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考答案

2017-06-08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示例参考答案

第4版参考答案:

《飞翔的鸟窝》

1.题目充满了想象色彩,给读者以阅读的兴趣;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2.(1)第一个“小声”表明鸟窝对风筝的话不相信但有疑虑、担心的心理;“大声”表明鸟窝坚信母女俩还活着;第二个“小声”进一步表明鸟窝坚信自己的判断。

(2)对比和衬托的作用,从侧面反映鸟窝顽强执着、不怕艰难的形象。

3.不能。交代了鸟窝艰辛付出之后的回报,结尾含蓄,饱含深意,揭示付出会有回报的主题;与开头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4.共同表现:不相信他们所说的话是真的,坚信鸟儿还活着,有继续寻找的坚定信念。

《垂钓》

1.(1)初见海参崴;(2)偶遇垂钓老人;(3)评说垂钓老人。

2.这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对海鸥“不敢远翔”、猎犬“凄惶的吠叫声”的描绘,形象地烘托出大海的恐怖、迷蒙、凄惶的特点(或:渲染了一种凝重、深沉、荒凉的气氛),为下文两位老人的出场做环境上的铺垫。

3.胖老人是一个随和、活泼、容易满足,追求物质与快乐的人;瘦老人是一个执着、倔强、孤独悲壮,追求精神与崇高的人。

4.一是指胖老人和瘦老人在海边垂钓;二是指胖老人和瘦老人一个倾向物质,一个倾向精神的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二者相互依存,加在一起构成和谐完美的人类。

《说逆境》

1.逆境对人确实具有淬砺和磨炼的益处,挤压人反省反思反求诸己,会让人瞬间变得沉稳而成熟,激发人的智慧和力量,使人生发出更多更大更美好的希望。

2.“轻轻摇摇头”是感叹逆境带给自己的痛苦、磨难和深思,“莞尔一笑”是因为走过逆境,自己会变得更加沉静而坚毅,变得更加沉稳而成熟,会赐予自己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意近即可)

3.主要使用了道理论证,作者通过引用先哲、柳宗元、庄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逆境和逆势力能激发出人的巨量潜能与惊人的爆发力,能让人变得沉静而坚毅,能赐予人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的观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4.不矛盾。因为当顺境和逆境同时存在时,我们自然会选择顺境,但当我们遭逢逆境时,我们不必垂头丧气,不必悲观失望,要正视逆境,善待逆境,使自己在逆境中变得更加沉静而坚毅,变得更加沉稳而成熟,获得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第6版参考答案:

《浣溪沙》

1.烟(淡烟);柳(疏柳)。

2.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品尝茶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

《虞美人·梳楼》

1.柔美的杨柳;红艳的海棠。

2.示例:“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春雨连绵,杨柳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

《渔家傲》

1.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课外文言文阅读》

1.A

2.我常看到你们翻书时直接用手指撮起书页,这很不合我的意思。

3.司马光想让儿子知道书籍的宝贵,让儿子也知道要爱护书籍、保护书籍。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1.(1)通“缺”,缺口;(2)快;(3)早晨;(4)消失。

2.(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3.(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夏天:水流湍急。春冬之时:水清山绿。秋天:猿鸣凄异。

5.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或百闻不如一见)。

第9版参考答案:

《一条街浓缩了一个时代》

1.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厚重、名声显赫、繁盛。

2.(1)“喜独来”写出程太守的闲适、清雅;(2)“野僧题石作吟台”写出程太守有德政、受爱戴;(3)“无诗可比”“却自回”写出程太守的谦恭、睿智;(4)这首诗表现了程太守风雅、善文墨。

3.(1)传播思想,开发民智;(2)激浊扬清,弘扬正气;(3)勇赴国难,挽救民族;(4)改写历史,影响巨大。

4.(1)南后街走出了许多影响近代历史的风流名士;(2)南后街的许多仁人志士参与了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3)南后街的许多文人墨客影响着近代的文学和思想;(4)表达了作者对南后街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只取千灯一盏灯》

1.“千灯”一语双关,既指江南水乡陈列千盏明灯的古镇——千灯镇,也指这个古镇的独具亮色的文化特点(或古镇孕育的众多的人物精英),更以此映衬作为思想家的顾炎武就是千灯中的一盏明灯。

2. 连用三个设问,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承上启下,引出对顾炎武这盏思想明灯的钟爱。

