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痢疾五偏方
2017-06-09
农村百事通 2017年10期
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本病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与肠而形成,多发于夏秋季节。
偏方一:马齿苋30克(鲜者用60克),木香10克,黄连6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此为成人量,小儿酌减。
用法:上药煎汤内服,每日两剂,每剂煎两次,分4次服。
功能:清热化湿,行气导滞,解毒除痢。
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中医称“湿热痢”),或慢性痢疾急性发作。证见腹痛下坠、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等。
偏方二:瘦猪肉100克,红糖30~40克。
用法:先将瘦猪肉切成肉丝,待炒锅烧热后,以一调羹开水于锅中溶化红糖,再把肉丝放锅中以文火炒至肉丝熟透,黑中透红,香气扑鼻时起锅,趁温一次食用,能迅速止泻除痢。
注:服后1周内勿食一切生冷油腻食物。若个别疗效不佳者,还可在原方中加20~25毫升陈醋拌炒后食用。
偏方三:取新鲜向日葵秆1枝,去头、叶、根,洗净,切成6厘米左右一段,然后对半剖开。每次用量500克左右,加兩大碗清水入锅共煎至一大碗。白痢加红糖,红痢加白糖,去秆服汤。每日1次。一般1~3次可愈。
注:若无鲜秆,干者亦可,但量可减半。本法对一般腹泻亦有效。
偏方四:新鲜大蒜2~5克,去外皮捣烂如泥;黄瓜藤15~20克,研末。以上两物混合为饼状备用。
用酒精棉球或淡盐水擦洗干净患者脐部,将药饼包敷脐上,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次日再换。
注:本方适用于红白痢。
偏方五:取山楂30克,金银花15克,石榴皮10克,粳米50克,茶叶6克,红糖50克。上述用料(除红糖外)共放锅中以文火炒至焦黄,再与红糖共放砂锅中,加水1500毫升煎熬,熬至剩药液500毫升左右即可,分3次温服,每天1剂,一般连服2~3剂即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