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入,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2017-06-09吴卫珍
吴卫珍
所谓“导入”,就是开导、引入。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启动教学,并成功串联起教学的各环节。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设计一个好的导入,为课堂主体环节做好铺垫,从而帮助学生调整感情,进入情景。因此,不断创新导入方法,便于教师随时调用组合,在增强语文教师课堂吸引力的同时,促进语文教师素质的提升与专业的成长。下面结合具体的导入方法来谈一谈。
一、开门见山式,直奔主题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教学不枝不蔓,单刀直入。教师进入课堂便直接点出课文主题,引导学生针对主题,投入学习。
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我这样导入:
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天天读书,同学们想过没有,我们为什么读书呢?周恩来总理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他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的,为了中华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我中华民族繁荣富强,我们要勤奋读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板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导入从学生自身引起,一句设问,引入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宗旨,把本节课的主题呈现给同学们。同学们意识到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个人,不仅仅是为了父母,也不仅仅是为了亲戚朋友,而更主要的是为了“中华崛起”这个伟大目标。这样的直接导入,确定了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思想路线,理解周恩来少年立志与后来人生成功的必然联系,在心中树立起一个“楷模”或“丰碑”。
二、反弹琵琶,悬疑导入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造成观点冲突,引导学生思辨。导入的问题设置要在充分考虑教材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产生强烈探究欲望,生发欲罢不能、乐于追究的动力,在有疑则思、进而解疑的过程中养成善于提问、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狐假虎威》一文,我这样导入:
师: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
生: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
师:但是今天要讲一个老虎怕狐狸的故事。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
这个导入利用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的特点,故意把故事里的情节截取一段出来设置问题,引学生思考。小孩子因为急于想知道故事里的老虎和狐狸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书,这是一种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故意先说出某一结局或某一事件最精彩部分或事件的紧要转接处,当学生极想知道下文的时候,教师却不再言说,而让学生自己去读书、研习,或师生一起进入课堂学习,寻求下文。
三、迁移拓展,点明主题
知识基础是理解文本的前提,对文章特别是那些内容比较艰深的,历史时代相距较远的,文化背景相差较大的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时,要做一些适当的背景介绍、视野拓展工作,使学生增加知识面,以便于发挥想象,理解体会课文,达到教学目的。这个工作常被放在导入中进行。
如窦桂梅老师《秋天的怀念》导入:
师: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我们学校有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至今已经33年了。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从中读出些什么。
(课件出示):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
生:我读到了作者觉得母亲活得太苦了!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师板书:苦)
师: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课前发给同学们的——
生:《秋天的怀念》。
窦桂梅老师临场发挥,随手拈来,竟也顺畅自然。这节导入直接引学生进入文学欣赏的研究氛围。从对《合欢树》中最令人情感波动的句子赏读开始,把学生的情感迅速吸引到《秋天的怀念》的情感场里,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后面的随机板书,也恰到好处地抓住要害,为后面的学习点明了路径。
四、释题解义,提纲挈领
题目是文章中最醒目的部分,也是最引人关注的地方,往往是抓住了题目,就找到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中心的钥匙。开课伊始,便开门见山,解释题目,揭示内涵,抓住要害,追本溯源,不枝不蔓,直奔题旨,便可以直指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难点,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达到高效教学之目的。
薛法根老师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中的导入:
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你把这条鱼放掉”,学生齐读)
生:老师,您写漏了“必须”两个字。
师(奇怪、无所谓地):啊?是吗?不就是两个字嘛,意思是一样,都是把鱼放掉。
生(迫不及待地):不一样的!
师:哦?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啊?
生:有了“必须”是说一定要把鱼放掉,和没有“必须”是不同的。
师:哦,那我们把“必须”补上去一起读!(生读)
薛法根老师的这段导入用欲擒故纵的手法设置对话,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获得成功的快感,避免了单一独白的枯燥感。这里体现着薛老师精明的教学机智,就是在教材关键处和学生思维的转弯处设置碰撞点,人为地设置一个个“坎”,有效激活学生的求异、逆向思维。这些“坎”的形成看似简单,實则包含着深刻的思考,他把关键词语、标点符号都作适当切分,形成一个接一个的连续障碍,有利于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以上是课堂导入教学的几种方法,当然,任何一个好的导入,任何一种优秀的导入方法,都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我们每堂课都采用同样的导入,那么,无论它多么富有艺术,都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因此,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教学,探索更多有效的导入方法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新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