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银抗菌敷料用于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换药效果研究

2017-06-09杨静平王宝钢

今日健康 2016年11期

杨静平 王宝钢

【摘 要】 目的 观察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和凡士林纱条在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换药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某医院外科门诊从2014年4月~2015年2月的86例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纳米银抗菌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比较两组伤口渗出减少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的差异。 结果 试验组渗出减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纳米银抗菌敷料在用于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换药中明显优于凡士林纱条,可推荐临床使用。

【关键词】 纳米银抗菌敷料 切开引流 伤口换药

浅表脓肿是由于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皮脂腺囊肿感染而形成[1]。目前外科门诊做切开引流的病人主要是疖、痈及皮脂腺囊肿并发感染的病人。传统多采用凡士林纱条作为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换药的敷料,但发现凡士林纱条不能吸收渗液,使周围皮肤浸渍;周围皮肤易出现渗出性炎症;而且肉芽易长入纱布网眼内,揭去敷料时,损伤新生组织引起疼痛、渗血,影响伤口的愈合[2]。本研究旨在观察纳米银抗菌敷料用于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换药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某医院外科门诊从2014年4月~2015年2月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换药的病人86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为:年龄大于18岁,临床资料完整的疖、痈及皮脂腺囊肿并发感染病人。排除标准为:患有糖尿病、免疫性疾病、静脉曲张、静脉炎、营养不良等影响伤口愈合的疾病及对金属银过敏者。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为2014年10月~2015年2月的门诊病人;对照组42例,为2014年4月~2014年9月的门诊病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换药,比较两种换药方法的效果。

1.2.1 换药方法 试验组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换药。用0.9%生理盐水将敷料浸润后填充伤口,外敷无菌敷料。根据伤口渗出液量和伤口条件更换敷料,初期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渗出减少后3~4天更换一次,直到伤口愈合。避免与含凡士林、氯、碘、过氧化氢的产品合用,以防止敷料效力减弱。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伤口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再用无菌纱布外敷。根据伤口渗出液量和肉芽生长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渗出减少后可延长2~3天换药一次,直到伤口愈合。

1.2.2 材料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为深圳市爱杰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凡士林纱条为医院自制,将纱布制成4cm×8cm大小、单层,并去毛,将去毛纱布用凡士林涂抹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后使用。

1.2.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伤口渗出减少评定标准:外层敷料无渗出,有肉芽生长。(2)伤口愈合评定标准:伤口长平,无渗出,3%过氧化氢涂抹局部无氧化反应。

1.2.4 饮食及活动指导 术后建议病人进食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忌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注意劳逸结合。

1.2.5 统计学方法 将原始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86例研究对象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18岁~80岁,平均年龄(47.09±14.88)岁;脓肿部位:头颈部18例,躯干部51例,四肢及腋窝17例;脓腔大小:2.0cm×2.0cm×1.0cm~5.5cm×5.0cm×4.5cm。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脓肿部位、脓腔大小,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见表3。由表中的结果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伤口渗出减少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换药次数明显减少。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纳米银抗菌敷料用于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换药效果明显优于凡士林纱条,患者伤口渗出减少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换药次数明显减少;在价格上,纳米银敷料比普通敷料每个部位换药费用增加35元,但均是在农村合作医疗和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故推荐临床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

3.1 凡士林油纱的缺点:凡士林纱条是油性纱条,透气性差。因其无吸收性,在脓性渗出较多的感染伤口使用时不仅不能吸收渗液,反而使炎症加重,甚至会导致周围的皮肤浸渍,加重损伤[3];换药时易与肉芽粘连,加重患者疼痛。

3.2 纳米银抗菌敷料的优势:纳米银抗菌敷料透气性好。纳米银敷料是网状纤维结构,因而更有利于创面渗出和引流,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的皮肤渗透性,可产生热效应,改善局部微循环,能促进组织细胞生长,加速创面愈合与肉芽组织形成[4]。银是一种白色重金属,其抗菌消炎机制是银离子与细菌病原体的DNA碱基结合,使DNA不能复制,银离子与细菌病原体蛋白质结合,形成银蛋白,可使细菌失活[5];纳米银敷料接触伤口后,迅速并持久地释放纳米银粒子,快速有效地杀灭侵入伤口的细菌、真菌及其他病原体,使感染得到控制。更换敷料时不粘连创面,减少更换敷料时出血和疼痛的现象,减少损伤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利于伤口愈合,银不但可以杀灭微生物、促进伤口愈合,而且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其止痛机制可能与银的抗炎特性、减少致痛物质和炎性介质的释放、缓解炎症反应及阻断离子通道、影响疼痛的传导有关[6]。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6-181.

[2]付向阳,郭春兰.纳米银抗菌敷料在糖尿病并發浅表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18-1819.

[3]付向阳,郭春兰.纳米银抗菌敷料在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18-1819.

[4]毛庆龙.应用纳米银抗菌敷料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4(9):848-849.

[5]张媛媛,孙皎.纳米银作为抗菌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华医疗器械杂志,2007,31(1):36-38.

[6]郭春兰,王萍.爱可欣敷料在预防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