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喜”之庆,我们再出发

2017-06-09

江西教育A 2017年5期
关键词:江西教育

1950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的江西省第一份期刊——《江西教育》创刊。

2017年5月,在这个平凡年月的一个平凡日子里,江西省教育工作的指导刊物《江西教育》迎来了创刊1000期的历史性时刻。

本固枝荣,硕果满园。《江西教育》创刊以来,全面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是全省教育工作展示成果、宣传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精神家园。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其来也渐,其入也深。《江西教育》走过了1000期的风雨路,对于蓬勃发展的江西教育事业来说,是当仁不让的记录者、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参与者。这一期期刊物,记下了跋涉的艰辛,经历了起伏与跌宕,渲染了成果与精彩,更擂响了迈向更高更远目标的战鼓。我们和所有的作者、读者、教育工作者一起奋斗,一起在探索中前行,在努力中成长,我们集结了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化蛹成蝶。

几十载光阴匆匆如流水,1000期刊物层层叠叠堆成山。乘风逾越云成底,大鹏蓄势再腾飞。今昔比照,蓦然间,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媒体,飞速改变着媒体的生态。面对全新的挑战,《江西教育》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江西教育》走过千期,春华秋实,风物常在。春风起舞,希望飞飏!

刘堂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总编辑)

欣闻《江西教育》出版千期,我的脑屏幕上立即映出一幅图像——千年古樟,新枝勃发,郁郁葱葱。

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教育》为江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江西教师的师德修炼和专业成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江西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期刊方阵杰出的一员,江西教育期刊人已成为中国教育擂鼓人的一支生力军。

擂鼓放歌,秉持定力,是《江西教育》成功的重要根由。出版1000期,不忘什么初心?秉持什么定力?那就是,为江西教育而鼓,为江西教师而歌。概而言之,即“擂鼓放歌”!

我作为江西籍的教育媒体人,《江西教育》(江西教育传媒集团)就是我的“家”。40年来,我充分体验了“家”的温暖,也与“家人”手牵手地为中国教育报刊事业添砖加瓦。

值此“千喜”之际,谨怀感恩之情,衷心祝福《江西教育》青竹吐翠节节高!

汪立夏(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江西教育》是我了解江西教育的媒介,也是我傾吐教育见解的平台,更是我钟情不渝的刊物。纸媒虽遇冷,但《江西教育》逆势上扬,靠的是一颗教育心,靠的是一种坚守。1000期不易,未来更具挑战。融媒体时代 ,依然看好和坐拥《江西教育》的亮丽风景。我,永远是《江西教育》的朋友。

叶存洪(南昌师范学院教授、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

虽然江西基础教育的百花园里不缺种子,但种子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空气、水分和阳光。作为江西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机关刊物,《江西教育》是赣派教育家成长的沃土。编辑、作者当共同努力,调理出最适合于种子生长的空气、水分和阳光,让种子都能拔节向上,长至参天。

罗继远 (吉安市教育局老科协)

1980年,我参加工作才三年,学校要我写一篇介绍办学特色的文章,几易其稿,竟然发表了!这是我第一次在《江西教育》发表文章,首次教师职称评审时,我因这篇文章破格晋升为中级职称。从此,我对《江西教育》便情有独钟。

调入教研室工作后,《江西教育》我每期必看,渐渐悟出许多门道,于是时而写作,时而投稿。文章从《江西教育》走向《人民教育》;从获得《江西教育》优秀作品奖到被评为中国教育报刊社优秀作品奖;《江西教育》又把我列为重点作者、特约通讯员。宣传教育典型,讴歌教师楷模,推广教研成果,成为我的爱好;写作,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我能被评为特级教师,《江西教育》功不可没。

退休四年来,我依然坚持每年至少在《江西教育》发表一篇文章,只要发现有价值的报道线索,便请编辑部的记者和我一起去采访。退休后,市内外教育部门和许多中小学校纷纷邀请我去指导教学改革,这些都离不开《江西教育》对我的浸润。

在《江西教育》上发表第一篇文章时,我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白发苍苍。流走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谊。《江西教育》,感谢一路有你!

雷杰能(《江西教育》报道组组长、编辑)

走过60多年风雨历程,迎来1000期纪念日。作为在《江西教育》从业多年的教育媒体人,见证了《江西教育》的成长,也收获了个人的专业成长,此时的心情喜悦无比。《江西教育》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与责任和使命同在,铁肩担道义。多年来,《江西教育》始终把推出重大典型作为重头戏,我作为一名记者,多次参与重大典型报道的采写,见证了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一个个鲜活的典型集体和典型人物,通过《江西教育》的报道,变得家喻户晓。为教育改革发展鼓与呼,成就了《江西教育》的美丽,也成就了我个人的荣誉。我将奋力前行,握如椽之笔,抒改革风云,继续为《江西教育》尽绵薄之力。

曾维平(《江西教育》记者、编辑)

《江西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第一份杂志,能把这里作为工作的起点,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由于编辑部人手少,所以实行采、编、校一体化,这就要求编辑一专多能。多年下来,我在编辑策划、采访速记等方面得到了很大锻炼。在老一辈江教人身上我感受到了编辑的责任感和严谨作风。作为记者,每一次采访都让我感触颇深,每一次写作犹如十月怀胎。在前辈的指引下,看到自己的文章在微信上点击量过万,看到笔下一个个典型经《江西教育》发扬光大,心中有种特别的感慨。一本本《江西教育》,也是一次次江西教育改革发展的见证。在未来的日子,我继续与《江西教育》共同成长!

甘甜(《江西教育》记者、编辑)

偶然读到龚全珍前辈倾情教育一辈子的故事,感动不已,2013年7月16日,我来到这本讲述教育故事的教育期刊。还好,遇见了。

翻遍资料室里的过刊,读不尽半个多世纪的沉淀,这是一本于我,有如睿智长者的杂志。毕竟教育的深度与广度,需要用心把握,如何在一本杂志面前沉静下来,还在努力,还在学习。

幸运的是还能置身其中,做一名记者,行走在赣鄱大地,被许多让人欣慰的人与事感动着。必须到他们身边去,用文字与他们同行。

猜你喜欢

江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江西银行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3.换装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