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篇文本再构的多层次英语教学探究

2017-06-09李萍

江西教育C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核心文本

李萍

一、语篇文本再构的概述

小学英语教材分为情景、语法、游戏、歌曲、漫画和检查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配有大量的图片和听力磁带。然而,教材内容分散,知识散落到单元的各部分,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记忆,不利于学以致用。为了弥补教材不足,对教材进行文本再构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将语篇文本进行二次开发,加强文本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集中散落于文本各处的内容,组织编辑外延话题,进一步拉近英语与学生认知的距离,争取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程度。

二、基于语篇文本再构的多层次英语教学策略

1.整合教材内容,构建出完整情景。教材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设置了多个板块和活动。当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后,就会出现内容分散、联系不足的情况。因此,以文本为基础,整合教材内容,构建出完整性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运用英语知识。

例如在“Helping our parents”单元教学中,除“story”板块外,其他板块的内容明显缺乏整体性。语法板块给出了单元的核心:What are you doing?I am ……。游戏板块提供了小学生的各项日常活动。由此,组织编辑出“关于周末活动的对话”,在对话中加入各项活动的时间点、加入超出课本的实际活动、加入头脑构想的活动。对话式情景中涉及到“某人某时做某事”的表达,具体活动也会超出教材已有的固定表达。情景设计内容还需要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基础将陌生表达和单词控制到3~5个之内,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增强文本重复程度,突出单元主题。再构文本需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通过增加文本重复次数,来突出单元主题。虽然单元主题的学习和掌握并不困难,各章节对主题使用多次,但单元主要句型和内容也是再构文本的核心,还需要承担支撑整个文本的任务。因此,在文本中多次运用核心句型,以便达到加强理解单元主题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Helping our parents”单元中,单元的核心为:What are you doing?这一问句用于“你正在干什么呢?”这一核心问句可以改变人称,增加时间限制,从而影响对方的回复。通过对核心句型的灵活变化,丰富再构文本的答案。如: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e morning?—They are watching TV/cleaning the car/playing basketball.无论是对话形式还是短文形式的整合文本,都需要重复使用这一核心问句,并通过核心问句的变形将教材散碎的内容进行充分性整合。

3.加强各单元联系,实现知识的联合。英语知识是没有单元和学期界限的。换言之,教学课堂并不用局限在单元范围内,而是以单元知识为基础,进行英语知识的联合,开展多层次英语教学活动。再构文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单元内部的知识,还应发挥复习、整合以往知识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联合知识,积累英语知识点,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例如:在Unit 5之前还有四个单元,涉及到“怎么去学校”“问路”和“看医生”。在组织情景对话时,可以选择性涵盖2~3个话题,如再构文本为两个同学周末打电话的场景。场景中包括“周末你在干什么?”“如果你方便的话,我想去找你玩。能告诉我你家怎么走吗?”这两部分。自然就可以在一个对话文本中,将两个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基于这样的再构思维,还可以设计新场景,让英语走出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渴望。

4.贴近学生认知,“活”用英语知识。小学生的阅历和认知与成年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认知,以实际生活为基,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经历、其他学科、日常见闻、组织文本,“活”用英语知识,确保再构文本的语言、结构、篇幅、话题等方面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英语教学活动向更深入层次推进。

例如,在家庭生活方面,组织编写一篇“我是家务小能手”的文章,细致展示高年级学生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在学校生活方面,组织编写出“美好的校园生活”文章,描述班级学生课间聊天、游戏的具体状态;在课堂学习方面,将学生語文、数学、音乐课堂上的故事进行英文改编,尝试简单的英汉互译,学生们对童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的改编比较多。这些英文小文章都从学生身边而来,活灵活现地描述生活,启发学生对“活”用英语的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邓 钰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核心文本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