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17-06-09和必昌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摘 要:地方高职高专院校面临高校教育改革,找寻适合地方高职高专发展新路径,突破转型发展瓶颈,实现转型。从地方经济发展动向探讨地方高职院校为谁培养人才,从重视德育工作方面提出地方高职院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夯实课堂教学质量,以及优化专业课程方面探索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人才四个方面结合笔者工作实情进行了论述,切实探究地方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的路径。

关键字:地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探索

[本文系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成果之一]

2013年,由德国首次提出“工业4.0时代”概念,全球已进入“再工业化时代”。2015年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5月8日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结合《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给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诉求,随着现阶段我国职业改革发展的深入,地方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出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变成首要问题。用人单位一头是急需各类人才,而另一头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是就业难,供需矛盾的结症是人才,本文就这一普遍存在问题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从审视地方经济发展动向、重视区域地区德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夯实课堂教学质量及优化专业课程设计几个方面探索地方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出具有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审视地方经济发展动向,

人才培养切实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

从2013、2014、2015近三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工业制造业近三年占到我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与农业、旅游业呈三足鼎立之势:2013年工业制造业经济占我省经济总量的32.14%,2014年工业制造业经济占我省经济总量的30.43%,2015年工业制造业经济占我省经济总量的28.61%,但如果把工业制造业中去除烟草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以后所占到我省经济总量的比例不足五分之一,近三年实质性制造业经济所占我省经济总量的19.33%、17.03%和15.23%。事实证明,云南省经济发展结构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州等省份相比,制造业不是我省的龙头产业。旅游业和农业依然是我省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围绕旅游业和农业产业的发展,衍生出特色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绿色农产品等將是我省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培养服务这两个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是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依托自然资源和多民族文化特征,打造出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品牌,将成为引领云南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服务地方重点产业、服务地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学校十三五规划,体现了我校办学服务宗旨,符合我校的实情。艺术系从传统的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两个高职类专业出发,根据学校的服务宗旨,建立了以服务地方重点产业为主的“产品研发设计”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积极打造以服务地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的“民族艺术展演”专业群,美术教育、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艺术教育专业。目前我系在校生人数为617人,传统高职类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的比例约为1:2,无论是师范与非师范类的教育,高职高专院校归根结底属于职业教育,那么就应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动向,结合地方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出高规格的人才,而培养人才首先需对所培养对象做深层次地认识,也就是对学生自身客观存在的身心条件做好调查和研究,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区域地区人才德育工作,提升人才规格层次

(一)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从而提高人才德育素养

据云南日报调查,“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146.7万人,占66.4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90.1万人,占33.57%。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83.8万人,增长2.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56.4万人,增长3.68%”。2014年我校艺术系录取考生69.7%为汉族,30.3%为少数民族;2015年录取考生65.48%为汉族,34.52%为少数民族;2016年录取考生61.87%为汉族,38.13%为少数民族。近三年,我校艺术系少数民族学生的比重越来越大。由近几年云南人口数据可推算出,未来几年适龄儿童人口将会有所下降,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随之下降,而参加高考的云南少数民族考生数量将会增长,少数民族学生将变成云南高校学生的主体,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将成为我省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设规划》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以立徳树人为根本,加强德育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出工作能力强、品德好、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具体表现,因此对于地方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如《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概论》等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个体所属的少数民族文化概况,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心理,建立正确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具备振兴民族的使命感。而对于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者来说把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性格、生活习性、风俗习惯、信仰等作为人才培养工作前期的必修课,有助于解决学生个体心理较大差异的矛盾,从内心深处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

(二)重视农村和高寒山区考生的人文关怀,提高人才内涵建设

据2013-2015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3年云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1元,2014年云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6元,2015年云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2元。我系教育类学费收费标准为6000元/年,非师范类学费收费标准为6500元/年。学费、住宿费、教材费三者总和基本为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加学生的生活费等,大部分云南农村家庭已经入不敷出,大部分农村考生家长节衣缩食,以生源地贷款等形式供考生入学。近三年艺术系录取学生数据显示农村户口学生占我系学生的重头,虽然各高校有高额的奖助学金政策,毕竟僧多粥少,外加这类考生家庭经济贫困,进入大学后心里自卑、内心孤独、失落,为了寻找自我的存在感,生活上各种的攀比,或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或走上了打工而荒废了学业的道路,旷课、迟到、外宿、挂科、重修,违反学校的各类学生管理规定,甚至中途退学、辍学、被开除学籍等,无形中又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给学校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而影响学校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期望考生在大学的教育教学中学有所成,提高劳动本领,增加收入,改善生存环境,改变生活方式。“农民最注重实际,只有看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实际收益时,他们才会有学习科学技术的愿望。”学生家长只是简单地把现代职业教育理解成功利化,一些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也出现了片面地追求学生和企业对接,把学生培养成目光短浅、综合素质不高的会劳动的工具或机器,而忽视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健康发展的人。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催生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专业,对人才要求也从“硬技能”转为“软技能”。因此,重视我系农村和高寒山区考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应作为培养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而不应该是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的教育教学,而是穿插于所有的课程和学生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三)重视考生生源地的区域特征,提升人才发展动力

