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几点措施
2017-06-07谭彦华
谭彦华
由于高中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基本上以美术鉴赏为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就成为高中美术教学的核心问题。只有经过不断的科学而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人的审美修养才能逐步得到提高,进而使学生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判断上形成积极的观念与情感。下面我会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培养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几点措施。
一、掌握不同的艺术语言,读懂特定的艺术作品
其实一切艺术门类都有其特殊的语言,就像我们的谈话和演讲用口语进行交流、表达一样。我们知道文学创作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舞蹈表演运用肢体的动作,音乐运用音符节奏,电影画面运用蒙太奇即镜头转换来完成。这些都是其特定的艺术语言,而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更是多样的,高中学生只有了解了更全面的美术语言,才能进而读懂美术作品。
1.了解西方美术的基础性语言并运用其解读美术作品
西方美术语言的基本语素包含点、线、面,进而构成了形体结构。透视、明暗、冷暖、色调等多种因素,通过带领学生学习这些语言的特点,并用其分析在具体的美术作品中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解读作品,比如让学生对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进行欣赏时,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该作品的画种样式,即西方寫实油画肖像,然后分析其运用了哪些具象写实艺术的基本语言,构图上采用近景人物半身像的饱满构图,背景表现由近及远的田园风光,主体人物与背景形成强烈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把整个人物的像向前推出,形成大空间的立体效果,利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了人物的头发、衣着、手及人物轮廓的不同形态和质感。这里尤其强调学生观察蒙娜丽莎双手的细腻而深入的刻画,是运用流畅而富有强性的线条,立体感较强的明暗过渡,自然而生动的肌肤色彩等写实的艺术语言,表现出视觉上的美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感知东方神韵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是中国特有的笔、墨、纸、砚、中国画颜料。中国画的用笔方式讲究中锋、侧锋、顺峰、逆锋等,用笔技法包含皴、擦、点染、勾等,用墨讲究浓淡、干湿、轻重等,这些都是中国画具备的独特的艺术语言。教师在引领学生对中国画作品进行鉴赏时,就需运用这些艺术语言对其进行解读和体会。如,欣赏齐白石的《虾》时,首先引领学生去找出该作品的笔墨特点:用笔讲究简约、凝练,尤其双钳采用中锋表现虾的骨感和力量,长须勾画遒劲,短足点写灵动,用墨更是层次丰富、变化多样,尤其介绍白石老人于八十多岁笔耕不辍创造出浓墨一笔画肠骨的破墨法,把草虾的透明质感跃然纸上,真可谓神来之笔,似与非似之间,凸显东方神韵。
二、联系人文知识。发掘艺术作品的内涵
在欣赏课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让学生欣赏一幅作品时,他们大多数只看到作品内容上的人物或景物,并能对人物或景物的形式特点进行大略的描述,至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是要传递给人们哪些信息或何种思想却知之甚少或干脆不明其意。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方面的知识来作指导,对作品的内容和内涵进行认识和解读。如,领导学生欣赏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从作者的样式和内容人手,分析该画的人物环境及发生的故事。然后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该作品和作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其价值趋向联系起来,分析在19世纪法国的人物画,基本上取材于宗教神学人物和宫廷权贵的形象。通过联系法国19世纪历史政治的现状及西方人物油画的发展,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拾穗者》这幅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从而透过画面本身更深层次地挖掘该作品的丰富内涵,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创作意图。
三、让想象生出梦的翅膀
我们在欣赏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方面,想象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意象艺术中,作者艺术真实与客观真实是有较大区别的。艺术家所表现的艺术真实是对客观真实的抽象概括,并加入自身独特感受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说艺术家本身的创作过程就有很多的想象因素,那么让学生进行欣赏时,就必须对作品的内容和内涵展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但是这种大胆的想象绝不同于平时我们的胡思乱想,这里的想象是建立在学生本身已掌握的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联系相关人文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基础上,大胆加入自身感受,这种想象就是创造性思维。
由于人的想象是建立在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的过程中的,情感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基础之上,又受到人的不同的独特性格、气质及审美趋向制约,所以看作品先了解作者,就需要主动想象作者的人生经历、个性特点及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并加入自身的认识感受去分析作品,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进行大胆而自由的尝试性欣赏,最终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