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2017-06-08冯晓朦
内容摘要:伴随着语文课程新理念与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的提出,语文阅读教学从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但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了教学形式林林总总、教师过度解读文本、教师盲目追随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实现有效化教学与智慧化阅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培养其阅读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开发情意,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 现状 对策
自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语文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品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从而赋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以新的内涵。如何更好地处理阅读教学,实现课堂高效化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与要求审视阅读教学有利于帮助我们厘清思路,实现阅读教学最优化。
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当下语文阅读教学采用了一系列新策略,更加倡导张扬学生个性,完善人格,提高学生阅读的综合素养。然而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教育的花头太多了,在高校语文教学研究专家以及学校行政部门的指导与干预下,教师过分追求阅读教学外在效果,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影响了阅读教学高效化的实现。
(一)形式林林总总
在新課改与核心素养不断发展的当下,中小学教师受到传统阅读教学理论与西方阅读教学理论的交互影响,其阅读教学课堂组织形式可谓多种多样,让人目不暇接。
1.变味朗读
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部分教师为追求阅读效果甚至将阅读课变为朗读课,“有感情地朗读”演变成了矫揉造作的“朗读腔”,教学过程变为了表演。朗读应该在确保学生准确度、流利性和速度的基础之上创设情境加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读,达到悟。
2.低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其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是对杜威“在做中学”理论的深层阐释;另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了其倾听与表达能力。然而在当下的阅读课堂上,小组讨论、学生活动变成了形式化的环节,合作学习变为了一种低效活动。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一些教师通过情景剧表演等帮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然而在“展示课”、“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活动只为获得“博眼球”的效果。
3.应试训练
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以考定教,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将低水平的重复记忆训练作为其重心,偏离了阅读教学的定位。阅读训练应该是具有思维含量与智慧水平的,从而实现真正的跨越、融合与贯通。
(二)文本过度解读
1.重“意”轻“言”
在阅读教学中,“言”指文章的语言材料,即字词句本身等;“意”则指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传统文化等人文因素。核心素养强调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在大力提倡弘扬民族文化精华的当下,一些教师过度解读文本,并未从文章的字词句、整体结构等角度入手加以引导,而仅以凸显人文性为主,得“意”忘“言”。
2.问题不精
问题的设置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语文素养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致使阅读教学碎片化。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本,问题并非以数量取胜,而应通过“主问题”的设置,达到精,结合余映潮的“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明晰落实教学内容,协调教学节奏,分层推进。
3.开放无度
教师应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大胆取舍,培养批判意识,实现个性化教学。当下部分教师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方向性引导,让学生天马行空的畅谈,过分追求阅读教学人文性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歪曲、践踏了经典作品。
(三)盲目追随改革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少一线教师积极投入语文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黄厚江老师的“共生教学”、黄荣华老师的“生命体验”与“文化贯通”相融合的教学实践以及受到高度关注的统整阅读教学等。但也不乏一些教师缺乏思辨能力,盲目追随改革,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尝试引起教育内部的争鸣与碰撞,导致当下阅读教学乱象丛生。
二.语文阅读教学新对策
(一)高效化教学
1.合理设计,优化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从教学主体的观照到教学目标的确立、从教学方式的选择到教学过程的把控,从教学内容的解读到教学取向的抉择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不断修正。
在语文课程新理念的要求下,教学主体强调对学生的观照,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给予其充分的时间解读文本,培养其问题意识;教学目标的设立应符合学情,既体现三维目标,同时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保证工具性学习材料掌握的基础之上,“言”“意”共生;教学方式要避免“识记生字词——分析重点语句——概括段意——归纳主旨——分析手法”的僵化模式,针对不同文本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字词句教学与文化素养提升的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中,坚持“对话”教学,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共同走近文本;教学内容上,整体把握,明晰教学主线,通过“主问题”的设置、“板块式”阅读教学等方式,体现内容学习、文本解读的层次性;教学取向的抉择上,培养学生“多元解读”能力,透过语言文字解析,把握文本深刻的人文内涵,不断完善人格。
2.用心倾听,勤于反思
教师除了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引领者之外,更多的是作为倾听者。新课标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文本解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应走进学生的思维世界,紧抓生成性教学,实现有效对话教学。
其次,创制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分类”与“分层”评价并重,从阅读基本形式与具体文本角度出发横向评价,从不同学段角度出发纵向评价,实现综合性评价;另一方面,从自主发展与解读参与度进行评价,关注文本解读、信息获取、问题解决、能力运用等多要素的达成水平。通过用心倾听与综合评价,处理预设与生成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反思,优化教学,实现阅读教学高效化。
3.满怀热忱,积累运用
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品格的塑造,教师应做思想的“高人”,用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孩子在一片忠心,一片赤诚,一份熏陶,一份滋养中走入文学世界,亲近文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进步文化的魅力,培养个性化、内涵化的语文素养。
其次,教师应注重积累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倡导读写结合的当下,教师应明确写作训练的要求,结合文本写作方法或主题展开,注重积累,逐步提升写作能力,真正做到以读促写,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智慧化阅读
1.把握维度,培养阅读能力
学会阅读,教师应把握好尺度,准确判断学情,从学生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乐学善学,热愛阅读;其次,把握好高度,即解读文本的能力,训练学生捕捉文本重要信息,在质疑与反思中提高分辨能力,学会阅读,自主阅读,创新阅读。
培养逻辑思维,教师应把握好宽度,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观察学生分析的过程与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丰富其思维含量。其次,教师应注重密度,即问题设置方式,注意主问与追问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帮助学生理性思考,深入文本,培养其科学精神。
进行个性化解读,把握好广度,教师应学识渊博,对学生多元解读合理引导。其次,把握好深度,进行统整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
2.开发情意,解读人生智慧
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其汲取生活智慧;另一方面开发其情意,引导其解读人生智慧,开启智慧化人生。
健康生活,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文本深度解读,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自我管理,不断健全人格,鸣情启智。
积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提高审美情趣,从字句篇章中体悟人文情怀,形成人文积淀,更好地指导后期文本阅读的解读鉴赏。
阅读当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认同观念和国际理解视角,充分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潮流,给阅读教学引进时代的活水。
语文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高效化教学和智慧化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塑造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帮助教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审视中不断深化,在思考中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谢锡金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8-1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2.
[3]于漪.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6,10.
[4]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03:15-17.
[5]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2,07:84-91.
[6]黄厚江.言意共生:阅读教学的基本追求[J].语文教学通讯,2015,11:25-27.
[7]余映潮.论“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J].语文教学通讯,2011,01:26-28.
[8]于龙.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5,08:73-79.
[9]郭根福.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阅读教学的新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07:42-44.
[10]曹勇军,徐志伟,徐晓彬.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3,36.
(作者介绍:冯晓朦,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6级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