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教师职后“长短结合动态培训”模式构建
——基于“天府特殊教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的研究

2017-06-08张慧琼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特教师资四川省

章 永, 张慧琼

(1.乐山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2.乐山市实验小学,四川 乐山 614000)

特殊教育教师职后“长短结合动态培训”模式构建
——基于“天府特殊教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的研究

章 永1, 张慧琼2

(1.乐山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2.乐山市实验小学,四川 乐山 614000)

特教教师职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特教教师职后规模化、系统化的培训还处于未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的问题,结合“天府特殊教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在把握四川省特殊教育师资现状、教师培养及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特教教师职后“长短结合动态培训”模式的构建,并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实施后的成效,表明该模式对于提高特教教师的专业技能具有优越性。

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动态培训;模式构建

2014年初,教育部等七部委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而我国特教师资整体素质和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现有师资的数量与质量远不能满足特教事业的发展需要,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1]。目前国内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育主要有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种形式,对特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已初具体系和规模,但职后培训还存在模式单一、数量少、层次低、科学性不强、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制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2]。本文从分析我国特教教师教育的现状出发,构建特教师资职后培训的新模式。

1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情况分析

我国特教教师职后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以特教学校为中心的校本培训模式;以地区特教学校或特教中心为核心的交互式培训模式;以各级各类特教专家为核心的巡回指导研究模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培训模式;依托高等师范院校特教专业及特教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的短期集中培训模式[3]。丁勇认为目前国内外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具有以下特征:特教教师职前培养向高学历、专业化方向发展;特教师资培养形式、机构多样化;特教师资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普教特教师资培养一体化;培训机构与特殊学校合作化;培训课程综合化、专业化;特教教师资格和在职培训法制化[4]。戴光英认为我国西部地区特教师资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培训模式单一,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二是职后培训不完善,数量少、规格低;三是管理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2]。黑龙江省特教教师的职后培训形式主要是校本研修、校际交流会、特教中心培训、专家讲座或指导、技能比赛、省外参观学习等[5]。特教事业发展相对较好的江苏省,其特教教师的职后培训也表现出时间短、形式单一、机会少,内容不合理等特征[6]。

这些培训通常缺乏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团队以及有效的专门管理团队,从而导致培训安排不合理、缺少连续性和系统性;培训目标单一、培训课程体系不完善;培训质量普遍较差、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几年教育部把特教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虽然培训规格很高,培训质量也有保障,但接受培训的在职教师数量较少。如2012年,四川省仅有45名特教教师有机会接受“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培训。

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共有119所各类特教学校,在校残疾学生共计9 413人;而全省特教学校教职工仅2 315人,专任教师2 055人,专任教师师生比达1∶4.58。若按特教学校师生比1∶3的要求计算,我省特教专任教师缺口达1 083人,且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分布不均。教师数量及质量远未达到我省特教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学者指出:尽管近年来四川省坚持每年举办各类特教师资培训班,但由于四川省高等师范院校以及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等方面在特教专业上的缺失,在全省特教学校中,仍有超出半数的教师从未接受过特教专业知识培训,其专业素养亟待提高[7]。随着我省特教学校数量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入学残疾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特教教师的数量及质量问题也日显突出。我省特教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以及总体质量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特教事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了。

笔者曾于2012年初,在四川省随机选择了19所特教学校调查了233名特教学校专任教师。结果显示: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职后培训的教师占14.16%,接受过1次职后培训的教师占14.59%,接受过2次职后培训的教师占12.45%,接受过3至5次职后培训的教师占23.18%,接受过5次以上职后培训的教师占35.62%。并且,四川省特教教师的职后培训形式主要以研讨会、交流会、校本培训及参观学习为主,职后培训的目的以获得特殊教育新知识为主,忽视了专业教学、训练技能的提高。总体上说,四川省特教教师职后培训机会少、时间短、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与制度化安排,特教教师职后培训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与我省特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8]。

为了切实加强我省特教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四川省教育厅于2012年11月,在乐山师范学院建立“四川省特殊教育人才培训基地”并实施“天府特殊教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天府工程”),翻开了四川省特教教师职后培训的新篇章。“天府工程”是旨在端正我省特教学校在职教师专业态度、完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规模化、系统化的教师职后培训工程。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分特教专业领域(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及特教教师专业层次(转岗教师、骨干教师),培训全省在职的各类特教教师。每一名参训教师将连续接受三次短期集中培训和三次长期远程培训。

