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西某煤矿充水因素分析

2017-06-07陈冲

价值工程 2017年16期
关键词:含水层煤矿

陈冲

摘要: 水害防治工作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本文详细论述了该井田的充水因素,通过对充水因素的分析,得出了该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为这类煤矿安全生产的防水工作提供参考。

Abstract: Water fill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has always been the top priority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1]. In this paper, the water-filling factors of the field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water-filling factors, the main water-filled aquifer of the coal mine is got, which provides reliabl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safe production of the mine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waterproof work.

关键词: 煤矿;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采动裂隙导水带

Key words: coal mine;aquifer;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mining-induced fractures water diversion belt

中图分类号:P641.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194-02

1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本井田为全隐蔽的华北型石炭~二叠系煤田,煤系基底是奥陶系,沉积了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盒子组、山西组、二叠系下统太原组,其上被新近系和第四系所覆盖。主要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

1.1 含水层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十下灰及奥陶系灰岩、太原组三灰、底板砂岩、山西组3煤层顶、石盒子组砂岩、Q+N砂砾层。其中开采上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包括太原组三灰、底板砂岩和、3煤层顶;开采下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包括十下灰及奥灰。

1.1.1 新生界松散含水层

①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第四系地层为河湖相沉积广布全区,由细砂、砂质粘土和粉、粘土组成,与下伏新近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131.80~188.10m,平均厚160.90m,东北薄,西南厚。砂层比较松散,连续性较好,透水性较强,单位涌水量0.6396L/s.m,其浅部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属中等富水松散孔隙含水层。

②新近系。厚372.60~559.80m,平均419.99m,由粘土、砂質粘土和砂砾层相间沉积组成。参考相关资料,其可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N2):厚184.00~383.80m,平均216.59m。由杂色粘土、砂质粘土与中、细砂层相间沉积而成。

下段(N1):厚80.30~278.10m,平均203.40m。多以厚层粘土为主,粘土呈杂色,呈半固结状。精查阶段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01~0.0004l/s.m,富水性弱,说明其属富水性弱的松散孔隙承压含水层,因为底部砂层分布和含粘土不同,局部可达到中等富水。

1.1.2 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该组主要分布于井田东部,有39孔揭露,含水层为中、细砂岩,砂岩单层厚度2.70~17.50m。多分布于断层附近,漏水点下距3煤层间距,除位于断层附近的Z-8、Z-11两孔为99.80~177.24m外,其余4孔均大于200m,均位于采煤裂隙带之上,通常不会对开采上组煤层实现充水。

1.1.3 山西组3(3上、3下)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

3(3上、3下)煤层顶、底板砂岩,统称为3砂。厚14.10~49.75m,平均30.33m,以细砂岩为主,局部为中砂岩。据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20~0.0091l/s·m,富水性弱,这说明3砂特征表现为补给条件差、径流不畅。3砂为开采2、3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

1.1.4 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①三灰厚5.12~9.84m,平均6.95m。据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0.000319l~0.123l/ s·m,富水性弱~中等,说明三灰富水性差异较大。三灰上距3煤层50.25~72.95m,平均58.18m,是开采3煤层底板进水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②十下灰。井田内12孔揭露,厚3.70~8.90m,平均6.14m。浅部裂隙发育,局部有溶蚀现象,充填方解石与泥质。据251号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0.0001866L/s·m。本井田精查阶段未对十下灰进行抽水试验,其富水性有待进一步勘探证实。十下灰为开采16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是16煤层顶板。

1.1.5 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有3孔揭露,揭露厚度5.16~53.96m,其中仅有Z-7号孔揭露厚度大于50m,岩性为浅灰至棕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内有缝隙,有的缝隙内有填充物。勘探阶段未作抽水试验,同时16煤层下距奥灰仅37.20~42.69m,压盖隔水层较薄,静水压力大,因此,奥灰水对开采下组煤层的威胁程度有待进一步勘探证实。

