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地区如何开放搞活,雄安寻找答案
2017-06-07艾琳
◎ 艾琳
内陆地区如何开放搞活,雄安寻找答案
◎ 艾琳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市场最开放、经济最活跃、人民最富裕的两个经济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全球著名的城市群、成为全球最具成长力的经济圈。两大经济圈之所以活力四射、动力无限,除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之外,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的作用也是分不开的。正是两大经济特区的腾空而起,才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开辟出了一条新路。
而就中国的实际来看,只有沿海地区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面积更大、人员更多、发展条件也相对较差的内陆地区如何发展,显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上升到一定台阶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也只有内陆地区共同发展了,中国走共同富裕之路才有希望,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才有希望。
雄安,无疑可以成为中国探索内陆地区如何发展的一个尝试。因为,雄安位居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周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地区。如果雄安能够异军突起,成为深圳、浦东那样的经济特区,那么,对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一旦雄安的探索取得成功,就能够将经验复制到其他内陆地区,从而推动整个中国内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异。
毫无疑问,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仅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更事关内陆地区能否开放搞活的大局。所以,能否通过雄安新区的设立,探索出一条内陆地区开放搞活的新路,是摆在雄安新区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内陆地区的开放搞活,能在雄安寻找到答案。那么,今后内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步入快通道、进入新的发展轨道。
显然,从中央对雄安的定位和目标来看,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特区那么简单。“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样的提法,本身就表明,中央对雄安是寄予厚望、充满期待的,雄安必须扮演好内陆地区开放搞活的主角,成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典范。
虽然雄安没有深圳、浦东那样的交通优势,没有沿海的区位优势,甚至可能连水都需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需要充分借助南水北调的力量。但是,紧邻北京的产业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却是深圳和浦东不可比的。尤其是深圳,起步时的条件要比雄安差得多,不也发展起来了。
可以预料,随着雄安新区的正式宣告成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北京的产业将源源不断地向雄安转移,北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会逐步地搬迁到雄安或者在雄安建立分校、分支机构,人才则伴随着相关企业、院校、机构的转移而转移到雄安。很多北漂,也会逐步转向“雄漂”,使雄安成为一个新的技术、人才、资源、资金等的集聚地,并通过发展,转化成发散地,形成集聚与发展的双向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雄安既要接受北京功能定位溢出来的产业和资源,也要为内陆地区的开放搞活积累经验。所以,雄安的发展决不能是深圳、浦东的简单复制,而必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这条新路怎么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就是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就是要把雄安建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这个定位可以说是相当高的,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高过目前的深圳、浦东。
由于目标定位很高,因此,雄安从起步开始,就要把起点放高一些、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要站在全局看问题,当一个真正的示范区、先行区、引领区,让其他地方能够从雄安身上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能够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内陆地区进行复制。譬如产业定位、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示范、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创新等,都必须高起点、高目标,尤其不能再走其他城市依赖“土地财政”发展之路。
当然,如何象深圳、浦东一样开放搞活,也是雄安必须迈出的重要步伐。这一点,对内陆地区尤为重要,也尤为关键。按照近年来内陆地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观念、理念、思路是最核心的问题。毫无疑问,雄安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这个问题。自然,如何破解、如何扫除障碍,从而能按照先进的发展理念、超前的发展思维、崭新的发展观念去探索与追求,也是雄安能否为内陆地区开放搞活提供经验的关键。
从总体上讲,雄安既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就没有回头的余地,就必须接受考验、迎接挑战,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地克服,坚决地向前走,不要辜负中央的重托,不要辜负全国人民、尤其是内陆地区人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