3.列舉千灯镇众多的人物精英,充分体现千灯镇浓郁的文化氛围;起到铺垫作用,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

4.(1)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的思想是对当时动荡社会读书人担当精神的感召,这也体现构建仁爱社会的根本;(2)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人心,给人新的启迪;(3)当今社会,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能够来照亮愚暗的心扉。

5.(1)本文取材独到,从灯写起,写出顾炎武既是如灯一样照古耀今,突出写他的担当精神,感召精神。(2)用了象征手法,既写他在社会动荡时期点起了一盏思想明灯,更是点起了一盏照亮人心的精神的明灯。(3)运用铺垫映衬艺术,先写古镇千灯,再写古镇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写顾炎武的抵御外侵、撰著诗文、精神影响等。(4)语言不同于一般写人叙事散文的格局,凸显了思辨与诗化色彩。对顾炎武人生以及思想文化精神以评说代叙述,评说中充满思考,这样更为突出人物如明灯照耀古今的意义价值。(意近即可)

《被凝望五小时的苹果》

1.文章主要记叙了“我”与“儿子”在去青岛的高铁上,儿子为一个小男孩始终盯着面前的一个苹果而纠结,直到下车前“我”将苹果塞给小男孩的事情。

2.为下文写小男孩一路上盯着“儿子”桌板上的苹果埋下伏笔。

3.示例:不同,因为“儿子”的犹豫不决是因为生怕被别人误会而惹上麻烦,而“我也变得犹豫了”是对“儿子”,一个大三学生,面对眼前的事情束手无策的担忧。

4.示例:人与人之间应当少一些猜忌,多一些信任。

第11版参考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1.(1)亲自;(2)到、到……去;(3)派、让、叫;(4)离开。

2.(1)难道(恐怕)送到我的邻居朋友钱继忠住所了吗(吧)?

(2)那人把(他的话)回复给了姚善,姚善笑着答应了。

3.第一件事:三次拜访王宾;第二件事:送米给俞贞木,却误送给钱继忠;第三件事:结交钱继忠。

4.重视人才、礼贤下士。

《登岳阳楼(其一)》

1.夕阳迟;欲暮时。

2.此联情景交融,“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诗人的“白头”互相映衬,且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老木苍波”是眼前实景,登楼凭吊古人,诗人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又隐含无限的伤悲,是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1.(1)任命,授予官职;(2)通“嘱”,委托、交付;(3)使……受惊,惊吓;(4)放,放置。

2.(1)我以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了,(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我就马上跑开。

(2)如今依照法律应该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那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

3.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秉公执法(依法办事)。

《夜归丁卯桥村舍》

1.庭院;紫蒲。

2.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3.(1)对官场的厌倦;(2)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3)回家的喜悦;(4)想归隐的心情。

第15版参考答案:

《花瓷细腰鼓》

1.(1)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

(2)众人一起念旧词儿的细节,渲染出一种诗意的氛围,表明了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深厚影响,也彰显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2.(1)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展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2)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圍,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3)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形象地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影响。

3.(1)“眉间坊人”这一群体作为观察者,见证了鲁老师后半生的沧桑人生。(2)作为群像,体现了社会中人性的美好和善良:“眉间坊人”敬重、关心鲁老师,不打扰他的生活,并最终为他送终。(3)推动情节发展,最终揭示主题。“眉间坊人”集体念旧词儿,把情节推向高潮,谴责鲁老师后人,交代故事结局,揭示出坚守传统孝道的主题。

4.(1)情节安排上,“花瓷细腰鼓”是小说的线索。鲁老师的生活,眉间坊人所受到的感染和熏陶,鲁老师后人的出现,所有的情节都与之相关。“花瓷细腰鼓”串联各相关情节,使得情节紧凑聚焦。(2)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花瓷细腰鼓”暗示鲁老师身份不凡:击鼓念经的场景,暗示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老宋击鼓众人念词,表现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影响,从侧面烘托了鲁老师的形象。(3)有利于表现主题。围绕“花瓷细腰鼓”,老宋关心鲁老师而学会击鼓,众人在熏陶中学会念经,凸显了人性的美好和对传统道德的坚守。鲁老师后人打听“花瓷细腰鼓”,又惭愧离去,前后对比,引发对孝道的拷问。

