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气主接线基本形式
2017-06-08王一荻孙丹丹刘晶晶
王一荻 孙丹丹 刘晶晶
摘 要:电气主接线又被称为一次接线或则主电路,它主要是表示电能的生产、汇聚、传输、分配的关系,电气主接线主要分为有汇流母线主接线和无汇流母线主接线,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主结构部分,它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因此主接线的设计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来确定最佳的方案。
关键词:主接线;电力系统;有汇流母线;无汇流母线
中图分类号:TM52 文献标识码:A
一、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1.可靠性
发电厂和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担任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旦与之相连接的主接线不可靠,会使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使电力系统瓦解,我国的电力负荷分为三类,一类负荷(例如:医院、科研所)中断发电会造成人身伤亡危险或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或给政治上和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二类负荷(例如:普通工厂、小型商场)中断供电将大量减产,或将设备损坏事故,三类负荷(例如:小區、农村)停电后不造成损失,因此必须保证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
2.灵活性
电气主接线必须保证各种的运行状态,保证操作方便,在可靠性的条件下必选保证接线简单,使工作人员能完全的掌握,操作中不出任何的错误;保证调度的方便,设计时候要考虑调度的快速性与时间最短,符合调度部门的要求;保证便于扩建,设计时保证以后的方便扩建,最开始建设就要保证未来的扩建预算。
3.经济性
建设时要节约一次投资,节约安装费和材料成本费,保证占地少,周围便于以后扩建,损耗少,保证有功电源的最优组合和有功负荷的最优分配。
二、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
1.有汇流母线接线
有汇流母线包括单母线、单母线分段接线、单母线分段带旁母、双母线、双母线分段接线、双母线分段带旁母、3/2接线等。
(1)单母线接线(如图1所示)
优点:简单、清晰、设备少、便于扩建。缺点:可靠性差,母线或则隔离开关检修时必须要停电。适用于发电厂和变电站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地方。
(2)单母线分段接线(如图2所示)
优点:可以分段检修、故障影响小、提高一半的可靠性。缺点:断路器和母线检修影响供电。适用于110kV以下的并且可靠性要求不太高的地方。
(3)单母线分段带旁母(如图3所示)
优点:断路器检修不停电。缺点:母线检修仍然停电。适用于110kV以上要求各项指标高的高压配置中。
(4)双母线接线(如图4所示)
优点:单一一组母线检修不停电,灵活性和可靠性高。缺点:断路器检修仍停电。适用于大中型发电厂和变电站。
(5)双母线分段接线(如图5所示)
优点:可以分段检修、故障影响小、提高一半的可靠性。缺点:断路器检修影响供电。适用于双母线分段接线多用于220kV的配电装置中。
(6)双母线分段带旁母(如图6所示)
优点:断路器和母线检修不停电。缺点:接线复杂。适用于高压电中并且要求各项指标高的配电装置中。
(7)3/2接线(如图7所示)
优点:比双母线的供电可靠性高、母线检修不会停电、误操作程度小。缺点:使用的断路器数目多、造价高、接线复杂。适应于330kV~500kV的很重要的配电装置中。
2.无汇流母线接线
无汇流母线接线包括桥形接线、角形接线、单元接线。
(1)桥形接线(如图8所示)
当只有两台变压器和两条线路时应该采用桥行接线,桥行接线分为内桥接线和外侨接线,内桥接线的跨桥侧接近变压器侧,电源较长,变压器不需要经常切换;外桥接线的电源较短,变压器退出不影响工作。桥形接线虽然使用的断路器数量少,整体经济,但是其可靠性低。
(2)角形接线(如图9所示)
优点:所用的断路器数目比较少,可靠性高,任意断路器检修不会引起回路停电,不需要母线,无母线故障问题。缺点:检修时容易发生线路混乱、扩建不方便。
(3)单元接线(如图10所示)
优点:单元接线简单、设备少、操作简单、便于扩建。缺点:主变压器发生故障切除断路器需要发电机磁场开关,比较麻烦,切除故障时间长、造成设备损坏。
三、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程序
按照国家规定电气主接线在各阶段随着要求不同略微有差异,但是整体的设计思路、方法、过程相同,如图11所示。
结语
中小型的发电厂和变电站没有必要采用高可靠性和高复杂性的接线,双母线分段接线多用于220KV的配电装置里,在330KV到500KV的配电装置中多用于3/2接线,通常在变电站主接线的高压侧采取无汇流母线接线方式。电气主接线是由电器元件和连接的输送与分配电能的电路所组成,我们在选择电气主接线的基本类型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要综合个方面的因素,来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所以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设计中拟定电气主接线是最复杂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苗世洪,朱永利.发电厂电气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2]傅知兰.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选择与实际计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于永源,杨绮雯.电力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 SDJ2-79,变电所设计技术规范[S].
[5]陈昆,沈雅静,张静.浅谈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J].通信世界,2017(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