2014年我系所录取的考生生源地以曲靖市地区、文山壮族苗族州地区和昭通市地区为主;2015年我系所录取的考生生源地以曲靖市地区、红河州地区、昆明市地区、文山壮族苗族州地区和昭通市地区为主;2016年我系所录取的考生生源地以曲靖市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州地区、文山壮族苗族州地区和昭通市地区为主。结合以上数据,我系的生源以曲靖市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州地区、文山壮族苗族州地区和昭通市地区为主体。云南属多民族混合大杂居的状态,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俗风情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各地区文化底蕴不同、地理环境及物产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学生个体,构成了多彩的云南文化。云南聚居了25个少数民族,哈尼(2种)、僳僳、纳西、景颇(载瓦)、苗(2种)、壮、白、瑶、独龙等10个民族新创12种民族文字“东巴文化”“爨文化”“瓦石僰人文化”、彝族烟盒舞、彝族海菜腔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有待于研究和发展。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如海拔落差较大而滋养出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和不同的自然风光,“十里不同天、十里不同风”印证了云南的多姿多彩,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观光者和研究学者。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探究神秘的各民族文化对社會、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让每位学生充分熟悉各自区域的文化特征,建立民族的自豪感,依托各自的专业特征,开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学习,进而走上创业的道路。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健全各类规章制度,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层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韩愈《师说》一文中把教师的基本职能已经做了最好的解释,“传道”为先,“授业”为次,最终达到“解惑”的目的,其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体,强调了教师素质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社会的进步,对教师素质的衡量标准也随之变化。以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社会服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为主的“四能”成为衡量现代大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新标准。作为滇西北地区的一所高校,经济欠发达,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如何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顺利走出困境,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素质的提升。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教师队伍基本信息来分析,艺术系的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处于优势,全系教职工34人,专任教师31人。30~40周岁专职教师作为我系教师的主体,这部分教师多数职称是讲师,大部分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少数为大学本科学历。“目前,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最大的动力来自教师, 这是个很好的基础, 但最大的阻力仍然来自教师。”如何提高我系中青年教师的“四能”关乎整个系的教学工作,而中青年教师处于家庭和事业的上升期,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职称晋级、学历提高、结婚生子等诸多的生活琐事牵绊着中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制定一些激励中青年教师发展的制度,增强中青年教师的事业心。鼓励中青年教师多途径提高学历学位,参加各类研修班学习活动,从而提高知识层次;引导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比赛,以赛促训,提高专业技能;切实与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从而提高中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将社会服务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研究,从而提高中青年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属于年轻人,中青年教师的发展不仅肩负着家庭的重任,而且扛着一个教学系部、一个学校、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任重道远。

三、夯实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专业课程设计,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是一个专业的最基本构成单位,每一门的课程教学是每一位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基本途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态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视频教学如“慕课”“微课”等教学手段纷纷出炉,有替代“鲜活老师”之势。无论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景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依然是目前世界各国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互联网时代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平台,教师收集大量的与课程相关知识,梳理和筛选知识点,凝练出一堂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出一门优秀的课程,从而保障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层次。优质的课程如何以一种循序渐进呈梯度的形式分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值得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研讨的,是紧跟时代的发展、教学主体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以视觉传达专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美术字体书写、手绘POP、三大构成等一度成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和学生的造型、涂色、做工等能力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学生的就业也可依仗其中某一门课程的技能立足于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台刻字机砸了多少人的饭碗?计算机网络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那些依旧抱着陈腐的课程设计、抱着狭义的专业概念的学生不知出路在何方。或许,我们可以把基础设计软件应用课程设置在低年级,而类似于三大构成、字体设计等课程的实践技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既节约了时间和学习成本,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设置专业课程属于一项该专业的顶层设计,应充分地从专业自身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做好远景规划设计,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转型发展属于长久工作,国家政策宏观调控下离不开地方政府政策及资金扶持,更离不开企业参与,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在高校转型期结合地方实情做好顶层设计,开辟一方新天地,切实解决学校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树立教学系部和学校在社会中的公众形象,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及教师的归宿感,最终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已经迈出,坚信各地方高职院校在改革进程中尽各自所能、彰显特色,打造出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雷正光,郭扬.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1999,(23).

[2]徐国庆,雷正光.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3]石伟平,徐国庆.创业培训才是当前我国农村职教的重点与出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04).

[4]杨应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践回顾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5]石伟平.国际视野中的农村职教改革与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9,(05).

[6]高凡修.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01).

[7]邱萍,周卓华.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管理科学,2009,(09).

[8]罗红艳.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困境的成因[J].成人教育,2008,(262).

[9]李彦勤.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降低的思考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28).

[10]王彤宇.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素质评测的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子商务,2014,(23).

[11]杨星,刘宏朝, 崔佳, 吴迪.高职高专招生困境分析及应对措施[J].时代教育,2015,(06).

[12]高考信息网http://www.gxeduw.com/news/2015/119466.html.

作者简介:

和必昌,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主任,艺术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