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谣,会讲故事的歌

2017-06-08新作文

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迪伦鲍勃民谣

新作文

民谣是音乐的一个大的门类,与摇滚并重。虽然在受众上显得有些小众,可是,民谣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音乐界的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民谣的曲风通常清淡悠远,歌词内涵丰富,像是在诉说一个个久远的故事。而摇滚则是时代的呐喊,通常喊出对时代的愤怒的期盼。民谣与摇滚是如此不同,因为有它们,音乐才那么多姿多彩。

★摇滚在呐喊★

摇滚乐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开端。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摇滚乐成为呐喊、反抗的标志。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奠定了摇滚的曲风。猫王之后,60年代越战的伤痛使得美国青年开始追求激烈反抗的摇滚,而恰逢其时的英国乐队Beatles(也就是披头士,也译为甲壳虫),逐渐成为摇滚乐的领袖人物,将摇滚精神发扬到极致。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就是摇滚反抗的代表性事件,主题是“和平、反战、博爱、平等”。那个年代的美国,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加入到反战的队伍中。摇滚,成了时代的代言者。

什么是摇滚精神呢?就是呐喊、反抗。

而中国的摇滚,则以20世纪80年代年代横空出世的崔健为代表,被称为大陆摇滚之父。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崔健的一声呐喊,惊醒了千千万万的人。

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大陆的摇滚乐最辉煌的年代,那个年代有大批的摇滚乐队诞生。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而尤以1994年香港红磡“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为巅峰。“魔岩三杰”张楚、窦唯、何勇与唐朝乐队的表演在香港引起轰动,至此,“魔岩三杰”开辟了中国摇滚的鼎盛时代,红磡的演唱会也从此成为了两岸三地无数摇滚爱好者膜拜的经典。

★民谣在讲故事★

翻了翻鲍勃·迪伦的自述书,鲍勃·迪伦对民谣的概括甚好。“民谣是怎么样的音乐?”“以前流传下来的歌。”

从吟游诗人荷马开始,民谣就已经初具雏形。那个时候,吟游诗人们便把那些有着深邃含义的诗歌用优美的曲调唱出来。四处游荡,以唱诗为生。也如同我们远古时候的《诗经》,里面的《国风》,便都是民间的歌谣,既反映民间疾苦、百姓民生,也形式短小,音律优美,易于流传。可以说,从最开始,民谣就具有诗的属性。

2016年10月13日,瑞典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著名歌手鲍勃·迪伦。把文学界的殿堂级奖项颁给一位歌手,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理喻。瑞典学院的颁奖词是这么说的: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被問及“鲍勃·迪伦并没有写过小说、诗歌等传统上认为是文学的作品,这是否意味着诺贝尔文学奖扩大了颁奖范围”时,诺奖发言人答道:“看上去似乎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回首历史,就会发现2500年前的时候,荷马和萨福也写下本应配合音乐吟唱的诗作,我们现在依然在阅读欣赏荷马与萨福的著作,鲍勃·迪伦也是如此。”

当民谣歌手被诺贝尔奖肯定的时候,它诗的属性又一次彰显无遗。是的,民谣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诗。

★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顾名思义,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其又被称为“校园歌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校园民谣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校园民谣,属于音乐领域的一种特

20世纪90年代大陆的校园民谣兴起,以高晓松、老狼为代表,创作演唱了一大批流传甚广的民谣歌曲,以《同桌的你》《青春无悔》《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为代表。俘获了一大批青年男女的心,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校园民谣干净、纯粹,唱着质朴美好的爱情友情,加之悠长柔美的旋律,成为纯净、美好的代名词。

拿《青春无悔》来说,虽然没有《同桌的你》传唱度那么高,可依然透着澄澈,与触动人心的力量,唱着人最细腻的情感。

青春无悔

开始的开始 是我们唱歌

最后的最后 是我们在走

最亲爱的你像是梦中的风景

说梦醒后你会去 我相信

没忧愁的脸 是我的少年

不仓皇的眼 等岁月改变

最熟悉你我的街 已是人去夕阳斜

人和人互相在街边 道再见

你说你青春无悔包括对我的爱恋

你说岁月会改变相许终生的誓言

你说亲爱的道声再见

转过年轻的脸

含笑的 带泪的 不变的眼

是谁的声音 唱我们的歌

是谁的琴弦 撩我的心弦

你走后依旧的街 总有青春依旧的歌

总是有人不断重演 我们的事

都说是青春无悔包括所有的爱恋

都还在纷纷说着相许终生的誓言

都说亲爱的亲爱永远

都是年轻如你的脸

含笑的 带泪的 不变的眼

亲爱的 亲爱永远 永远年轻的脸

永远永远 也不变的眼

在韩寒的《三重门》里,女主人公拿给男主人公这首词,谈论青春、学业、教育。这首歌所塑造的情境和情感,让人心动。歌词漂亮,旋律优美,极尽校园民谣的精髓,也唱尽了许多人回顾青春时的忧伤与无奈。

