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使命危机的深度反思
2017-06-09刘玉杰
刘玉杰
“大学”是一个高级概念。历史上,大学意味着尊重知识,坚守传统。大学所应承担的重任是要教给学生如何思考,教给学生如何认识自己,教给学生如何定位人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大学似乎变成了一个抽象的、宽泛的二级概念,失去了原有的崇高使命。现代大学俨然成为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产业机构,大学的使命不再是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应有的人生哲学,而是目标明确的强化谋生技能的培养;大学教育不再是帮助学生追求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美好生活,而是不知不觉引导学生要挣更多的钱从而获得世俗的幸福;大学的存在也不再是为年轻人提供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场所,而似乎成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加油站。大学已经变成了社会人力资本的培养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已难以在现代大学中真正体现。这样的大学使命危机是一个普遍的全球性的问题。曾供职耶鲁大学的威廉·德雷谢维奇教授在其新书《优秀的绵羊》(林杰,译,九州出版社,2016年版)里阐释了同样的美国大学使命危机。威廉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大学的使命到底应该是什么。
首先,该书唤起了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似乎对于“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大学”已经无法说清,因为历史上学院与大学的清晰边界已经变得模糊。就我国而言,各种不同层次的大学也是百花齐放,大学的使命也似乎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威廉在书中所提倡的现代大学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寻找自我、创造自我、认识自我、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这恰恰是需要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反思的核心,也是每个家庭的教育追求。许久以来,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学策略改革和教育技术的改革上。而学生则形成了固化的学习模式:回答问题,完成作业,考试得高分,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这就形成了学生们在求学过程中,亦步亦趋小心翼翼,面对未来的生活鲜有学生能够在众人做出相似选择的时候,做出不同的决定,去追求不一样的人生价值。这是现代大学教育最值得反思的问题。他们懂得如何做好一名“学生”,但不懂得如何思考。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智慧的成长和探索的关键时期,这个旅程必须要学生自己去设计和践行。威廉的著作激起了我们的反思意识,让我们重新反思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其次,《优秀的绵羊》明示了大学之道。隨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学更加关注远程学习,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微课等层出不穷。然而,教育的核心价值并非是外部科技手段可以简单实现的。教育的拉丁语本意是“激发”,教师工作的本质是激发并唤醒潜伏在每个学生体内处于睡眠状态的能量。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苏格拉底曾经在柏拉图的《会饮篇》说过,老师就如同“接生婆”,倘若“你的灵魂受孕了”,老师将帮助你释放无数的思想。正如威廉所说,一位良师应该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要能够满足连学生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某种饥渴。大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唤醒学生内心的卓越意识。大学的优质教学应该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可以消除任何界限,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把自己与世界联系起来,把思想和体会联系起来,从而感悟到更大更高的意义,用发自内心的热情去主动完成各种学习活动。
《优秀的绵羊》以作者亲历的感受,从学者和师者的角度诠释了大学的使命,是有益于大学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警世之作。大学四年是青少年转向成年的最黄金的四年;大学是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风景最美的地方,堪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这里可以为每一位学子提供真正思考的机会。大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把青少年转变为成人也就成了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大学必须要圆满完成的使命。大学的使命是要把一个入学之初的懵懂少年培养成一个有学识、有担当、善思考、喜钻研,可以在社会大潮中闲庭信步的成人。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优秀的绵羊》就如同一封信,收信人是20岁时的作者,也是每一位20岁初入大学的青年,同时也是在科研与教学双重压力之下奋力前行的大学老师们,还有那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们。每一位收信人都应该深度思考大学之于己任何如。对于每一位青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开拓自我,让自己轻松愉悦地跨入成年时期。对于每一位大学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帮助学生摆脱精英光环下的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的感觉,使他们成为完全意义的栋梁之才。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们,应该把资源重新投入到发展教学和追求探究真理的博雅教育上来,不需再为锦上添花的豪华设施浪费了。
(作者系吉林财经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