2 特殊教育教师职后“长短结合动态培训”模式构架

2.1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教师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是学习者根据外部信息,通过自己的知识背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知识是通过自己的构建活动产生的。这就要求培训活动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构建活动来生成新的知识,而且构建活动需要发生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真实情境之中。特别是教师的职后培训,其专业技能只有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才能迅速提升,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既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示范行为来进行学习,也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反应获得强化来完成学习。特殊教育教师的课堂教学、个别化教学、康复训练等专业技能的职后培训,既要强调与专家型教师的交流、观察、模仿,也要强调同行之间的教学成果分享以及教学经验交流。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也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其经验加反思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以及专业知识和能力等,也只有在具体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完善和提升。

可见,以端正专业态度、完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目标的教师职后培训,不可能由单一的短期集中培训完成,而必须结合长期的远程在岗研修,这一过程也不可能是静态的,而必须是动态的。本文以“天府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在认真分析我省特教师资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构建特教教师职后“长短结合动态培训”模式。这不仅有助于我省制定相应的特教师资培训方案,提高特教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而且也为特教师资培养、特教专业建设以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以促进我省特教事业高效、快速地发展。

2.2 总体架构

2.2.1 内涵界定

所谓“长短结合”是指短期集中培训与长期远程、巡回指导、在岗研修等相结合。“天府工程”的参训学员在三年时间内,将参加三轮短期集中培训;在短期集中培训间歇期间实施长期远程指导培训,由培训专家团队成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或现场巡回指导,长期跟踪指导参训学员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研讨解决,并为下一轮短期集中培训收集素材,提供依据。所谓“动态培训”是指每一轮的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远程培训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后续培训总是在先前培训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在每一轮短期集中培训之后的长期远程培训,它既是检验先前培训效果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也将为下一轮短期集中培训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等提供依据。“长短结合动态培训”模式如图1:

图1 “长短结合动态培训”模式

2.2.2 对象及目标

“天府工程”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分特教专业领域(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以及特教教师专业层次(转岗教师、骨干教师、科研型教师等),培训全省在职的各类特教教师。每一名参加培训的教师将连续接受三次短期集中培训和三次长期远程培训。制定合适的培训目标是保证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这首先需要明确各培训班培训对象,分析并了解其培训需求,各专业领域及各专业层次参训教师的遴选,需要在充分掌握特教学校各类教师具体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这需要做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在培训对象确定后需要按专业层次分别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对转岗教师而言主要是扩展专业视野、更新专业知识、端正专业态度、提升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水平;对骨干教师而言主要是更新特教理念、丰富专业知识、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及校本培训能力,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及校本培训、指导作用;科研型教师主要是熟练掌握特殊教育理论,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带领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2.2.3 课程及实施

科学而系统的短期集中培训课程计划、健全而完善的长期跟踪指导制度以及有效的培训方式是达到既定培训目标的重要条件。短期集中培训强调以系统的现代特教理念、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以特殊教育教学训练技能的提升为重点。其培训课程设置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维度。各专业领域、专业层次依据培训目标及各培训班的具体需要选择并确定培训内容,编制具体的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师德修养、专业理念;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科学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等。培训方式主要包括专家讲座、案例分析、情景参与、观摩学习、问题研讨等。长期远程培训主要以专家远程指导、巡回指导、在岗研修等形式进行。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实际操作指导、教学案例研究、核心问题研讨等。参训学员按片区分组,由培训专家团队成员通过“天府工程”专用网络平台等分组指导培训。制定培训专家长期跟踪指导制度,强化参训教师远程在岗研修,建立起培训专家与参训教师协作的长效机制。

2.3 支持系统

2.3.1 组织领导及经费投入保障

健全的培训组织领导机构及培训专项经费投入是有效开展“长短结合动态培训”工作的基础。“天府工程”受到四川省委、省残联、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拨专款近400万元用于“天府工程”项目。并成立了由四川省残联教育就业处、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乐山师范学院培训中心主要领导组成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培训工作首席专家负责制度以及学科专家指导制度,以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顺利进行。

2.3.2 培训专家团队及管理团队组建

组建相对稳定、高水平、有责任心的培训专家团队及管理团队是“长短结合动态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为保证“天府工程”的顺利进行及培训质量,按省残联、省教育厅要求组建由省外高校知名专家、省内高校专家以及省内外一线专家组成的培训专家团队,并由承办单位组建相对稳定的培训管理团队。在首席专家负责和学科专家指导制度下,分别负责各培训班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培训工作的实施,严格执行专家治训。

