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年级小学生共处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7-06-09徐诞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研究分析影响因素

徐诞

[摘要]学会共处,是指在小学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悦纳他人、合作对话,激活学生的道德感受力,使之初步培养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本文就五、六年级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共处状况、归纳总结影响小学生共处因素,并提出学会共处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共处状况 影响因素 研究分析

一、引言

学会共处,是指在小学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悦纳他人、合作对话,激活学生的道德感受力,使之初步培养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为了了解师生的共处状况与水平,进行针对『生的教育,我们设计了《小学生共处现状的问卷》《影响小学生共处因素的问卷》和《教师共处状况的问卷》三套调查问卷。本文就小学五、六年级的问卷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学生共处状况,归纳总结影响小学生共处因素,为学生共处能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思路

《小学生共处现状的问卷》有两个维度:一是,家庭、社区、学校;二是,共处自身的内涵分析。这就构成了问卷的基本变量。自变量包括年级和空间因素;因变量是学生的共处状况,包括:(1)自我认识和接纳;(2)对他人的认识与接纳(友谊、同情);(3)对环境性质的体认(竞争、友善);(4)乐群与合作的自然倾向;(5)与人合作共事、交往的能力(技巧);(6)对规则的体认。《影响小学生共处因素的问卷》调查影响学生共处水平发展的因素,区分三个调查目的:(1)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共处水平的发展;(2)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3)学校教育因素发挥什么作用。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小学五年级4个班和六年级2个班的学生,总计252人。10~12岁159人(其中女生76人);13岁93人(其中女生54人)。

(三)测试工具

高年级《小学生共处现状的问卷(A~G)》《影响小学生共处因素的问卷(B~C)》两份问卷,前份问卷题量为30题,后份问卷题量为32题。

(四)测试方法

本测试为团体测验,分两次测试,测试前安排为各班班主任宣读指导语,被试者在20~25分钟内独立完成测试。

(五)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共处现状的问卷》的数据分析。

(1)高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开始关心,65%的学生想同贫困地区的学生交友,只有6%的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46%的学生认识盲人专用道,47%的学生关心城市的环境质量,72%的学生想了解居住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2)同学自我认识积极,比较乐群,59%的同学平常愿意帮助别人,66%的同学认为帮助他人是件令人开心的事,56%的同学表示别人也愿意接受自己的帮助,67%的同学喜欢参加团体活动。(3)在交往的规则上,大多数的学生更能理性的分析问题,68.2%的同学在有被欺骗经历后表示与人交往更加谨慎;在与人共处中67%的同学喜欢听别人陈述看法,67%的同学在与人意见相左时会解释自己的理由,78%的同学认为解决冲突最好的方法是说理。

2.《影响小学生共处因素的问卷》的数据分析。

(1)父母对高年级的学生仍具有很重要的影响,52%的学生坚定地认为父母是最好的倾听者,80%的学生表示爸爸妈妈教过他怎样和人交朋友,67%的学生表示父母带他们参与过社会公益活动,74.6%的同学知道父母的生日。(2)58%的学生认为性格是同学交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2%的学生认为兴趣是同学交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8%的同学认为学业成败会影响他与同学的交往。43%的同学认为影响交往的第二个因素是宽容。(3)教师对高年级学生仍具有重要意义,63%的同学认为老师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讨论问题,86%的同学认为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交往,68%的同学在小组活动中希望老师参加。

三、结论

(一)影响学生共处的因素

1.学生认为性格是同学交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兴趣、学业,由此可看出:影响高年级同学交往的最主要因素是性格与兴趣,与中年级相反,学习成败对高年级同学的交友的影响大大降低,他們更看中是否与自己兴趣相投,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诚实守信,这也可以理解为也有少数同学坚定地表示愿意为自己朋友说谎。

2.影响交往的第二个因素是宽容,说明学生更加注重道德判断的情境性,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已认识到存在的差异,有了求同存异的需要。他们认为影响交往的第三、四个因素是平等和负责,只有少数同学认为和人交往最重要的是平等,而我们认为平等、负责是和人交往中很重要的品质,说明他们对“诚实守信”的理解还不够正确,明确的责任意识还没完全形成。

3.师生关系良好,学生乐于与老师交流,把老师看作交往的一个重要对象。学校的人文环境、评价氛围、教师角色对学生共处也起一定影响。教师创设宽松环境,大部分同学认为老师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讨论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与老师交往对自己成长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希望老师参加,即希望、也相信老师能与之交朋友。

(二)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营造多元评价氛围。问卷表明,学生自我欣赏程度随学习年段升高呈下降趋势,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自我意识直接影响人际交往的范围、频度和质量。问卷显示导致学生自我接纳程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学业成败逐渐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学生从学业水平中获得的成就感直接影响着与人交往的自信程度,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在群体中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表现,其中,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方式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加强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成绩,并为其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营造良好氛围。我们主张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及时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建立综合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2.充分满足交往需要,加强共处技能指导。与人交往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会促使他去探索周围事物,但面对新环境和陌生领域往往又会产生一种不安感。通过问卷我们还发现,低年段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烈的依赖性,而且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差;随着年龄增长,学生间合作频率提高,对他人认同和接纳的程度也呈上升趋势,学生也更乐意与人交往。同时,进入中高年段以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益冲突也变得更加突出,这种冲突某种意义上的确影响着学生共处质量,但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会处理矛盾、解决冲突的历练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交往倾向和交往状况,加强交往能力的指导。我们建议教师创设更多有价值的交往情境,加强师生、生生间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信任,引导学生尝试用和平、对话的方式平静解决矛盾和冲突。

3.树立正确择友观念,寻求更大发展空间。调查中发现,小学生普遍比较乐群,合作的倾向较好。但同时也发现小学生的择友标准比较单一,主要以学业和性格决定亲疏。这无形中对学生的交往造成了一定障碍,使其向不同特长或发展优势的他人学习的机会大大减少,制约了学生共同发展。受此影响,一些学习有困难和有性格缺陷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排挤和冷落。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下:一是学校和广大教师还没有真正确立起多元评价的观念,或在工作中还没有真正掌握多元评价的基本策略;二是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灌输的还是一种单一交友标准。因此,我们主张创立多元评价氛围,鼓励有差异个性的学生间的彼此认同和接受,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4.关心社会了解规则,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学校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活,这里有公共的约定,有属于班级和学校大家庭的规则和纪律,遵守这些约定是他们了解社会的第一课。学生需要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帮助他们学习和熟知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而且,我们始终有一个基本观点:有道德的人一定是讲纪律的人。但从问卷结果来看,我们以前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这主要反映在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关注社会生活的程度和解决冲突的能力等方面还十分欠缺。我们认为,应当在教育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人,并引导他们理解自己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的意义,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猜你喜欢

研究分析影响因素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