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教学培养小学生自主表达能力
2017-06-09李海欧
李海欧
[摘要]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大量的研究。表达能力作为21世纪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更多的人狭隘地认为表达能力与口语表达画等号,因此,就把这项工作理所当然地安排在了文科课程中。其实,在多学科教学都应担负起培养学生自主表达能力的任务,而真正的表达能力包含了多种形式,而口语表达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多学科教学 自主表达能力 小学生能力培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为了更好地展开研究,笔者进行了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发现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以美国为例,95%以上的小学都设有演讲课和交际课,以专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德国,国文教学除了通过教科书的讲授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德语书面语和口语外,还专门编写了很多说话、写话训练的辅助教材;在日本,《小学学习指导纲要》(相当于我国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于语言类课程中,在包括数学在内的其他课程中也要重视。近几年,日本课程改革中“表达能力”也成为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在国内,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也同样注意到“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将研究的目光投入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笔者检索了大量文献,发现众多教师把表达能力培养的重点仍放在了语言类课程中,而表达能力的内涵中只有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较高的关注。其余课程以及表达的方式虽有涉及,但研究相对较少。我国的课程改革已经迎来了全学科时代,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门课程能够完成的。应在多学科共同育人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三大理念,其中的“以学定教”理念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和思维状态,而这两种状态中多次提到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而在日常教学及外出学习中,笔者发现了如下问题:
(1)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意识和策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自主表达方式单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教师把表达能力狭隘地看成是口语表达能力。
(2)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过度“自由、自主”的表达,表达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课程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没有起到应有的组织、指导作用。
(3)部分学生缺乏表达的自主性,处于被动表达阶段,表达过程中也不能很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化的研究,也应该在得到重视的同时更加深入地钻研。
三、培养学生自主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
1.清晰学生情况
任何教学研究都应服务学生,因此教师们要非常清楚班级的班情,切忌经验主义。学生表达能力较弱是心理、思维、生理等多方面交互产生的,只有找准学生出现问题的成因才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努力。对于心理层面成因的学生必须靠教师、家长共同鼓励、引导,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针对思维、生理层面成因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表达的方式,例如,较强逻辑思维的口语表达以及写作表达,如果比较困难,就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表演、同伴对话等形式表达。
2.多学科共同培养学生自主表达能力
很多学生不乐于表达是因为缺少自主表达的方法,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不乐于表达的现象。教学中必须结合不同学科的表达特点,进行有侧重点的培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表达策略及方法。例如,在语文学科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写作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优美、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数学学科中重点培养学生画图、说理、质疑、评价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画图表达自己的思维,同时能够用简洁而又富有逻辑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英语学科中重点培养学生口语、写作、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赋予表达更多的趣味性,从而达到让学生敢于表达的目的;科学学科中重点培养学生操作、讲解、矫正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较规范的动作完成实验,同时能够用逻辑清晰的语言把实验过程講解出来。
只有在多学科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真正提升,达到核心素养中关于表达的要求。
3.把能力的提升体现在量化的评价上
能力的提升是不容易监控的,因此需要量化的评价和多角度的体现,在研究过程中要针对学生表达的次数、内容、深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分阶段进行学生自评、同伴互评,进行定性评价,再结合教师的定量评价,这三个角度的评价结果与研究初期的调研情况对比,真正监控学生的发展。
教育者工作中努力会为学生播种一粒希望的种子,在将来一定会发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