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智慧
2017-06-08李红艳
李红艳
内容摘要:智慧是一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教育智慧表现为一种理念,是一种反思和研究的观念和方法。 作为班主任大家都奢望着自己能有满脑子的“灵丹妙方”可以治愈孩子们的“百病”。但教育真是这么轻松的一件事,教育的智慧真这么简单吗?
关键词:教育智慧 小事谈起
提到教育智慧,在工作岗位上的老师们肯定不会陌生,因为现在大家无不竞相追捧,都奢望着自己能有满脑子的“灵丹妙方”可以治愈孩子们的“百病”。那些深入人心的大众理论——比如“爱”,“表扬”,“找闪光点”,“赏识”等等,已经在教师领域广为流传。我也一样,总是希望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记温柔的微笑……能使那些原来屡教不改,家长无能为力,教师头痛不已的后进生脱胎换骨。但教育真是这么轻松的一件事,教育的智慧真这么简单吗?
可能很多的老师也会说,我也对我的学生温柔地笑过,我也拿着放大镜找过我的学生的优点,我也不遗余力地表扬过我的学生,人家做的我都做过,但是不灵啊!这些教育智慧在理论和经验介绍中几乎百战百胜,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到底教育智慧是什么?查阅古书,发现“智”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记载是:《孟子》中“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意思就是说“智的根本,指是否能明白事物的自然规律。”《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谓之智”,意思是“明白事物产生的根源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称为智。”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知道智慧即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我想教育智慧则应来自日常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里我想从一件小事谈起。
班上的瑞儿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让我头疼的孩子,专家开的药方,诸如大家都说有奇效的“灵丹妙药”“爱”呀,“表扬”等我都在他身上使用过。直到后来连惩罚的偏方也有所动用,但他的症状仍然丝毫未减,直到那件小事以后。那天本来我正在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这学期的最后的一课《看瓜》,这篇课文充满了童趣,孩子们也都很喜欢,因此整个课堂显得生动而有活力,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啪——!”一声巨响,原本轻松愉快的课堂戛然而止,備受惊吓的孩子们一个个呆若木鸡,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一切的美好都被这一声巨响给震得灰飞烟灭。异常扫兴的我循声望去,不所料正是那个“讨厌鬼”。我看见那个让班级所有老师都头疼的瑞儿正趴在地上拣学习用具,慢吞吞地捡起后他居然还目中无人地趴在桌上看都不看我一眼。我心中的怒火一下子烧到了嗓子眼儿,严重的挫败感还不停地煽动这着股怒火。再想到他平就不遵守课堂纪律,昨天的家庭作业还做得那么潦草,更觉得忍无可忍了。
我似乎能感觉到自己脸上的肌肉在不住地抽搐,过度的气愤使我的一张脸变得恐怖而扭曲。因为我发现吓呆了的孩子们都屏住呼吸,只是瞪大眼睛注视着我。
我快速地冲到他的身边,准备用一种最严厉的方式来找回自己的威严。
“冷静一点!冷静!你不是也没搞清楚状况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吗?”耳边想起了这样的声音。
“你快行动吧!作为班主任就是要有快速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智慧!行动!”
“冷静!冷静!”
就在这极度挣扎的过程中,我快速冲到那个孩子面前。很幸运的是就在这时我的头脑清醒了,耳边想起了一句话:“在惩罚学生之前,你一定要先用心了解情况后再做决定。”我用手摸了一下他的头。当他抬起头来的时候我惊呆了,他整个一个泪人儿!我一下变得不知所措,只是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猛然想起,这篇课文内容讲的是帮乡下的爷爷看瓜时发生的趣事。而对他来说在乡下的爷爷就是他唯一的亲人,他的父母都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了。他也曾在每个假期回来都向我讲述他可以帮爷爷煮面干农活。我一下子明白了,等到孩子们自由读书的时候,我把他拉到自己的身边用最最温柔的声音问到:“你怎么啦?”听我这样一问他更加伤心了。我附上他的耳朵悄悄地说:“老师知道你想爷爷了,没关系,你的身边还有老师啊!你可以像抱爷爷那样抱抱老师,因为老师和爷爷一样爱你!”我一把把他拉在怀里,嘴里不停地说到:“爷爷现在肯定可开心了,因为他有这么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心里面一直都想着他。现在我们先认真学习,争取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等放假回家了给爷爷带上好消息,让爷爷高兴一下好不好?”他使劲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我用手轻轻的擦去了他脸上的泪痕。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继续和他聊着他和爷爷在一起的趣事,还帮助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了一封信。同时我们约定好放假了一定送给爷爷一份最好的礼物——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从那件小事以后,瑞儿真的变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还心有余悸,要是当时我真的疯狂地把他的书包连同他一起赶了出去,后果将是什么呢?在这个事件中我深深认识到,教育智慧并不是“意外”的收获,更不是突然的“灵机一动”, 对学生全面深刻的了解才是形成教育智慧的源泉。要不是我之前真正地去了解过瑞儿的家庭,要不是我能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他和爷爷深厚感情,我也不会做出帮助他给爷爷写写信,给爷爷准备假期的礼物这样充满教育智慧的决定。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