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生校园幸福感的提升

2017-06-09阙俊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幸福感小学生

阙俊

[摘要]小学生对幸福的认知和幸福观的形成,需要在校园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不断体会、不断体验,对于幸福的感受从身体上的愉悦逐步转移到对身心上的愉悦之中。因此,如何提升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幸福感,就需要对小学生幸福感的特点及品质进行研究,就此,笔者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 校园生活 幸福感

什么是学生的幸福?学生一旦发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分析力,并将其实际应用的话,很快就会觉得生活有意义,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尝试或研究一些事情,从而会产生幸福感。幸福教育是充满责任感的自我决定的教育。幸福教育并不赞成孩子们开始就做一切,也不赞成由于害怕冲突而出现拒绝参与各种的精神流亡行动。怎样让学生能够由比较物质、生理性的幸福提升到精神性的幸福呢?这就得谈谈怎样让小学生变得幸福。

一、小学生产生幸福感的特点

1.幸福感产生是要对错综复杂的事物进行挑战

要把错综复杂的生活视为人生的挑战。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起有落的,有幸福的时刻,也有痛苦的时候,关键是让孩子懂得人生的意义,同时让他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不论顺利与否都会面临许多复杂多变的情况,要有思想准备,将一切的困难视为一种挑战,接受这种挑战就会产生幸福感。然而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学习也好,与他人交往也好,与教师交流也好,参与学校活动也好,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惊喜和困难,这样就更需要让小学生淡然地经历、感受和磨炼。

2.幸福感产生是要与对外界的认知协调一致

在感受幸福的时候,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外界环境如果相同、相近,如果能够认同校园生活中的各方面,如果小学生能够专心投入他们的学习、娱乐与他人交往之中,或者让他们能与自然协调一致,那么他们也会感到幸福和愉快。因此,获得这种幸福感的前提是让小学生与所处环境协调和谐。

3.幸福感产生是发自内心且不能被强迫的

孩子们有权享受幸福的童年,这就意味着他们有权知道哪些事不利于未来的成功生活,哪些事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从而自己进行相应的学习,进行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保护。这种感受幸福是不能被外界所左右的,不能被强迫的,特别不能是家长和教师强加给孩子的,这是孩子亲身经历并愿意去体验所产生的幸福感。

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的品质

1.乐观主义的态度

我们应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的态度。乐观是人类精神层面上的基本需求,更是一个人在生活追求幸福的一个最基础的态度。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在校园生活学习中,能否树立的乐观主义的态度决定着他们面对挫折或困难时有没有勇气。作为教育工作者,帮助和引导孩子在校园生活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尤为重要。我们要帮助孩子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能够成功的,并且通过持之以恒去努力这个过程更为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心理更为平衡,更为健康。

2.耐心冷静的习惯

一个人的人生是否能成功,是否美好,取决于是否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人们需要有为了以后的幸福暂时把眼前的喜欢搁置在一边的能力,也要有沉着冷静、耐心处理问题的习惯。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耐心等待、静心思考的习惯,能让孩子更加心平气和,当自己能不断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等待时,往往在事后会找到或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更好地处理问题,这样,幸福的感觉就会慢慢产生。

3.承担责任的勇气

如果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的情况,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那他们就能够具备完成艰巨任务的能力。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相应的激情和动力。当代独生子女物质生活过于丰富,对事物的认知过于简单化,对自己所应担当的责任并不明确,只有让他们实际经历一些体验,才能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才有所担当。

4.激發热情的兴趣

在小学校园生活中,学生不光要学习书本知识,从中找到幸福感,更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有正确向上的兴趣爱好更能调节学生的心理,有兴趣的事能更好地让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自主地运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创造性地做事;也能更好地激发出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这种潜能的绽放也就让学生对自己更加认可。

5.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校园生活中,书本知识的学习是校园生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书本知识的学习评价是通过学校的考试、学生的成绩来体现出来的,因此,小学生对成绩的认可度比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绩的好坏更能影响小学生的幸福感。然而在学习方面,特别是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下,有着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下,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或表面上的轻松学习,而是拥有可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就能更好地拥有幸福。

6.社会交往的能力

在当今如此纷繁复杂、忙碌不停的社会,学生更需要迫切地感受和掌握和谐友善交往的能力。校园生活其实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个小世界,如何来表现自己,如何来展示自己,如何与同学交往,如何与教师交流,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促进学生与同伴的关系,能够不被孤立,得到团体的关爱,自然会提升幸福感。

7.创造幸福的能力

我们应该让小学生能够在校园生活中有对幸福的发现能力和丰富的感受能力。学生的幸福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在学生间的相互交往中生成的。这种创造幸福的能力是学生将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的幸福转变为主要由自己去创造和享受的幸福的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对小学生幸福观的现状、学生幸福观的要素以及学校教育者应该给予小学生怎样的幸福等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幸福教育的研究要落实到对小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之上,应从学校的课程、课堂、活动、教师及学生自己等渠道来丰富学生对幸福的感悟,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多方面去体验幸福,感悟幸福,创造幸福,进而“福而思源,福而思进”。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幸福感小学生
校园生活里的尴尬事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我是小学生
欢乐的校园生活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