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音乐课中声乐教学法的应用探求

2017-06-09杨岚棋

江西教育C 2017年5期

杨岚棋

摘 要:中小学声乐教学并不只是为了教授中小学生简单的歌曲,或者帮助他们解决声音技巧和乐理方面的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音乐学习方法,以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本文着重阐释声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以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技巧,提高整体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 声乐教学法 应用探求

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具体教学方法是声乐教师把自己在唱歌过程中的发声感受、内心体验和相关经验等传授给学生,并借助具体的教学语言和方式,引导中小学生结合自己的声音特点,进行调节,从而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音方法等。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当前很多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流于形式,并未认识到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导致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普遍偏低。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识到声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升级和改进,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一、声乐教学目的和重要性

声乐教学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发音技巧,通过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的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发声训练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必备环节。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学校逐渐提高了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但在声乐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发声训练难度比较大,加之很多音乐教师并未认识到发声训练的重要性。声乐教学从属于音乐教学范畴,其能够借助声部训练,提升歌唱技巧。只有重视声乐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音乐效果,真正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歌唱水平。

二、声乐教学的艺术表现力

受制于性格因素,部分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渴望表现自己,发挥出良好的歌唱效果。而部分同学比较胆怯,缺乏表现欲望,不善于进行自我表现,演唱过程中过于紧张,从而不能很好地掌握演唱技巧和方法。学生在声乐表现过程中的呼吸会受情绪和意识的影响。声乐教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声乐技能,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艺术修养。如果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不注重控制自我情绪,很难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从而影响整体音乐课堂质量。

声乐艺术中既包含音乐元素,也包含文学元素。正是文学元素,使其更加细腻和丰富。声乐教学具有立体性功能,不仅向学生传播声乐方面的知识,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借助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它符合声乐教学的初衷。声乐是一种美的艺术,借助声乐的美,启迪学生的内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声乐演唱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演唱者感情倾注的艺术。在中小学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和诠释。借助崭新的教学模式和可行性的教学方法,将音乐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学生,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降低音乐学习难度。音乐教师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桎梏,对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同步综合考量,从根本上深化声乐教学的思想和内涵,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融入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的真谛,在音乐中享受艺术的魅力。

三、中小学音乐课声乐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中小学音乐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也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声乐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应用歌唱的形式,传达自己的情感,并指导学生在歌唱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以增强嗓音的耐力和协调力,改善他们的嗓音条件。

声乐教学方法比较多样化,教师可以从自然、动作、模仿、感受和比喻等不同角度进行声乐教学。音乐教师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使学生快速进入歌唱状态。教师也可以择取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同步应用,以提高整体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声乐教学技能,从而对不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意识。教师要以音乐作品为载体,进行声乐教学,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要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嗓音训练。在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因教师不注重结合学生的个体性嗓音条件进行音乐教学,其过程存在同一性。当学生演唱不适合自己声音特点的曲目时,往往因为表现不佳,无法得到教师的认可,从而丧失自信心,认为自己存在音准问题,对自身持否定态度,使得音乐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音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思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進行兼顾,结合他们的声音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人文性,从根本上克服部分学生的恐惧心理。

首先,声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我情感控制。以《红旗颂》为例,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进行歌唱技巧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从整首歌曲的情感出发,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确保歌唱过程中情感的饱满性。

其次,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歌唱示范或者伴奏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以歌曲《大海啊,故乡》为例,教师要注重情绪和力度的把握,确保情绪和力度都给人一种由浅入深的感觉。在演唱歌曲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歌词进行朗诵,以对歌曲整体脉络进行有效把握。该种声乐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情感思维,确保歌唱过程中,情感的真挚性。

第三,应用声乐教学法,能确保歌唱过程中语感、情感、乐感和体感的统一。声乐技巧有助于情感的有效诠释。没有情感的音乐作品是苍白无力的,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加诸以情感,能够实现歌曲音乐性和艺术性的升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诠释,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作品融为一体,以增加音乐课堂的感染力。

在中小学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增加课堂互动性。教师结合具体的课堂内容或者音乐作品,鼓励每一个学生进行自我创造,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特色进行演唱,提升音乐的整体表现力。声乐教学方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特点,对具体声乐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四、声乐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声乐教学法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音乐教师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比如点评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将中小学生的声音条件、特点以及声乐水平作为歌曲选择的前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识谱、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和演唱等,为学生提供演唱机会。在演唱现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进行相互評价。在学生们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取他们的评价意见。同时,从声音技巧、作品理解、作品风格把握、情感诠释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立体评价。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评价,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然后,指出学生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纠正。该种评价模式既帮助学生树立了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达到了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声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性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选择,从而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相互听课,让学生通过旁听别的同学的上课内容,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得到相应的收获。学生经常旁听别的同学上课,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例如,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发声时存在问题,教师对其进行纠正和引导,使其在一步步的训练过程中,慢慢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旁听的同学也会受到相应的启发,学会辨别声音的好坏,提高对声乐的整体认知。相互听课,让两个或者多个同学,站在不同的受教角度,汲取声乐知识,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建议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决定了其容易出现叛逆情绪。学校和教师要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应用新型教育模式,借助课堂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

声乐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爱上音乐课。音乐教学要避免仅仅局限于课堂,要多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在排练和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歌唱能力。音乐实践活动,能帮助中小学生对歌唱方式和声乐技巧进行更快的掌握,也能推动学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音乐发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熏陶。帮助学生自编歌词、自创旋律、在音乐实践和合作表演中,逐步感知音乐的魅力。

中小学生是一个情感丰富、心灵波动比较大的群体,教师不要将其禁锢在单一传统的音乐课堂中。在实现中小学音乐教学唱、弹、听、演的同时,既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储备,也能引导他们对节奏、音准、欣赏和歌唱技巧等全方位的掌握。教师也可以创编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快速进入音乐学习状态,真正让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感知快乐。不断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歌唱能力,为以后音乐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声乐教学方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教育部门和教师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及其音乐学习诉求,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升级和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和教师要着重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玲玲.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声乐教学法[J].北方音乐,2015,(08):126.

[2]王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5,(08):266.

[3]李媛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07):54-55.

[4]李萌萌.浅谈互动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通俗歌曲,2016,(02):110.

[5]华晓红.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J].北方音乐,2012,(04):94.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