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X高职大学生适应性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7-06-08杨
内容摘要:本研究以重庆X高职大学新生为例,通过方晓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重庆X高职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差异三个方面调查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七个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关键词:高职新生 适应性 差异
一.调查设计
1.施测工具
本调查采用的是由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等教授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以下简称CCSAS)。量表(CCSAS)经过对从全国182所高校收集的55106名大学生中数据的分析结果证明,能够反映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
量表共有60个题目,包括七个维度,分别为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量表采用五点评分,1(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同意)。正向计分题41个题目,反向计分题目19个题目。在统计分析用统计软件对反向计分题进行重新编码,量表所有维度总分越高说明适应的状况越好,总分数越低说明适应的状况越差。
2.研究对象
重庆X高职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市教委与市经信委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所以选择重庆X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本次的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438份,软件学院大新生6个班级266份,剔除无效问卷26份,总计有效问卷240份。管理学院新生5个班级172份,剔除无效问卷42份,总计有效问卷133份。
二.新生适应性调查
新生中男生188人,占总人数50.40%;女生185人,占总人数49.60%;独生子女147人,占总人数39.41%;非独生子女226人,占总人数60.59%;户籍是城镇的为132人,占总人数35.39%,户籍是农村的为241人,占总人数64.61%;文科人数133人,占总人数35.66%;理科人数240人,占64.34%。
新生总体适应性调查
由表可知,“新生总体适应性调查”的得分均值在2.878—3.470间,标准差值为0.547—0.865之间,表明大部分新生总的适应情况较好。从各个维度的角度分析,新生在“人际关系适应”维度上的得分均值最大,为3.470。而在“满意度适应”维度上的得分均值最小,为2.878。新生在各个维度上的适应情况由好到差的排序为:人际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择业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满意度,表明大部分新生的人际关系、情绪适应情况较好;而校园适应和满意度这两个维度的适应情况较差,学习适应水平也较低。
三.新生总体适应性良好的原因分析
从各个维度的均值比较分析得出,重庆X高职新生总体适应情况良好。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适应”的适应水平最好,“满意度”上的最低;在人际关系、情绪适应这两个维度的适应水平比较好;而校园生活适应、满意度这两个维度的适应性水平较低;学习适应、择业适应这两个维度的适应性水平不高。
根据这个调查结果的反馈,重庆X高职在进行入学教育的时候,要多注意观察新生在学习方面、校园生活的不适应反应的行为表现,注意对其进行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引导。培养学生对学校以及自我状态的调整,营造一个好的学校环境氛围,让新生在从高中过度到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可以尽快的完成角色转变,更好的发展自我。
笔者通过对重庆X高职的调查发现,重庆X高职作为重庆三所之一的国家100所重点示范高职,除了拥有一个优越的地理环境之外,还与其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相关。笔者利用实习机会,对学校的学生、专业老师、辅导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访谈,总结了重庆X高职新生整体适应情况良好的原因。
1.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
大部分“90后”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没有离开过父母,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性,离开父母进入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陌生的室友、自己独立的生活,让他们中多数人会惶恐不安,出现适应性不良的现状。所以,入学之初的入学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是帮助新生顺利适应新角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国外发达国家对新生的教育一般都是以一学年为期限,全方位多角度的发现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并及时的给与针对性的帮助。国外的入学教育分为暑假期间的入学前适应、入学后第一学期的适应性引导阶段、入学后第二学期的调整阶段。国内高校,针对新生入学开展的入学教育,多以新生入学周、入学月的形式集中进行,方式也大多以讲座和集体训话为主要方式。
重庆X高职结合自身作为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吸取普通高校的好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生实行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入学教育模式。入学之初,进行军事训练教育、安全法规教育等集中形式的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大学第一年整个学年,重庆X高职设有专门的新生需求站,新生需求站的成员由学工部、辅导员、心理健康专业老师、学生会、社团成员组成。新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去需求站寻求帮助。据初步调查,重庆X高职需求站于2014年设立并试运行,前去需求帮助的学生累积有278名,有227名学生通过需求站的直接引导和帮助走出适应性障碍,融入大学生活。目前为止,新生需求站成为重庆X高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帮助了惶惶不安的部分新生,成为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90后”大学生对数码、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的依赖,重庆X高职根据“90后”的这些特点,利用自身电子类高职的优越条件,开发了新生信息管理系统。新生信息管理系统界面清新、操作簡单,里面包括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利用校园一卡通对上课情况、进入寝室情况、上网情况进行电子记录。一方面便于辅导员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便于学工部可以越过辅导员直接了解学生的动态。
重庆X高职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大学生来说缺乏纪律性,但重庆X高职采用的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入学教育模式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特色化、人性化的服务工作站以及自主开发的软件APP也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管理。
2.走动式的辅导员管理模式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于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文件规定高校总体上要按照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导致辅导员队伍工作压力增大。
重庆X高职,因学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故有一套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且更为严格的辅导员管理制度。除了要求辅导员具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这些最基本的素质,还要求辅导员实行走动式的管理模式。全校实行辅导员全年365天,轮流值班制度。辅导员队伍的配置趋于年轻化,他们深入课堂考察学生上课情况,走访学生寝室检查学生就寝情况、参与活动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重庆X高职辅导员实行走动式管理模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真诚的关爱,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另一方面辅导员走出办公室,深入课堂、寝室、食堂更好的了解新生的适应现状,更好的防范于危机事件。
参考文献
[1]庆承松,陈发祥.澳大利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3):31-33.
[2]傅茂笋,寇增强.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35-637.
[3]李會娟.高职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1.5
[4]彭时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5]杨艳玲.大学新生适应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257-259.
[6]李辉.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
[7]方晓义,沃建忠,廉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0-101.
[8]吴爱琴.中等教育衔接高等教育的思考[J].科技交流2007.6
[9]邹小勤.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3:38-42.
[10]赵晓英.高职院校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11).
(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