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废旧手机回收实验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2017-06-09刘奥彬刘伟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销售者档次纸箱

刘奥彬,刘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2)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废旧手机回收实验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刘奥彬,刘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2)

针对EPR废旧手机回收实验设计方案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结合具体实验流程,从道具的选用及其实验效果与现实的吻合性、星星抽纸箱环节的设置及效果,以及两个实验参数“基本回收率BRR”与“优惠率差额DDR”等角度,论证实验机制设置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明晰实验主要环节和重点思路。实验设计中通过实验机制对经济现象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体现实验经济学在研究经济问题时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实验经济学;实验设计;实验机制;生活垃圾处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为解决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我国于2003年提出对产品使用后所产生的废旧电池等废弃物的收集归于制造商和进口商,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称EPR制度)。EPR制度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电子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问题,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紧缺压力。但EPR制度的有效实施始终是一个难题,文中实验正是为破解此问题而设计,并详细说明其中几个关键环节。实验经济学作为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已具备完善的理论基础,灵活研究不同经济领域的问题,具有较强适用性与操作性,许多学者设计了能够直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实验。

1 文献综述

赵志强、闫克勤等人在处理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回收工作中引入自觉监督机制,强化资产处置监管力度,并在报废固定资产的出售环节引入招标机制,以多层次的监督强化监管效能。通过引入现实中处理该问题时不存在的自觉监督机制和招标机制,有效改善高校资产报废的管理工作[1];连洪泉等人利用动态公共品实验框架,将行业声誉看作是公共品,在个体公共品单位收益不均等的条件下研究外生惩罚机制、事前内生和事后内生惩罚机制等3种不同个体惩罚机制的作用机理,实验中4位参试人员构成一个行业中的4个企业,将复杂问题抽象化、简单化,分析参试人员在不同惩罚机制下的心理和行为,发现对违规性的处罚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合作[2];赵志强和连洪泉运用实验经济学研究问题时将现实不存在的机制引入到实验设计中,如自觉监督机制和外生惩罚机制等,观察对比引入实验的机制能否改善所研究的问题。

周业安等人运用基于彩票选择的实验设计以及修正的最后通牒和独裁者博弈测度个体的风险厌倦系数,在不同社会偏好的框架下研究个体的风险厌恶。实验设定具有不同收益概率的A、B两组选择,通过参试人员对不同收益概率的偏爱,抽象反映出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的个体都是风险厌恶的,且具有异质性[3];Schubert、Barr和Packard及Carlsson等人依照相同的思路和方法测度个体风险偏好,得出相似结论[4-6];何浩然运用随机参数模型研究家庭成员个人偏好对家庭共同跨期决策的影响和被试异质性对实验行为的影响,实验设定区分决策是否跨期A(早收益)、B(迟收益)两种选项,根据研究目标设置具有对比性的兑现时间和收益金额选项,成员个人和家庭成员作出选择,实验发现收益金额和兑现时间均显著影响跨期决策行为[7];宋紫峰、周业安等人通过设计一组采用角色随机分配的最后通牒实验,设定固定的分配值(方案A)和随机的分配值(方案B)两种分配方案,对比研究动机公平和结果公平对行为人决策的影响,实验发现分配动机的公平比分配结果的公平对人们的决策行为影响更大[8];周业安、Schubert、何浩然和宋紫峰运用实验经济学研究问题时将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抽象为参试人员可选择的两种选项,参试人员的选择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出做决策时的心理情况,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干扰,使研究的问题更有针对性。

赵建华、柯德森基于学生做过的验证性实验开展综合应用性实验,针对构思方案和制定方案2个阶段中学生对实验原理和设计思路的掌握情况,采取现场观察和卷面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9];陈叶烽等人用信任博弈实验和GSS调查问卷两种方法测度行为个体的信任水平,同时运用工具变量法处理了实验方法测度的信任和合作两个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控制个体差异和利他偏好及风险偏好,发现个体的合作水平与其通过信任博弈实验测度的信任水平显著正相关[10];Glaeser等人运用GSS方法与信任博弈实验方法相结合,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信任水平测度的异同性[11]。赵建华、陈叶烽和Glaeser运用两种方式研究经济学问题,将博弈实验和问卷调查或卷面观察的方式相结合,分析两种方式的异同,从多方面深入研究目标问题。

以往实验针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大部分以ZTree等软件为平台,通过在实验中引入现实不存在的机制,构建某一行业,或设置包含概括性、对比性选项的选择题抽象替代复杂现象,考察参试人员的决策心理和行为变化。但在构建实验时普遍没有考虑对行业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因素,这种抽象可能会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采用实验经济学1394组织方法,针对手机生命周期中的不同市场和主体,引入实验研究机制,合理抽象实验过程,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2 实验概况

EPR废旧手机回收实验是一个为解决EPR下废旧手机回收问题的实验,主要目标是有效地辨别回收激励机制的实用性,从而促进废旧手机回收。实验模拟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整个过程,构建手机消费市场、手机销售市场和手机生产市场,市场中有相应的实验角色消费者、销售者和生产者,其中各角色实验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角色关系图

