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17-06-07李维杰
李维杰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存在着诸多突出优势,从“教学前”“教学中”及“教学后”三个不同的教学环节入手,围绕“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这一话题发表了见解与认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运用”,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积极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创设有益于高中生地理素养与技能显著发展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实践运用展开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前的运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高中生能更加积极踊跃地投入到具体地理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中。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率先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众多方式方法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合理运用无疑能有效达成上述教学目标。
对此,笔者有非常深刻的感触。如,在教学“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纪录片。该纪录片生动直观地呈现了太阳系中地球、太阳、水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土星、金星、火星各自的位置分布以及大小对比。浏览完纪录片,学生无疑受到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博大。这就使他们内心的探究兴趣以及学习欲望更甚,因为他们迫不及待想了解更多关于宇宙、地球的科学知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很好达到调动学生高涨地理学习兴趣的预期良好目的。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深化学生的地理学习认知
高中地理知识虽然属于地理学科的基础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真正发展独立、成熟。因此,部分稍显复杂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讲仍然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阻碍学生获取高效地理学习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
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化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方法。而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就具备形象、立体的呈现特点,因此,其科学运用更能轻松达到化难为易,进而深化学生地理学习认知的教学追求。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例如,“河口冲击岛”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一个专业名词,若是单凭教师的死板讲解,学生很难全面理解河口冲击岛的形成过程。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模拟制作了一组Flash动画片,该动画片將河口冲击岛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生动再现:陆地的河流流速较快,可是在进入宽阔的海洋后,其流动速度相对来讲就会变得缓慢,这也致使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附近的流域。随着时间的推进,河口附近堆积的泥沙越来越多,高出水面的岛屿也就因此得以形成。如此,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河口冲击岛的形成过程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而这无疑极大地深化了他们对“河口冲击岛”的认知与理解。这也充分证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能轻松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切实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后的运用能有效巩固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多数情况下,高中地理的课后复习局限于大量试卷,即学生需要通过众多的试题以实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这种一成不变的方式很显然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地理复习兴趣与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完成课后复习。如,在教学“城市化”这一节相关知识点后,笔者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幻灯片。在该思维导图中,城市化为第一关键词,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推动城市化的动力以及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属于第一关键词下属的第二层关键词;再往下具体划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以及不同阶段的特点则属于第二层关键词“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下属内容……如此,“城市化”这节内容的所有知识点都包含在这一张思维导图中。学生不许死记硬背,更不需要陷入繁杂的试题练习中,只需记住该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便能有效串联整节内容的知识点。
纵使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有着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能过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须知,现代信息技术只是高中地理教学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策略性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灵活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