拉鲁肽与胰高血糖素样肽的同源性极高,能够通过激活人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的生物活性,进而提高人类胰高血糖素样肽活性水平。应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减轻胰岛内炎性细胞浸润,以达到改善其功能障碍的目的[5]。二甲双胍对DPP-4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提高人胰高血糖素样肽浓度。二药联用可有效发挥协同作用,延缓2型糖尿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 汪会琴, 胡如英, 武海滨, 等. 2型糖尿病报告发病率研究进展[J]. 浙江预防医学, 2016, 28(1): 37-38.

[2] 王涛, 印晓星. 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 2016, 40 (5): 323-330.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6(7): 2-3.

[4] 刘亚红, 常红升, 朱艳, 等. 2型糖尿病合理用药与进展[J]. 四川医学, 2016, 37 (10): 1179-1180.

[5] 张晶晶, 魏蕊, 杨进, 等. 利拉鲁肽延缓2型糖尿病进展的潜在机制: 中国学者的研究证据[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5, 23 (12): 1057-1060.

2016-11-22

R 587.1

A

1672-2353(2017)09-183-02

10.7619/jcmp.201709058

猜你喜欢

高血糖素利拉鲁安全性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2型糖尿病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探讨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7例临床疗效观察
空腹及糖负荷后胰高血糖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