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不沿”到“三临近”:多彩贵州“货”通天下

2017-06-09

当代贵州 2017年18期
关键词:贵阳经济带长江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孙 蕙

从“三不沿”到“三临近”:多彩贵州“货”通天下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孙 蕙

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的贵州因中央给力、自身努力、巧借外力,提出近江、近边、近海的开放理念,突破地域藩篱,构建大开放新格局。

3月6日至15日,贵州省赴欧洲开展的经贸交流活动收获颇丰:与奥地利多贝玛亚索道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在建设贵州工厂、推动贵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等方面达成共识,项目合作金额约200亿元人民币;与瑞士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签署《共建瑞士(贵州)产业示范园协议》,总投资规模约50亿美元,2022年建成后年总产值将达到150亿美元左右。与国外商协会、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此次经贸交流活动让贵州在积极开展对外开放中打了又一个漂亮仗,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多彩贵州新形象、新风貌!”省商务厅厅长、省投资促进局局长季泓说。

对外经贸活动硕果累累,折射出贵州近年来开放路径的变化。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开放作为贵州未来发展重要命题之一,提出要充分利用近海、近边、近江区位特点,积极推进投资贸易和入境旅游便利化,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让贵州开放之门开得更大、开放之路走得更远。

路通一线牵催生开放新格局

连日来,渝黔铁路贵州段正抓紧铺轨,预计12月中旬可正式通车。届时,贵阳到重庆的铁路旅行时间,将由现在最快的8小时压缩至2小时以内。开通后的渝黔铁路将与既有的沪昆高铁贵州西段、东段以及贵广高铁,形成十字形高铁骨架网,贵阳东连湘赣、西接云南、北上成渝、南下桂粤,东、西、南、北四大通道将全部打通。

打开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布局图,贵州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支撑带的中间腹地,具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条件。

“一个内陆省份搞开放的先决条件是路。”省社科院区域经济所所长黄勇认为。

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建成通车、乌江、珠江流域等水域航道陆续通航、“黔深欧”国际海铁联运班列及“黔渝新欧”货运班列开通运营,贵州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一线牵,实现通关一体化。2016年,贵阳机场新开航线20条,重点通达东南亚国家,通达城市达90个。“一带一路”在贵州交会,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进出口额达20.1亿美元。

“立体开放格局逐渐形成,贵州从后方走向前沿。”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张志宏说。

向北,可经川渝连接亚欧大陆桥,直接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可经长沙、南昌连接长三角地区,借力上海自贸区扩大对外开放;向南,可以通过高速铁路和公路连接两广,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西,过云南进入东盟地区,连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逐步形成全方位开放态势。

贵州积极走出去,泛珠会、渝洽会、南博会、东盟博览会、亚欧博览会等刮起阵阵“多彩贵州风”;深耕对外交往重点国家和地区,省主要领导带队与瑞士、韩国、欧洲和台湾在文化旅游、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进出口市场覆盖全球,仅今年一季度,贵州对外直接投资额就达8317万美元,同比增长848%。

热情请进来,酒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中国—东盟教育周等开放型平台的搭建让贵州“朋友圈”越来越大,友好省州、友好城市达50多个,目前,累计入黔500强企业达185家。以开放引进生产力、以开放促进发展转型升级,联通内外,贵州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新格局形成。

开放倒逼既“转”又“赶”

2014年,国务院提出打造长江经济带,按照“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带”的发展定位,面临既要“赶”又要“转”双重发展任务的贵州,围绕“率先建设依托黄金水道的集疏体系”,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主动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战略对接和规划衔接,共同推进区域内重大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借力长江经济带战略及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的迅速发展,贵州以“近海、近边、近江”现实优势,依托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一大批新兴产业的隆起,在“新常态”下显现出“不寻常”的发展势头。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全球的合唱,已成为贵州对外开放的重要活动平台。图为在2016年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侗族大歌表演。(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李 森/摄)

“央企入黔、民企入黔、外企入黔,贵州对外开放可谓精彩连连。”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秀峰说。

同时,长江黄金水道的接通,打通了贵州与主要城市的快捷通道,贵州在加强与长三角等沿江地区的有效“嫁接”中,实现互补互动、融合发展。“大量待开发的生态畜牧业,优质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一路向东’,支撑沿江地区发展。长三角对贵州是带动,贵州对长三角是支撑,两地互动发展前景非常乐观。”黄勇认为。

长江经济带建设使贵州不再“山高路远”,并成为资金和人才的洼地,74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成为贵州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新医药、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和新型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逐渐成为贵州经济支柱。贵阳综合保税区目前已注册近800家企业,涉及国际贸易、加工贸易、高端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等产业,为贵州发展内陆型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支撑带中间腹地的贵州,已然具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条件,目前正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海关、无水港等开放平台,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倒逼结构调整,在“赶”和“转”中搭上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快车。

扬“长板”弯道取直跨越发展

转方式、调结构、高起步,倾力打造五大新兴产业,是贵州对外开放的的前瞻性谋划。其中,大数据产业“无中生有”,异军突起。

“当初选择从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贵州大数据强劲的发展势头是公司的首选。”贵州以晴光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以晴一直坚信贵州是个“潜力股”。同样相中贵州大数据发展前景的还有阿里巴巴、华为、富士康、高通、戴尔等知名企业。

“大数据产业框架迅速搭建,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向贵州这片崭新的‘沃土’投来青睐的目光。”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长青说。

未来五年,贵州确保新引进落地2家以上国际大数据核心企业、10家以上国内知名大数据龙头企业、5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优强企业。并以大数据推进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增强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做强重点开放平台,提升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等“1+8”开放创新平台聚集能力,建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办好重大对外开放活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区域发展。

“如今在贵州,2000公里外市场与20000公里外市场没有区别,贵州也能‘货’通天下。”季泓说。

同样作为贵州对外开放的“长板”,大生态、大旅游成为贵州吸引外界目光的绿色资源。贵州在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中,生态资源优势凸显,2014年8月,贵州获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按照“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新走廊”要求,贵州进一步强化贵州的生态功能地位,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让贵州成为热带沿海地区的一个大公园、后花园。全省旅游产业持续井喷。今年第一季度,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速达35%。

新理念、新机遇、新追求,贵州对外开放之门越来越大、开放之路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蒙 珺)

猜你喜欢

贵阳经济带长江
“水中大熊猫”群在长江出现啦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习近平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五个关系”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