1.2 隔水层

隔水层有第四系、新近系粘土类隔水层;太原组泥岩、粉砂岩类隔水层;本溪组铁铝质泥岩;下二叠统杂色泥岩、粉砂岩隔水层;上二叠统泥岩、粉砂岩、铝土岩等隔水层。

1.3 水文地质类型

太原组三灰、底板砂岩、3煤层顶为井田内上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3砂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富水性弱至中等,其补给条件较差,因此不难发现该组煤的水文地质类型为裂隙、岩溶类简单~中等型。太原组十下灰和奥灰为下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下组煤的水文地质类型为裂隙岩溶类中等偏复杂型。

2 充水因素分析

2.1 上组煤充水因素

实践发现,上组煤开采的主要充水途径为直接揭露含水层的井巷工程、底板破坏裂隙带、受采动影响而造成的顶板冒裂导水带,以及导水的断裂构造。采动裂隙导水带[2]是其主要正常充水方式,因此在分析上组煤充水因素时,必须考虑煤层采动裂隙的影响范围。

采区内3煤层厚1.79~13.03m(含夹矸)。采用其全煤厚综放开采条件下,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与采煤的关系[3]:

计算了全煤厚综放开采条件下,3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经计算,3煤累计可采厚度最厚为9.04m,冒裂高度80.62m,只有Z-18号孔冒裂带至N1间距最小,为57.68m外(见表1),其余钻孔N1~3煤间距与冒裂高度之差均大于100m。因此,采区范围内,正常情况下新近系底部砂层与开采3煤层关系不大。

石盒子组砂岩的所有漏水点均位于采煤裂隙带之上,通常不会对开采上组煤实现充水。

计算三灰与3煤最大间距71.05m(X-3)时,其突水系数为0.14MPa/m(式中Cp取8m),大于0.1MPa/m。因此,三灰为3煤层开采时底板进水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2.2 下组煤充水因素

采区范围内ZS-4、ZS-6两孔揭露下组煤,其充水因素结合精查勘探成果评述如下。

2.2.1 15上煤层充水因素

15上煤上距三灰57.41~62.30m,平均59.86m。15上煤层厚0.91~1.25m,平均1.07m。正常情况下,开采15上煤层与三灰无关。因此,开采15上煤其顶板冒裂带影响范围内有七~九灰。

2.2.2 16上、17煤充水因素

十下灰岩是16上煤层直接顶板,是其直接充水含水层。采区内无揭奥灰孔,据精查成果16上煤层下距奥灰37.20~42.69m,充分考虑16煤层至奥灰间的各项实际情况,分析奥灰水底鼓的可能性,采用L-14孔抽水试验,按照以下公式,奥灰静水位标高36.05m计算突水系数

式中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厚度取8m,计算井田内奥灰突水系数为0.22~0.27MPa/m(见表2),TS均≧0.20MPa/m。由此可知,该煤层开采存在严重的底鼓突水威胁,不能继续开采。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由于揭露奥灰钻孔较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3 结论

①开采上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3煤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及三灰。奥灰水对16、17、煤层开采有严重底鼓突水威胁,影响煤层正常开采。应利用钻探物探等手段提前探明富水区区域,对于富水区强的区域,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提前进行疏放水。②对于影响开采的有漏水隐患的不良钻孔要及时封闭,消除钻孔导水隐患。③在开采到富水性强的地层区域、以及有断层或导水裂隙带发育的區域,一定要做好含水层动态监测工作,有疑必探,先治后采。

参考文献:

[1]董书宁.对中国煤矿水害频发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J].煤炭学报,2010,35(1):66-71.

[2]王双美.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概述[J].地质学刊,2006, 30(1):126-128.

[3]邵爱军.煤矿地下水与底板突水[M].地震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含水层煤矿
巨厚充水含水层疏放水层位优化研究
天津地铁深基坑深层承压水水力联系试验研究
美国西部奥加拉拉含水层水位下降原因初探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全球地下含水层下降惊人:要被抽干了
岩溶含水层水流模型研究进展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煤矿开采工艺的探讨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
混合抽水试验在深埋含水层地区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