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技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7-06-07张晶晶
张晶晶
摘要:如今的高中英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却忽视了翻译能力及基本素养的培养,更谈不上将基础的翻译技巧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以多年的教学實践为例,浅谈如何从教材及其教材配套的练习中渗透翻译练习的实例,对学生输入相对丰富、有趣的翻译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促进英汉语言对比,提高翻译及写作水平,在翻译练习的语言转化中体会语言、文化差别,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翻译技巧;英语教学;渗透
一、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对翻译练习的重视度不够,即使有少量的翻译练习题,也主要集中在每个单元重点词组的互译,也只是巩固词组的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翻译题也仅仅止步于对答案,看单词及词组的形式是否正确,缺乏规律性的讲解,随意性很大,更不会借助翻译练习渗透翻译技巧,一方面由于教师本身缺乏翻译理论知识,自身翻译水平有限,所以在讲解翻译技巧时缺乏条理,不够充分,另一方面由于高考题型并未直接涉及翻译题,在高中英语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教师也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听、说、读、写上,而将翻译的能力抛之脑后。综合两方面因素,导致高中英语课堂上翻译能力的培养处于边缘地带,鲜有问津,很难有立足之地。
二、如何利用教学实践渗透翻译的技巧
翻译技巧的渗透需要教师增强意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大量的例子作为支撑来进行翻译技巧的传授。需要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翻译实践时,难度适中,不能超越高中生的能力。本人将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例,来设想在新课标引领下的教学中如何开展翻译技巧在教材及练习中的渗透。
比如,在讲到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六Unit 2 poems这一单元时,借助诗歌话题,可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英文版让学生查看翻译技巧。因为这里较突出了词性转化,将汉语中的定语翻译成英语中的介词短语并后置,将定语转化为状语,让学生欣赏诗歌的同时,看到了一些翻译技巧的应用。比如:“作别西天的云彩”译为“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那河畔的金柳”译为“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是夕阳中的新娘”可译为“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波光里的艳影”可译为“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三、增加有效、有趣的翻译练习输入
基于本人的教学实践,高中翻译教学中,依据课本习题为基础的翻译练习较多着重于训练对单词、句型的掌握,比较局限,有时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有必要增加有效、有趣的翻译练习,以增加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增添生动形象的习语翻译
在翻译习语时,不仅要译出习语的意思,还应让学生注意习语的文化特色。比如让学生关注到英语中很多习语是跟“Rome”有关的,“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All roads lead to Rome”,让学生用对应的汉语习语尝试翻译出来,让学生在英语课堂尝试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在语言转换中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比如“the apple of ones eyes”来自圣经的故事,如《圣经》中“keep me as the apple ofthe eye”(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现在译为“掌上明珠”被人们广泛使用。
2.呈现词汇的文化意义
在英汉语言对比中,以颜色词的文化意义较为明显,比如“red”在中国表示喜庆、吉祥等意义,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主要指鲜血颜色,会使西方人联想到暴力、危险,产生了一种颜色禁忌。再比如白色在西方文化中认为是高雅纯洁的象征,是西方人的崇尚色。而在中国文化中却是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和凶兆。
翻译技巧的渗透,虽然有一点难度,但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十分必要,有利于增强高中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贯穿于听、说、读、写为主导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注重提高自身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给学生铺垫较好的翻译能力,通过设计巧妙生动的例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翻译活动中来。以避免在翻译中出现错误,不断提高其翻译能力,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达到新课标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渗透翻译技巧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