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曾发同志二三事
2017-06-08黄柏军
黄柏军
2月20日,星期一,早上十点,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急促的铃声。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抗战老战士、原江门市市长曾发同志儿媳妇打来电话告诉我:曾发同志当天早上六时在五邑中医院不幸病逝,享年94岁。突来的噩耗如同五雷轰顶。我的手握着手机,头脑却一片空白。曾老走得太仓促、太突然了。他还有很多故事没有说,还有很多文章没有写,一部香港抗战历史的“活字典”就这样走了,多么令人痛心!
我与曾老是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最初认识曾老,是2009年,他回来江门市参加东江纵队抗日烈士陈冠时的追思大会。那次他在大会上发言,对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抗战历程抗战故事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台下很多抗战老战士一边听,一边赞扬他是写得讲得的香港抗战历史“活字典”。大家对曾老的赞许,引起我对曾老亲身经历那些抗战故事的浓厚兴趣。等他从台上下来,我马上约他做香港抗战时期见闻口述历史采访,他一口应允并约我去他深圳寓所详谈。就是那次深圳的采访,我深入聆听了曾老亲身经历的香港抗战故事。
曾发是香港新界沙头角梅子林村原居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寇占领香港,正在知用中学读初中的曾发,目睹山河破碎倭寇凶残,毅然投笔从戎。他与父亲一道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港九独立大队,那年是1942年,他才18岁。抗战中,他父亲曾集芬因给游击队传递情报被日寇抓捕,死于日寇酷刑之下,曾发擦干眼泪,义无反顾走上抗战征程。游击战坚持了整整三年零八个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投降,香港重见光明。曾发欢欣鼓舞,他在心底向父亲默哀:“爸爸,日寇投降了,我们终于胜利了,你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那次深圳之行采访曾老之后,我后来写成《抗日老兵曾发和他的回忆录》一文。文章发表后,反响很大,江门、新会一些老朋友看到文章后专程打电话给曾老表示祝贺,曾老也来电来信向我致谢。这几年,我作为他的忘年交(我与他年龄相差50年),和他交往密切:他出版《中外共知的东江纵队》、《搜脑袋》、《英烈千秋》、《营救克尔中尉》等四本著作,邀请我和黄华龙同志当责任编辑和校对;他每每写好一些回忆录和讲话稿,他一定复印一份邮寄给我们,请我们找差错、提意见。
曾老是香港人,关心香港事。他晚年做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拿出自己的离休金自费印刷自己的回忆录,然后邮寄给香港各中小学,送给香港青少年阅读和学习。他认为,香港年青一代首先要了解香港抗战史才知道爱国团结的重要。他在《给香港青少年的一封公开信》中有这样的自述和心声:“有人笑我傻。我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是香港原居民,我生于斯长于斯,我热爱香港,我关注香港,我呵护香港,我要尽我最后一点余热和微薄的力量服务香港。此心耿耿,可昭日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爱我香港,如此而已,岂有他哉?”老兵壮语掷地有声。人过九旬,他时时刻刻想的不是安享晚年,而是香港青少年的爱国教育问题,字字句句闪烁和印证着老人家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啊!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有几件事情令曾老颇感安慰:他和老伴李灵同志双双获得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他不顾年纪老迈,赴香港参加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迎春茶话会,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深受好评;他一直牵挂和关注的《历史是人民写的》一书终于出版,在病逝前一直细心浏览这本书。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时间在新会、江门工作过,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如今人生最后旅程定格在江门,在美丽侨乡画上句号,安眠在侨乡,相信曾老也可以走得无悔无憾了。
说是无憾也有憾。作为后生晚辈,我再也不能聆听这个可敬可爱的抗战老兵的淳淳教导了。去年12月11日,距离他离世前40天,我去探望他,他在我的采访本上亲笔为我题词留念:“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斯人已逝,风范长存;警句諍言,伴我前行。
五邑侨乡山水作证,这个把青春热血奉献给侨乡发展的老市长,他的名字将永久铭刻在侨乡人民心中,与侨乡人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