《几处流水几处桥》

1.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桥”,连用两个“几处”,体现了济南城流水与桥相依存、水多桥多的特点。题目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恐怕”是“大概”“也许”的意思,表估计,说明济南古桥的最早建成时间没有确切的答案,只是大家的推测,并不能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对济南的桥历史悠久的介绍,又引出下文对桥的数量的说明,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4.运用了列数字(列举了“六十”等数字)、作比较(将济南的桥与同时期上海老城区的桥进行比较)、打比方(将水道比作织成的网),具体、科学、准确地突出了当时济南的桥梁之多。

《荆轲塔断想》

1.交代了荆轲塔的地址和修建原因。

2.作“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的心情是对燕昭王礼贤下士的赞成和对郭隗得遇明君的羡慕;“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则表现李白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

3.不赞成。从下面两句当中可以看出来:一是“其时,秦统一天下,已大势所趋,太子丹凭借荆轲一介武夫,刺杀秦王,就想保住江山社稷,太异想天开了”;二是“荆轲未刺死秦王,即使真刺死了,马上就会有另一个秦王站出来,区区燕国依然要亡的,天下依然要统一的”。

作者赞同荆轲舍身为国的精神。

4.燕昭王励精图治和李白作《古风》赞叹;对荆轲刺秦王当时场景的回忆和看法;高渐离后来的情况等。

第17版参考答案:

《观月》

1.(1)适合;(2)这。

2.B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1.(1)树立;(2)少;(3)说出;(4)酷似,逼真。

2.B

3.A

4.洁身自好;高洁(意思相近即可)。

《古诗对比练习》

(1)春天;秋天。

(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景,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蒙胧中经过寂静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上接31版)

《江上》

1.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愁別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別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

2.构思:新颖別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別”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

写法: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

语言:用“万顷”与“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也使形象鲜明突出。或用“系”字,不仅抒发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语言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意近即可)

《卖炭翁》

1.身上衣裳;口中食。

2.AC

第21版参考答案:

《34个鸡蛋》

1.设置悬念,一开始就吸引住读者,让读者去想象她为什么跑,跑到哪里去了,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一個女大学生因为与父亲赌气而报名到西部农村支教,被当地人和孩子们感动而坚持留下来的故事。

3.希望她的父亲能因为她在这里工作也为这个贫困的地方做出贡献。

4.34个鸡蛋代表了32个乡村孩子上学求知的心,他们希望用鸡蛋将小李老师留下来,这些鸡蛋改变了李暖暖,也温暖了每一个人善良的心。

5.(1)任性、直率。与父亲赌气从家里跑出去,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要父亲给20万为自己赎身等。(2)执着、坚强。在穷困的地方教书,变得朴素;坚持要将学生送到初中才走。(3)善良、体谅他人。想离开时看到家长的鞠躬走不动;带学生一起吃饭能顾及孩子的自尊,给孩子分食物;原谅父亲。

《大行当顾细谨》

1.引述《鸿门宴》中的语句和班超的话语,表明很多人对细谨有不正确的认识,从而引出下文对本文观点的阐述。

2.事无大小,都要精益求精(或“大行当顾细谨”)。

3.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生动具体地论证了注重细节才能成功。

4.示例: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但他居功自傲,平时待人处事一点也不注意细节,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哪里有一代名臣的风度?最终被成就他的萧何献计杀死。

《鱼类也有情感和意识》

1.一是在一些结构上,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的大脑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二是研究发现鱼类明显具备学习能力,这种能力能支撑鱼类的一系列复杂行为;三是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会对有毒刺激物做出反应。

2.举例子。列举杏仁核和海马体的例子、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实验,说明鱼类可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在科学研究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继续向前发展。当然这种科学的推断,不是建立在主观臆断的基础上,要有理有据,经过科学充分地论证。

第23版参考答案:

《溪居即事》

1.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

2.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小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1.B

2.D

3.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4.(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楚,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

(2)(我)不听您的话,以至于到了这般地步。如今已经战败,为什么还要追击呢?

