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科学》学术影响力分析:2008~2016年
2017-06-09涂阳军宋雅欣
涂阳军 宋雅欣
摘要: 基于知网2008~2016年数据,采用量化分析法对《大学教育科学》的总体学术影响力以及论文、核心作者、地区、机构、基于关键词的学术热点影响力等进行具体分析,描绘出该刊学术影响力的宏观图景。结果表明:《大学教育科学》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载文质量较高;拥有一个学术造诣较高、对刊物影响较大的核心作者群;拥有广泛的地区影响力与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论文来源区域与核心机构明显且稳定;该刊显现出了自己的特色,整体上有效把握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对高等教育领域少数研究热点如创新等的关注不够。该刊在提升学术影响力上尚存在较大空间,文末就如何提升该刊学术影响力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大学教育科学》;学术影响力;知网;地区影响力;核心作者群;研究熱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3-0113-07
收稿日期:2017-03-05
作者简介:涂阳军(1980-),男,湖南华容人,博士,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理学及教育量化研究;宋雅欣,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学术影响力是期刊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期刊质量最有效的表征,体现着期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地位。通过文献计量学量化分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对于明确期刊未来发展方向,进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知识基础建设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CNKI工程,始建于1999年6月,目前已建成全球文献量最大的中文数据库,也成为我国学术界各学科领域文献查询与研究的重要工具。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基于CNKI数据来分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例如,基于CNKI 2001~2009年数据对《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术影响力和发展趋势的评价[1];基于2005~2014年CSSCI、CNKI两大数据库对《自然辩证法通讯》学术影响力的宏观描绘[2]。
《大学教育科学》原名为《机械工业高教研究》,始创于1984年,由湖南大学和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联合主办,2008年入选CSSCI扩展版,2010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大学教育科学》近年来学术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非常注重刊文的创新性、学术性和指导性,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科学的兴盛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对该刊的载文被引用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3],但所用数据主体时间点(2003~2012年)在该刊进入CSSCI检索之前,且未对该刊区域影响力及关键词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
本研究收集了CNKI数据库中《大学教育科学》2008~2016年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该刊总体学术影响力以及论文、核心作者、地区、机构、基于关键词的学术热点影响力等的量化分析,全面探讨《大学教育科学》学术影响力的现状,以为提升该刊学术影响力提供可能的参考。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我们登录中国知网,以“大学教育科学”为刊名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年份为2008~2016年,共检索到1 350条记录,删除49条未署名研究者的记录(包括剪影、总目次、书讯、稿约、作品集、招生简章、单位简介或事项宣传),正式分析中用到剩余的1 301条记录。整个数据收集持续约147天,全部数据均采用手工收集并人工匹配,数据收集截止时间为2016年11月18日,数据截止到《大学教育科学》2016年第5期(含第5期)。
本研究采用SPSS24.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期刊总体、论文、核心作者、地区、机构、基于关键词的学术热点影响力分析,报告结果主要以图表形式呈现。
三、学术影响力分析
(一)期刊总体学术影响力分析
在考查和分析期刊的总体学术影响力时,一般会从绝对被引量、相对被引量(即影响因子)、影响广度、半衰期和即年指标五个方面进行考查,但一般较常用的指标为前三个[4]。在前三个指标中,后两个指标均与第一个指标“绝对被引量”紧密相关,是基于第一个指标经由影响力公式转化运算的结果。鉴于此,本研究只考查第一个指标“绝对被引量”。2008~2016年《大学教育科学》刊发论文篇数及总被引数,详见图1。
从载文量来看,9年间《大学教育科学》每年载文量非常稳定,基本维持在145篇左右(含书评文章),波动幅度非常小,约为±10篇。从每年总被引数来看,越接近研究发表的时间点,总被引次数越少,这与被引数的本质相一致,因为距离研究发表时间点越近,优秀论文可能还未被学者关注,或者受到了关注,但引用该论文的新论文还未发表,因此,新发论文的被引数总体不会太高。从被引数最高点出现的时间来看,该刊被引数最高点出现在2008~2010年,距今6~8年,时间相对较短,表明《大学教育科学》刊发的论文有效捕捉到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另外,该刊2011年与2012年被引次数保持了稳定,该结果表明该刊在此期间刊发了一些非常经典的论文,因而在间隔两年的时间内,期刊总被引次数仍未见明显衰减。
(二)论文学术影响力分析
论文被引数既体现了学术界对某个研究问题的关注,也反映了学者群对某个观点的认同度。论文被引数越高,表明该论文所涉及的主题或观点受到了本研究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表明该学者在本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但高被引论文的出现受到发表时间的强烈影响,往往时间越长,被引次数越多,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也越高。因此,本研究在正式分析中以年为单位报告结果,但因篇幅所限,仅报告每年被引数排前三的论文,包括作者、篇名(不含副标题)和被引数,结果详见表1。