实验中消费者有两种处置废旧手机的方式,即出售给销售者或抽取星星纸箱,消费者可任选一种方式处置废旧手机。

实验中以7张数机和1个机槽代替手机,区分不同档次,手机销售、购买和回收的过程不规定具体成交价格,参试人员通过讨价还价达成成交价格;实验按照不同角色明确规定参试人员的位置,保证实验可控及实验结果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具体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消费者的实验流程图

实验分为连续10个回合,每回合中消费者需与另外一名消费者一对一互换一张数机,成功交换则认定手机完好;没有发生交换或个人连续交换3个回合后数机没能形成“1连+2对”的模式则认定手机坏掉;手机坏掉的消费者需进入销售市场购买新手机及处置坏掉的手机,处置坏掉手机的方式分为卖给销售者或抽星星纸箱,之后回到消费者市场与所有消费者共同进行下回合实验。其中,“连”是指同种类且数字相连的三张数机,“对”是指图案相同的两张数机。消费者成功互换数机或数机形成“1连+2对”的模式会获得相应的奖励。

销售者的具体实验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销售者实验流程图

销售者根据规定使用初始资金从生产者处购进手机销售给消费者,销售过程中根据需要从生产者处购进手机,同时决定是否回收消费者的废旧手机。

3 实验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3.1 数机和机槽替代手机的有效性

实验中所用到的数机共有“D”、“F”和“W”3种,每种有数字从1~9的9种图案,即D1,D2,…,D9;F1,F2,…,F9;W1,W2,…,W9,3种数机数字“1”的样式如图4所示。将不同种类和不同图案的7张数机按照规则放置于相应颜色的机槽中以代表不同档次的手机,红、黄、绿颜色的机槽分别代表高、中、低档次手机。7张数机和相应颜色机槽构成一部道具手机,数机可以形成“连”或“对”的不同组合。道具手机如图5所示(以高档手机为例)。

图4 数机立体图

图5 高档手机道具图

运用数机代替道具手机,一方面用不同种类和图案组合可以代表不同档次的手机,高档手机的数机更加齐整,低档手机的数机则越杂乱,另一方面通过数机的交换模拟手机的使用过程,使更高档次手机的平均存活时间更长,平均收益更高。同时数机的“连”和“对”的属性可以有效避免实验回合中某两位消费者无休止互换所导致的实验漏洞,完善手机完好或坏掉的实验机制;使用机槽一方面能方便参试人员拿取道具手机,另一方面,机槽侧面标示的手机“售价”和“回收价”等信息便于手机购买和废旧手机回收,同时不同颜色的机槽便于实验中快速准确区分手机档次,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机槽侧面如图6所示(以高档手机为例)。

图6 高档手机机槽侧面图

3.2 实验中消费市场的手机模拟对现实情况的反映

实验过程中,数机互换的过程是随机的,不同档次手机在互换过程中也是平等的,故不同档次的手机都可能在某一回合结束时被认定为坏掉。现实中每一时刻都有不同档次的手机坏掉,而通过交换数机,缩短现实中手机的使用周期,反映到实验中是使用不同档次手机的消费者都能产生购买新手机的需求。手机消费市场运用数机互换机制模拟手机使用可以产生与现实相似的结果,即随机产生各种档次的废旧手机和对购买不同档次手机的需求(图7)。

图7 手机消费市场实验-现实对照

3.3 星星抽纸箱设置的有效性

实验中星星抽纸箱是消费者处置废旧手机的一种方式,设置在销售者市场。消费者可以将废旧手机出售给销售者以换取收益,同时也可根据废旧手机的档次在相应纸箱中抽取数字纸条,消费者选择抽取星星纸箱时需要将废旧手机上交工作人员。数字纸条上数字有正有负,若抽到正数,工作人员需支付该消费者相应数字的货币,若抽到负数,该消费者需支付工作人员相应的货币。星星抽纸箱产生随机的奖励或惩罚结果,抽取正数的概率和数值大小根据废旧手机高、中、低档次依次降低。设置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与现实废旧手机处置流程相吻合,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使一部分废旧手机没能进行回收,实验中星星抽纸箱环节模拟没有进行回收的废旧手机的处置流程,保证实验中不是所有废旧手机都只能出售给销售者;没有进行回收的废旧手机会给消费者带来收益或是损失,信息安全及升值的可能会为消费者带来收益,而废旧手机闲置使消费者没能获得手机回收带来的收益,即为损失,星星抽纸箱抽取纸条的随机性产生与现实情况相似的效果,即更高档次的手机坏掉后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更大,且平均价值更高(图8)。