5.甲文: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抓住战争与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与辙乱旗靡之时。贾诩在作战中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知己知彼,果断做出判断。

《送魏大从军》

1.B

2.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课外文言文阅读》

1.D

2.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3.吴国却偏偏因此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4.仁爱治国,造福百姓。

第27版参考答案:

《儿子的礼物》

1.(1)引起下文儿子送“我”礼物及母子相处的情节。(2)与下文“我”与儿子相处的经历形成对比。(3)突出本文主旨。

2.“温暖”指好友的女儿让“我”明白虽然母子之间存在代沟,但母爱却永远是无私伟大的。“启示”指天下父母并不因为和子女之间存在矛盾而少了对孩子的爱。

3.(1)运用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对母亲扔自己所送礼物的行为的失望与愤怒之情。

(2)被好友的女儿伟大的母爱所感动。为自己在女儿和母亲角色上的欠缺而悔恨。

4.指母亲与子女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与代沟,并因此饱尝艰辛与痛苦,但仍然对孩子的成长给予温暖,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5.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通过回忆儿子送礼和“我”央求修补礼物等情节,体现了两代之间存在代沟是在所难免的,突出本文“母心苦涩,母爱无私”这一主题。

《睡眠的谜团》

1.D

2.C

3.(1)快速眼动睡眠并不能对维持大脑发育和稳固记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非快速眼动,特别是慢波睡眠,使大脑能终生持续学习和适应环境。

(3)睡眠使免疫系统保持运转方面具有作用。

(4)睡眠也能够影响人们对于食物的选取。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1.示例一:人要学会适应。示例二: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意对即可)

2.示例:(l)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2)列举在巴黎人们适应安静的环境的事例;(3)适应安静的环境,境界也会得到提升。(意对即可)

3.举例论证,用叶嘉莹适应环境成为蜚声中外学者的事例具体论证了“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这一分论点(观点)。

4.示例:我升入新的学校后,要尽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新同学友好相处,带着热情去面对新的生活,不胆怯,不多疑,真正地融入新的环境,从而拥有更加精彩的生活。

第27版参考答案:

《儿子的礼物》

1.(1)引起下文儿子送“我”礼物及母子相处的情节。(2)与下文“我”与儿子相处的经历形成对比。(3)突出本文主旨。

2.“温暖”指好友的女儿让我明白虽然母子之间存在代沟,但母爱却永远是无私伟大的。“启示”指天下父母并不因为和子女之间存在矛盾而少了对孩子的爱。

3.(1)运用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对母亲扔自己所送礼物的行为的失望与愤怒之情。

(2)被好友的女儿伟大的母爱所感动。为自己在女儿和母亲角色上的欠缺而悔恨。

4.指母亲与子女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与代沟,并因此饱尝艰辛与痛苦,但仍然对孩子的成长给予温暖,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5.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通过回忆儿子送礼和“我”央求修补礼物等情节,体现了两代之间存在代沟是在所难免的,突出本文母心苦涩,母爱无私这一主题。

《睡眠的谜团》

1.D

2.C

3.(1)快速眼动睡眠并不能对维持大脑发育和稳固记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非快速眼动,特别是慢波睡眠,使大脑能终生持续学习和适应环境。

(3)睡眠使免疫系统保持运转方面具有作用。

(4)睡眠也能够影响人们对于食物的选取。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1.示例一:人要学会适应。示例二: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意对即可)

2.示例:(l)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2)列举在巴黎人们适应安静的环境的事例;(3)适应安静的环境,境界也会得到提升。(意对即可)

3.举例论证,用叶嘉莹适应环境成为蜚声中外学者的事例具体论证了“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这一分论点(观点)。

4.示例:我升入新的学校后,要尽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新同学友好相处,带着热情去面对新的生活,不胆怯,不多疑,真正地融入新的环境,从而拥有更加精彩的生活。

第23版参考答案:

《溪居即事》

1.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 轻柔的春风 飘荡的小船等。

2.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 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1.B

2.D

3.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4.(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楚,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

(2)(我)不听您的话,以至于到了这般地步。如今已经战败,为什么还要追击呢?

5.甲文: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抓住战争与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与辙乱旗靡之时。贾诩在作战中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知己知彼,果断做出判断。

《送魏大从军》

1.B

2.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课外文言文阅读》

1.D

2.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3.吴国却偏偏因此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4.仁爱治国,造福百姓。

第17版参考答案:

《观月》

1.(1)适合;(2)这。

2.B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1.(1)树立;(2)少;(3)说出;(4)酷似,逼真。

2.B

3.A

4.洁身自好;高洁(意思相近即可)。

《古诗对比练习》

(1)春天;秋天。

(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淸晨的寂静。

《江上》

1.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別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別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

2.构思:新颖別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別”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

写法: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

语言:用同“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或用“系”宇,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意近即可)

《卖炭翁》

1.身上衣裳;口中食。

2.AC

猜你喜欢

示例参考答案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参考答案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