校园民谣之为校园民谣,有一种独特的力量,每一个在校园的人,都很难不被打动。

★独立民谣★

近几年开始有活跃在各个角落的不少民谣歌手被发掘出来,从2012年的《董小姐》,到2014年《当你老了》,2015年《南山南》,人们似乎开始觉醒,但却不知道民谣已经深入人心。其实在独立民谣圈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秀的独立民谣歌曲如《理想三旬》《北方女王》《玫瑰》《想》《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九月》《骚》《斑马,斑马》《瞎子》《糟》等等,这些独立民谣作品不仅给人们听觉上的冲击,还给人们心灵上带来巨大的思考,人们仿佛沉醉于这种独立性。

民谣的特立独行在于他们的独立性,不受受众的影响,只独立地创作,不迎合市场。歌词所蕴含的诗意与忧伤蕴含着巨大的触动人心的力量。

2017年2月4日,湖南卫视《歌手》的舞台上来了一位民谣歌手挑战。这个舞台向来是高音歌手的地盘,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赵雷以一首自己的歌《成都》在八位歌手中获得第二,挑战成功。

赵雷上台后,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绚丽的舞台效果,没有撼动耳膜的高音,只有淡淡的演唱。别人都打动耳朵和眼睛,可他却直抵人心。

这就是民谣的力量,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赵雷有一首歌叫《南方姑娘》,唱出了许多南方姑娘的心声,她们纷纷觉得,自己就是赵雷歌中的那个南方姑娘。

北方的村庄住着一个南方的姑娘

她总是喜欢穿着带花的裙子站在路旁

她的话不多但笑起来是那么平静优雅

她柔弱的眼神里裝的是什么 是思念的忧伤

南方的小镇阴雨的冬天没有北方冷

她不需要臃肿的棉衣去遮盖她似水的面容

她在来去的街头留下影子芳香在回眸人的心头

眨眼的时间芳香已飘散影子已不见

南方姑娘 你是否习惯北方的秋凉

南方姑娘 你是否喜欢北方人的直爽

日子过得就像那些不眠的晚上

她嚼着口香糖对墙满谈着理想

南方姑娘 我们都在忍受着漫长

南方姑娘 是不是高楼遮住了你的希望

昨日的雨曾淋漓过她瘦弱的肩膀

夜空的北斗也没有让她找到迷途的方向

阳光里她在院子中央晾晒着衣裳

在四季的风中她散着头发安慰着时光

南方姑娘 你是否爱上了北方

南方姑娘 你说今天你就要回到你的家乡

思念让人心伤 她呼唤着你的泪光

南方的果子已熟 那是最简单的理想

也许很多北方的人都有一个南方的情结,就像很多南方的人会有一个北方情结一样。北方人的眼里,南方是一个淌在水里的地方,南方的姑娘水润而灵动。就像南方人的眼里,北方是一个舞在风里的地方,北方的人自由而直爽,就像水里的鱼和天上的鸟,彼此羡慕、猜测、向往。关于南方最美的传说永远出自北方,关于北方最壮阔的故事总是风行在南方。

这首《南方姑娘》是否击中了在南方的你,又是否让你开始向往北方?

民谣轻旋律而重歌词,没有诗意的歌词是不配自称为民谣的,每一首歌都像是在诉说一个有些伤感的意韵悠长的故事。民谣的旋律不华丽,也没有太大的起伏,就像是淡淡的歌谣,但就是这轻柔的外表,却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民谣音乐确实给人带来一种归属感,它是心底的调子,奏鸣荒芜,或许说民谣可以为精神世界找到一种解说,这是很多流行歌曲做不来的。

民谣有一种特殊的出世感,它给人一种远离都市的情境,这也解释了江河湖海屡屡出现在歌词中的意象,它是一个城市的梦,似乎营造了一种远离物质生活的虚幻想象。因而,这类民谣始终带有“非都市化”的气息,它接近城市也远离繁华。

★结语:

无论是摇滚还是民谣,它们都是伟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或许小众,或许不像流行音乐那样伴随我们良久。摇滚在呐喊,民谣在讲故事,无疑,这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拥有的情绪。伟大之处在于,它们把这种情绪唱出来了。

★链接:

摇滚乐代表歌手及歌曲:

在中国摇滚界中被公认为“摇滚之父”的是崔健。

著名的摇滚音乐人有:苏见信、谢天笑、窦唯、张楚、何勇、黄家驹、左小祖咒、许巍、郑钧、汪峰、王勇、周晓鸥等等。

具有代表性的摇滚乐队:唐朝、黑豹、Beyond等。

当下最火的独立民谣代表人:

陈粒,代表作:《走马》《易燃易爆炸》

贰佰,代表作:《玫瑰》《我在太原和谁一起假装悲伤》

尧十三,代表作:《北方女王》

宋冬野,代表作:《董小姐》《安河桥》

马頔,代表作:《南山南》

赵照,代表作:《当你老了》

赵雷,代表作:《南方姑娘》《画》《成都》

万晓利,代表作:《狐狸》《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遭》《达摩流浪者》

周云蓬,代表作:《九月》《不会说话的爱情》《镜子中》

李志,代表作:《关于郑州的记忆》《天空之城》《梵高先生》《和你在一起》

猜你喜欢

迪伦鲍勃民谣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
十唱共产党
火烈鸟鲍勃可忙了
你好,我是鲍勃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鲍勃·迪伦歌词中的社会正义表现
拥军民谣
欧美音乐 鲍勃·迪伦
城市民谣(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