2.3.3 培训过程监督及培训效果评估

健全的培训过程监督及培训效果评价制度是保证“长短结合动态培训”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培训过程的监督及培训效果的考评由四川省残联、省教育厅组建“培训工作监督考核评估小组”,对培训工作、培训过程、培训效果及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督、考核、评估。考核评价主要在三轮长期远程培训期间进行,这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资源档案及学员学习档案。培训资源档案包括培训实施方案、工作简报、教学课件、远程指导计划、教学与活动实录等;学员学习档案包括听课记录、心得体会,自主研修相关课题、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公开课、专题讲座等。

目前,“天府工程”自2012年11月1日启动,2014年11月28日结束,历时三年,共计组织实施10期22个培训班,共计培训全省各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教师2 095人次。培训项目共计邀请省内外高水平特殊教育专家196人次。其中,高校专家92人次,一线特教专家104人次。培训班在拓展参训教师专业视野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参训教师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使其更好地把握了特殊教育的发展新趋势;更新了专业知识,提升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完善了参训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各期培训均圆满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汇编出版了《支持特殊教育 提升特殊人士生活质量—2013年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论文集》和《残而无疾 障而无碍——2014年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论文集》两本参训学员优秀论文集。

“天府工程”培训项目的效益得到了四川省残联、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也受到四川省各特殊教育学校及参训教师的广泛赞赏,在四川省特殊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4年,基于“天府工程”培训项目的《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省政府三等奖。

3 “长短结合动态培训”模式的优势

3.1 以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为基础

该模式既强调专家的引领、示范,也强调教师自身的实践活动和反思,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之中通过构建活动来生成新的知识,提升其教师专业技能。既包括与专家型教师的交流学习、观察学习、模仿学习,也包括同行之间的教学成果分享及教学经验交流。

3.2 课程体系完整且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该模式克服了当前我国特教教师职后培训普遍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的问题。在培训实施期间,组建有固定的培训专家团队及管理团队,可保证培训目标在各轮长短培训期间按需要梯度设置,各轮长短培训内容的确定都有充分的依据,从而使培训课程体系完整而又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3.3 目标设计及内容安排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该模式按特教专业领域及特教教师专业层次分别组建培训班,较好地解决了当前特教教师职后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基于我省当前特教学校近60%的转岗教师现状,“天府工程”将主要培训各类转岗教师,同时加强各类骨干教师的培训,并按特教专业领域分盲教育、聋教育以及培智教育教师组建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目标及培训课程内容体系。

3.4 形式多样且周期长

该模式将短期集中培训、长期远程指导、专家巡回指导、学员在岗研修等多种培训形式结合起来,克服了特教教师职后培训时间短,培训形式单一的问题。短期集中培训主要以专家讲座、案例分析、情景参与、观摩学习、问题研讨等为主要培训方式;长期远程培训则主要以实际操作指导、教学案例研究、核心问题研讨、学术课题研究、论文报告撰写等为主要培训方式。从而保证特教教师职后培训的质量及效果,有效提升特教教师的各项专业技能。

[1]尹海洁,庞文.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发展瓶颈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0(3):58-62.

[2]戴光英.西部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66-69.

[3]马仁海.论特教师资在职培训模式的构建[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9-71.

[4]丁勇,王辉.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3(4):78-82.

[6]刘文雅.黑龙江省特教教师在职培训体制改革初探[J].绥化学院学报,2009(8):11-13.

[7]王辉,陈琳,李晓庆.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后培训情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9(2):52-58.

[8]黄汝倩.四川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分析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7(9):11-14.

[9]章永,张杨.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现状调查报告[J].基础教育,2012(5):92-98.

Constructing a Dynamic Training Model of Long and Short Term for In-service Teachers of Special Education—A Research Based on Project of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Sichuan

ZANG Yonɡ,ZHANG Huiqionɡ

(School of Special Education,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 Experiment Elementary School,Leshan Sichuan 614000,China)

In-service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omot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pecial education.While a large-scale and systematic in-service training in Sichuan province is still at an exploration stag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of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Sichuan,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teacher quality and teacher training in Sichuan,the author tries to construct a dynamic in-service training model of long and short term and analyzes its advantages,indicating this model ha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professional skill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Special Education;Teachers'Education;Dynamic Training;Model Construction

G760

A

1009-8666(2017)04-0118-05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4.022

[责任编辑、校对:王兴全]

2017-01-11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四川省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TER2012-018)

章永(1962—),男,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张慧琼(1967—),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市实验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特教师资四川省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