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留学生典籍翻译对比语料库研究

2017-06-09许苗王思瑜常艳刘慧

科教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料库留学生

许苗 王思瑜 常艳 刘慧

摘 要 为提高中外学生典籍翻译能力,本文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英专本科生和留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合语料库使用现状和意义,总结中外学生在典籍翻译学习、实践中的异同点,分析影响中外学生典籍翻译的内外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本文虽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但对各高校学生典籍翻译有一定启发作用。

关键词 典籍翻译 语料库 英专本科生 留学生

0 前言

中华文化典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翻译研究有益于弘扬中国文化。目前翻译人员不断研讨提出新想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典籍翻译向学术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此方面的全国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民族典籍的翻译也不断吸引更多学者深入研究。但典籍翻译就文献范畴、翻译理论及对外交流等仍急需改善。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调查研究该校英专本科生和留学生的典籍翻译情况,总结出各自优缺点以促进两者相互交流学习不同文化,提高学生典籍翻译兴趣和质量,加强中外交流。

1 语料库

语料库(corpus)来源于拉丁语,本意是身体 “body”。语料库将使用频数高的文本抽取加工成语料,为语言学习及研究者进行语言研究、词典编纂等提供参考平台,推动了当代语言研究及应用的发展。而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大量学生并未有效利用语料库来提高翻译技巧与水平。

语料库对典籍翻译的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提供充分语料辅助译者理解;便利译者借鉴前人经验;方便研究者总结普遍翻译规律。现以《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悲切”为例呈现部分语料库的作用。语料库在线呈现的部分结果:

隋唐五代 《全唐诗》 我今劝子心悲切

元明 《封神演义》 子牙见黄飞虎这等悲切,即许之。

由此可知悲切有悲伤哀痛之意。在北大语言学研究中心CCL汉英双语语料库以“悲伤”为关键字搜索到的部分结果:

呜咽一种很低,痛苦的,悲伤的哭,通常表现悲伤或痛苦。/ A low, sustained, mournful cry, usually indicative of sorrow or pain.

我从未听说过如此悲伤的事了。/ I never heard anything that sounded that pathetic.

综合可知“悲切”大致可譯作:mournful, pathetic。

2 调查结果

2.1 共性

通过发放典籍翻译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并对其作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两者在典籍翻译学习与实践方面存在以下共同点:

(1)文化背景。中国与英语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文化,使中外学生在典籍翻译的过程中易受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影响,对具有特色文化的意象理解不到位或因意象不对等导致意象缺失,难以完成忠实通顺的翻译。

(2)典籍本身。典籍翻译是古汉语—现代汉语—英语的繁琐的过程,涵盖内容复杂,难度大;学生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接触时间并不与典籍翻译水平成正比。此次抽样结果显示,大部分接触学习古汉语五年及以上的中国学生及留学生仍难以理解或完全不能理解典籍内涵。

(3)学生素质。英专本科生和留学生自身对典籍及其翻译兴趣不浓,了解不深。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极少主动阅读典籍并进行典籍翻译。

(4)学习方法。极少中外学生参加翻译类课程的课外辅导,网络学习,校内学习,自学都是当下流行于学生中的学习方式,而语料库并未成为中外学生典籍翻译的有效工具。

2.2 差异性

留学生注重口语和语言实用性,易忽视文化背景,对汉语文化的短投入时间阻碍了其翻译能力的提高。调查结果显示,“理解并且感受到典籍内涵”的留学生仅占20%,而留学生对汉语的接触时间“1年以下”占56.36%,对古汉语的接触时间“1年以下”占76.36%。大部分留学生希望通过“与朋友交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来提高翻译能力而非相关技巧。

英专本科生在注重与外国朋友交流,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看到了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的作用。她们在典籍翻译中受中英文化差异和不同语言习惯的困扰大,但基础知识相当扎实。困扰主要来源于“语法句式”和“文化差异”。因此,英语专业本科生在翻译中的理解过程有相当优势,缺乏的是输出表达能力。