从研究主题来看,高被引论文涉及到的主题相对比较集中,包括质量、课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大学制度等方面,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教育科学》对研究热点的捕捉与关注,详细内容见“基于关键词的学术热点影响力分析”部分。
(三)核心作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依据普赖斯提出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M=0.749×(Nmax)1/2(式中M为论文篇数,Nmax为统计的年限中最高产的那位作者的论文数,其中那些发表论文数在M篇以上的作者被称为该刊的核心作者)[5],计算得到M值为2.84,实际计算中取整数3,以此为标准,得到核心作者共计56人,总共发表论文194篇,人均发文量3.47篇,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2.61%,发表论文占发文总量的14.91%。这表明这些作者对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表现出了持续的关注,而且对高等教育研究热点问题保持了持久的研究热度。
有29位研究者单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在25次及以上,2008~2016年期间这29位学者的被引频次共为1 856次,人均64次,占期刊總被引数的32.75%。这些作者包括董泽芳、潘懋元、张应强、胡弼成等。该结果表明,这些作者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其学术观点得到高等教育群体较广泛的认同。
(四)地区学术影响力分析
按第一单位来划分论文的归属地区,该指标不但能直接体现期刊论文的地区分布,还能间接反映该刊在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界的影响力。正式分析中,单位名缺失的论文有10篇,实际分析的论文数为1 291篇。《大学教育科学》论文作者单位分布在中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国外8国,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比利时、法国、加拿大、南非和英国,结果详见表2。从结果可知,就中国各地区而言,《大学教育科学》刊文地区分布不均,湖南、北京、江苏三地区居于前列,共计746篇,占比57.34%,而海南、青海和西藏发文量各仅有1篇。该结果表明,《大学教育科学》具有亲湖南地区、亲高等教育较发达地区的特征。另外,台湾、香港地区各仅有1篇,表明《大学教育科学》跨港、台的交流较少,在这些地区影响力较弱。就地区篇均被引数来看,对《大学教育科学》贡献被引次数相对较多的地区是辽宁、天津、甘肃、湖北、福建、北京、河北、重庆、上海、山东和湖南,这些地区所发论文的篇均被引均大于4.2次,该结果一方面表明这些地区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教育科学》在这些地区有较佳的学术影响力。
《大学教育科学》近9年刊发了国外8个国家研究者的论文,表明该刊非常注重国际交流,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就国外8国刊发的论文数和被引数来看,美国科研机构的篇数不但最多,且被引数也最多,篇均被引数达到了9.58次。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教育科研机构为《大学教育科学》贡献的被引数最多。因此,该刊未来可加大与美国各科研机构的联系,侧重刊发来自美国科研机构的论文,逐渐扩大刊物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高等教育科研舞台展露拳脚。
(五)机构学术影响力分析
依据普赖斯提出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M=0.749×(Nmax)1/2来计算核心机构,最高产发文机构是湖南大学,发文量共计184篇,按上述公式计算得到M值等于10.16,对结果取整数,按10选取得到所有的核心发文机构,结果详见表3。
从核心发文机构来看,表3中14个机构均在高等教育或教育研究领域具有极强的学术影响力,如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表明《大学教育科学》论文机构学术影响力主要有两类来源:一类为基础教育研究强校,如各师范类大学;另一类为高等教育研究强校,如厦门大学等。从发文机构的地区分布来看,《大学教育科学》表现出了亲湖南地区高校的特征,湖南地区两所核心机构发文数达到300篇,占总篇数比达到23%。太过集中于单一地区少数机构的特征似乎对该刊被引数产生了轻微不利的影响,这从篇均被引数可以看出。篇均被引数能够测量在发表了同等数量论文的情况下,各核心机构对《大学教育科学》贡献被引数的大小。按此计算,核心机构为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其篇均被引数最高,对《大学教育科学》被引数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湖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最后是中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来自这些机构的论文篇均被引次数相对较小,对《大学教育科学》被引数的贡献相对较小。整体而言,与教育学优势机构相比,高等教育研究优势机构对《大学教育科学》被引数的贡献更大。
(六)基于关键词的学术热点影响力分析
关键词为论文核心内容的精要概括,能够体现本研究领域内研究热点的现状、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对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已经成为透析某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的“标准分析程序”,受到了许多研究的广泛关注[6]。研究采用R软件词频分析包,对《大学教育科学》及CSSCI高等教育类其它期刊①论文的关键词进行比较分析,以考查《大学教育科学》在捕捉本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的影响力,考虑到关键词分析主要用于捕捉研究热点,其时间跨度一般为5年,遂在比较分析中将2010~2016年分隔为两个时间单位:2010~2015年以及2016年,分析结果以图形可视化方式展现出来,详见图2~图5,为了更细致地进行量化比较,表4还列出了《大学教育科学》与CSSCI高等教育类其它期刊关键词词频排前20的关键词。
图2~图5中,关键词的重要性由词的大小来表征,词所占面积越大,表明该词在关键词中出现的频率越高,说明该词在本研究领域越重要,越可能是本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就2016年的词频比较来看,《大学教育科学》关键词词频与CSSCI高等教育类其它期刊关键词词频高度重合,显现出的共同热点研究词包括:教育、大学、高校、教学、高等教育、学术等。由表4可知,《大学教育科学》与CSSCI高等教育类其它期刊重合的高频词有15个,占前20个热点词频的75%,该结果表明:如果以CSSCI高等教育类其它期刊关键词来表征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则《大学教育科学》有效捕捉到了本研究领域至少75%的研究热点,但学科、人才培养和创新高频词并未出现在《大学教育科学》排前20的高频词中,这表明该刊未能非常有效地捕捉到这些研究热点,长远来看,这会对提升期刊被引数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由高频词的分析也发现《大学教育科学》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从该刊独特的热点词频,如书院和知识等可以管窥一斑。
