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变迁与保护

2017-06-09吴丹波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3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变迁保护

吴丹波

摘 要: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在少数民族居住的传统村落中,更是积聚了民族、民俗文化的核心精髓。但是,随着当今全球化、城乡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变迁显得尤为突出,村落文化正在走向没落。本文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现状及问题入手,以渝东南为例展开讨论,针对目前传统村落文化变迁的问题提出几点保护建议。

关键词:渝东南;传统村落;变迁;保护

一、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现状及问题

(一)民族村落缺乏文化自信

受到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影响,民族村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些村民认为其自身传统村落经济条件落后,阻碍新城镇化建设,于是将其进行随意地整改,将古朴的石板与建筑拆掉,铺上了水泥路,将饱经沧桑的泥墙粉刷得白亮光洁等等,这些行为都说明了民族村严重缺乏文化自信。

(二)政策对民族村落的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村落中,对供居民居住的居所进行问哈保护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单一的依靠政府的支持根本难以完成任务,这时,运营机制成立的多样化,就成为引入社会力量进行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另外一方面,我国目前所颁布的法律中,对于传统民居的产权流转并没有相关的明确滚定,就造成了土地使用权一直在本地居民手中流转拥有,无法吸引市场经营资本的投资。

二、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变迁与保护——以渝东南少数民族为例

(一)渝东南少数民族村落概况

在我国当今的文化历史发展中,我国渝东南地区主要实行“一区五县”的管理区域,其中的“一区”是指重庆市黔江区,剩下的五县分别对应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及武隆县这五县。渝东南地区的总体占地面积大约1.98万平方公里,现今人口总计约有369.87万人,该区域内包含多个国家级别的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拥有49.4%的森林覆盖率,与渝东南地区内的其他市区相比较,整整多出了8.3非百分点。自2016年终,国家相关文化部门对外公布了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重庆市区域内有74个村落被录入,其中渝东南地区有45个,比例占有达到60%。在“一区五县”范围内,石柱土家族自治县3个,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8个,酉阳土家族自治县22个,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4个,武隆县4个。由此可见,位于渝东南地区中的酉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传统村落分布数量最多的,基本在重庆市范围内的占比达到30%,明显可知,酉阳土家族自治县是重庆市地区中的中国传统村落第一县。

(二)渝东南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特色

渝东南少数民族是我国典型的山地民族,同时也是一个频繁迁徙的民族。该民族的分布十分广泛,分支也极多。渝东南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历史与特色,自古以来,该民族就有依山而居的习惯,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民族风情的山居文化。渝东南少数民族的居住有很多种形式,最基本的有干栏式,泥瓦式。居住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由于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居住文化也呈现出地域特色。渝东南少数民族的居住习惯,反映出该民族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渝东南少数民族对聚居的適应,这是一种地域文化,这种居住习俗与地域文化,是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

(三)村落发展中的文化变迁

渝东南少数民族遗留下了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城镇化工作的推进,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或多或少发生着文化变迁。例如:第一,由于政府对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传统村落风貌随着新城镇化建设的“整改”而变得千篇一律;第二,传统村落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其民居的老化现象严重,年久失修,文化荒芜现象严重;第三,由于受到商业利益的诱导,有的政府将其传统村落视为旅游发展重点,将其过度商业化,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失去特色,失去本真。

(四)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针对渝东南少数民族面临的种种问题,使我们认识到村落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对于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根据渝东南少数民族村落文化的核心精髓,在不破坏,不随意篡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原有建筑风格、村落历史风貌前提下,发展村落旅游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同时,对于一些有保护价值而年久失修的传统村落建筑要及时进行维修和复原;第二,对于一些无法适应当地人口增长的村落,要整体迁出村落遗址,选择新的地点建立新村,将旧村开辟为观光场所;第三,开展渝东南少数民族村落环境整治,完善和净化古村落的卫生环境,完善公共设施,同样也是在不随意篡改传统村落原有建筑风格、村落历史风貌前提下,改善村落卫生面貌;第四,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将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旅游发展的前提,统筹安排、相互促进。第五,加强渝东南少数民族村落及周边的绿化管理工作,有效监督渝东南少数民族建筑修缮改造工作,进一步做好渝东南少数民族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并形成法制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蔡红燕,赵兴国,罗思远.等.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变迁及其地理驱动力分析——基于施甸县两个典型布朗族村落的调查与思考[J].保山学院学报,2011,01:12-18.

[2]葛程诚,张沉沉.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改造、开发和利用——以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栗子坪村为例[J].民族大家庭,2016,03:44-4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乌江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村落文化变迁研究”(批准号:2015PY2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变迁保护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