3.4 梯形优惠率设置的有效性

生产者根据销售者的废旧手机回收率高低确定对其手机购进价格的优惠率,废旧手机回收率越高,销售者获得的优惠率越高。实验中引入“基本回收率BRR”和“优惠率差额DDR”两个实验参数,构成梯形优惠率表。BRR是指生产者所规定的提供优惠的最低废旧手机回收率,只有高于基本回收率,销售者在购进手机时才可享受优惠;若低于基本回收率,销售者在购进手机时需要付出额外费用;不同的废旧手机回收率范围档对应不同的优惠率,且回收率范围档次之间的优惠率差值是相同的,即DDR。如表1梯形优惠率表所示,基本回收率10%,优惠率差额为10%。

图8 星星抽纸箱与现实对照图

这两个参数构成手机生产者对销售者购进手机的梯形优惠率机制,销售者的废旧手机回收率不同,生产者对于销售者购进手机的优惠程度也不同,销售者为获得最大优惠的购进价格会回收相对较多的废旧手机,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废旧手机回收率。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形成对照实验,确定在废旧手机回收率和销售者收益较高,且生产者优惠补贴支出和政府治污费支出较低情况下的梯形优惠率政策。梯形优惠率政策是生产者对销售者回收废旧手机的激励,销售者根据销售回收情况、优惠率的高低决定其在市场当中的行为。梯形优惠率是针对政府政策对EPR制度责任划分不明确及激励手段效果差而在实验中设置的机制,运用梯形优惠率可以强化EPR制度,以经济手段促进各主体行为发生转变。

表1 梯形优惠率表 %

4 结论

实验中用数机和机槽替代道具手机,通过消费者之间数机互换模拟手机使用过程,根据数机的特有属性认定道具手机是否完好,在有限的实验时间里可以随机产生不同档次的废旧手机,同时不同购买力的消费者能产生购买不同档次新手机的需求。星星抽纸箱环节完整地构建出废旧手机的处置方式和流程,合理地避免废旧手机回收的流程漏洞,同时反映出没有进行回收的废旧手机的去向和收益情况。实验中引入的梯形优惠率机制激励生产者和销售者主动参与废旧手机的回收,进而带动消费者回收废旧手机,保证了实验结果对现实的参考意义。这一机制也是政府实行EPR制度意愿最有效、最合理的体现,是对现实经济现象存在问题的改进。

[1]赵志强,闫克勤,吴兵.引入监督机制,强化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9):212-213.

[2]连洪泉,周业安,左聪颖,等.惩罚机制真能解决搭便车难题吗?——基于动态公共品实验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3(4):69-81.

[3]周业安,左聪颖,陈叶烽,等.具有社会偏好个体的风险厌恶的实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2(6:86-95.

[4]Barr,A.,Packard,T.Which is the Fair Sex Gender Differences in Altru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116: 293-312.

[5]Beck J H.An Experimental Test of Preference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Individual Risk Aversion[J]. Eastern Economic Journal,1994,20(2):131-145.

[6]Carlsson F,Martinsson P,QinP,et al.Household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Spouses’Income,Education and Communist Party Membership:AField Experiment In Rural China[J].IZA Discussion Paper,2009,19(4):776.

[7]何浩然.个人和家庭跨期决策与被试异质性——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实验经济学分析[J].管理世界,2011(12):12-20,31,187.

[8]陈叶烽,周业安,宋紫峰.人们关注的是分配动机还是分配结果?——最后通牒实验视角下两种公平观的考察[J].经济研究,2011(6):31-44.

[9]赵建华,柯德森.对大学生实验设计过程的观察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27-30.

[10]陈叶烽,叶航,汪丁丁.信任水平的测度及其对合作的影响——来自一组实验微观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0(4):54-64.

[11]Glaeser E L,Laibons D I,Scheinkman J A,et al.2000“Measur-ing Trus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65(3):811-84.

Several key issues of the study of phone recycling experiment under EPR system

LIU Aobin,LIU W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192,China)

This article sheds light on the key issues which are involved in phone recycling experiment design under the EPR system.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experiment process,we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experiment mechanism of the choice of props,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experiment with the reality,the effect of stars carton and the setting of two experimental parameters"basic recovery(BRR)"and"the amount of the difference in discount rate(DDR)",and set clear the main links and key ideas in experiment design.With some experimental mechanism,the experiment design reflects the economic phenomena truly and effectively,and reflects the superiority and reliability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issues.

experimental economics;experimental design;experimental mechanism;garbage disposal;EPR

F124.5;X705

A

1674-0912(2017)05-0013-06

2017-04-05)

俞东芳(1988-),女,浙江绍兴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科学。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大都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差别责任分析与路径研究》(71373030)

作者简介:刘奥彬(1991-),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实验经济学、循环经济。

猜你喜欢

销售者档次纸箱
Before breakfast
银保监会发布《外国银行分行综合监管评级办法(试行)》
纸箱有多重
销售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再思考
——《民法典》删除《侵权责任法》第42条之解读
小赛的纸箱
跟团在景点买到假货 能要求旅行社赔偿吗
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纸箱的“第二职业”
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的重要性
跟团游中买到假货找谁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