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没那么重要
2017-06-08闫晓雨
闫晓雨
两个月前,我去采访H。这个姑娘,单枪匹马,深闯欧美,去时写字拍照,归来爆红网络。
3年前的她,从加州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国工作。凭着娴熟的专业技能,她用了一年的时间,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精力,终于,职位连升几级。
但是高压之下,她发现,为了工作,她忽视了太多。她经常熬夜加班,身体免疫力下降;常年出差,绕遍了大半个中国,却抽不出时间回趟家;最让她难过的是,她相恋多年的爱人,在某个清晨里对着加班完毕推门而入的她说分手。
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看似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其实早已千疮百孔。她决定找个契机重新开始,调整状态,逃离过去。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她和领导提出长期休假,暂别了风光无限的工作,只身一人奔向了所谓的心灵自由之途。她先是自驾穿越了美国八大城市,然后飞往大不列颠。
那的确是一段与众不同的日子,没有繁重的工作,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有悠闲、安逸、灵魂的放松。轰隆隆的地铁里有穿着背带裤的大叔在看书,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有很多街头艺人在唱歌弹琴……一切都很新鲜。拜访完伦敦所有独立咖啡店的老板后,她觉得,自己即将迎来全新的人生。
“是旅行教会了我,不再焦虑。”她把类似这样的感悟发在社交媒体上,配图精美,泰晤士河的波粼逆光而上,配上她低头微笑的模样。
很快,她的很多旅行语录被网友热捧,有出版社找到她,为她出了一本主题为“寻找自我”的旅行书,销量极高。
旅行结束,她回到原单位,满心雀跃地以为生活已焕然一新。可上班第一天,卻被老板告知,因离职太久,她的工作已由其他人接手,而她被调到新部门,一切重新开始。
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陷在浪漫旅行和冰冷现实的夹缝中。过了好久,她才重拾起久违的热情和成就感。
没有任何一段旅行有义务拯救你的人生,也没有任何一种仪式感能让你立地成佛。仪式感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因为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一点就通的醍醐灌顶,只有不断摸索的柳暗花明。
(潘光贤摘自《悦读》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