而武汉理工大学英专本科生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注重与外国朋友交流,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看到了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的作用。他们在典籍翻译中受中英文化差异和不同语言习惯的困扰大,但基础知识相当扎实。困扰主要来源于“语法句式”和“文化差异”。因此,英语专业本科生在翻译中的理解过程有相当优势,缺乏的是输出表达能力。

3 典籍翻译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3.1 阻碍学生典籍翻译的内因

学生自身翻译意识和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其翻译能力。大量学生对学习典籍及其翻译兴趣不大,缺乏学习自主性。其次,学生在翻译中未充分利用现有辅助工具。当代学生未重视普遍翻译规律及理论,偏好查阅电子词典,忽视了其它工具如纸质词典和语料库。

3.2 阻碍学生典籍翻译的外因

文化差异引起的不同思维逻辑和语言习惯,典籍本身意象多、文化底蕴丰厚,导致中外学生难以掌握典籍内涵,翻译不地道。此外是对中国文明史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理解不到位。受现代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片面。第三,当前典籍翻译方面的理论研究及批评较少,翻译教材质量有待提高。这制约了学生翻译速度和水平提高进而打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重要翻译辅助平台——语料库建设不完善,现存语料库词库规模小、功能欠缺。

3.3 学生自主学习

要提高典籍翻译的能力,中外学生要认识到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是提高这一能力的基础。学生应注意培养典籍阅读与翻译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练习提高翻译能力。其次是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广泛涉猎中外文化,了解双语文化及其差异以便准确翻译。此外,中外学生应多阅读典籍,组织开展相应的阅读体验分享活动等,互相学习,在提高口语沟通能力同时加强文化交流。

3.4 学校、教师从旁引导

学生以在校学习为主,因此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学校教育及设备利于提高学生典籍翻译能力。教师要不断学习强化自身专业素质,掌握全面的翻译技巧并改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推荐、督促学生使用适当的翻译工具如词典、语料库,重视中外文明史、翻译史等内容的讲解。学校方面一是可以增加翻译领域的优秀教师、增设典籍翻译的相关课程,举办翻译类的竞赛或交流会,增加学生接触翻译的机会,使学生在相对稳定和谐的学术氛围中深入了解中外文化、学习翻译技巧;二是建立留学生和英专学生的共同課堂,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互补;三是融入现代技术推出新教学模式,正如刘悦明等提出的基于网络论坛平台构建翻译教学课堂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学校可设置翻译实践平台来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并提供相关网络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

3.5 其他各方努力

学生典籍翻译能力的提高需要来自他方的支持。首先,国家应投资完善现存的语料库并争取建立其他语料库如古今汉语双语语料库。其次,教育部应重视典籍翻译,鼓励翻译学者积极总结一般翻译规律,推动翻译批评、理论等的研究;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最后,国家文化建设方面应该正确并全面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不局限于对三教九流及汉民族典籍的研究,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典籍研究环境。

4 总结与展望

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的典籍翻译研究的地位逐渐上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行典籍翻译的基础,文化差异制约着其翻译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学生、学校、教师及其他方面共同协作来推动典籍翻译的发展。而中外学生需要从文化着手,在学习基本翻译知识理论时注重语言背后的国家、民族文化;加强相互交流以优势互补、增强异域文化认知;充分利用语料库来提高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3-5.

[2] 刘悦明,熊宜春,陈勇.创建网络翻译课堂,推进翻译教学改革——以一堂翻译课为实例[J].外语界,2011(1):82-88+98.

[3] 王宏印.关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若干问题与思考[J].中国文化研究,2015(2):59-68.

[4] 赵长江,刘艳春.中国典籍翻译与研究的现状、研究问题及未来展望[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0-65.

[5] 赵冬梅,赵巍.试论语料库翻译研究的特色及局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82-186.

猜你喜欢

语料库留学生
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广告翻译平行语料库问题研究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浅谈语料库分类及用途
国内外语料库建设研究简述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勤奋的民族
勤奋的民族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