就2010~2015年的词频比较来看,《大学教育科学》关键词词频与CSSCI高等教育类其它期刊关键词词频重合度也比较高。从表4可知,两者重合的高频词包括:教育、大学、高校、教学、高等教育、发展、学术、制度、研究、文化、教师等。《大学教育科学》与CSSCI高等教育类其它期刊重合的高频词有11个,占前20个热点词频的55%。该结果表明:如果以CSSCI高等教育类其它期刊关键词来表征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则《大学教育科学》有效捕捉到了本研究领域(2010~2015年间)过半数的研究热点,但学科、人才培养、创新、专业和学习等高频词并未出现在《大学教育科学》排前20的高频词中,这表明该刊未能非常有效地捕捉到这些研究热点,这会对提升期刊被引数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由高频词的分析也发现《大学教育科学》具有自身的特色,该刊独有的热点词频包括课程、社会、实践、理论、价值、评价、政策、思想,这也从侧面反映该刊具有亲理论与思想研究,亲评价、政策与实践研究的导向。
从2010~2016年整体情况来看,《大学教育科学》捕捉本研究领域热点的能力越来越强,其比值由55%上升至75%,与此同时,其突出书院和知识的特色也越来越明显。
四、结论与讨论
从期刊总体学术影响力以及论文、核心作者、地区、机构、基于关键词的学术热点影响力六个方面的量化分析结果来看,《大学教育科学》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但在提升学术影响力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期刊影响力和论文影响力来看,《大学教育科学》每年的载文量非常稳定,对比高被引论文主题可以发现,《大学教育科学》能够有效捕捉研究热点,准确反映高等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核心作者影响力来看,《大学教育科学》拥有一个学术造诣较高、对刊物影响较大的核心作者群,如董泽芳、潘懋元、张应强、胡弼成等。从地区影响力与机构影响力来看,在国内,《大学教育科学》刊文具有地区偏好,亲湖南地区、亲高等教育较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研究强校和高等教育研究强校成为该刊论文来源的核心机构。该刊也非常注重国际交流,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从基于关键词的学术热点影响力来看,《大学教育科学》整体上能够有效捕捉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该刊越来越突出书院和知识特色,更加彰显了期刊的特色。
《大学教育科学》作为高等教育类学术研究期刊,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就如何进一步提升该刊的学术影响力,可资参考的建议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高被引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远大于一般论文[7],可充分挖掘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分布、地区分布、机构分布、研究内容等信息,并应用于刊文筛选过程,刊發可能贡献更高被引数的论文与作者,进而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第二,稳固核心作者群,加强核心作者群间的合作研究。核心作者群在本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其学术观点更易得到高等教育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这将直接提升该论文的被引数,进而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第三,在地区和机构影响力上,要特别注意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国家论文对期刊被引数贡献的差异,既要继续稳固《大学教育科学》在辽宁、天津等地区的学术影响力,继续加强与基础教育研究传统强校和高等教育研究强校两类机构的合作,同时也可考虑除湖南地区之外高等教育较发达地区的来稿。本研究发现,高等教育较发达地区的强校,其研究者发表的论文较易受到关注与引用。另外,在扩大该刊国际影响力方面,可考虑加强与美国各科研机构的广泛合作,刊发国外来稿时,侧重美国科研机构的论文。第四,进一步提升捕捉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热点的能力,关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动,在坚持期刊特色中进一步发掘创新性研究选题。《大学教育科学》捕捉研究热点的能力越来越强,已捕捉到本领域绝大多数的研究热点,但对学科、人才培养、创新等热点的关注度仍不够,尤其是这些研究主题已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可考虑实时捕捉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提高论文的被引数,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第五,《大学教育科学》具有亲理论与思想研究、亲评价、政策与实践研究的导向,并且突出书院和知识的特色越来越明显,可考虑进一步拓展该特色研究主题,形成独特的期刊优势。
参考文献
[1] 童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NKI(2001~2009年)的数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00-109.
[2] 张丁杰,徐飞.《自然辩证法通讯》十年学术影响力研究——基于2005~2014年CSSCI,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与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3):83-90.
[3] 赵俊芳,安泽会.《大学教育科学》的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NKI(2003~2012)数据[J].现代大学教育,2014(2):104-110.
[4] 龚放,邓三鸿.2000年~2004年中国教育期刊影响力报告——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J].教育研究,2006(9):8-18.
[5]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31-236.
[6] 李中国,黎兴成.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状况分析——基于2005~2015年CNKI文献的共词分析[J].教育研究,2015(12):59-66.
[7] 韩维栋,薛秦芬,王丽珍.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4):51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