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三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2017-06-07李生宝
李生宝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高三复习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使“学生应该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能有针对性地提升高三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根据教学实际,通过对学生作业答案进行分析,尝试总结学生思维能力各个层级的特点,并探讨提升高三学生语文思维的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题目呈现的学生思维状态——以古诗词鉴赏题目为例
笔者在高三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时让学生做了下题,并对学生作业答案进行了整理。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第(1)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综合能力,笔者整理了学生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优美景色的喜爱。
2.作者用笛声、山、水、燕子、雨、梨花等词语来表达诗人的心情。
3.作者描写了笛声、山水、燕子、梨花等意象创造了凄凉的氛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感情。
4.作者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劳劳燕子、雨中梨花等意象借景抒情,通过“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一句运用对偶修辞表达诗人心中孤寂之情。
5.作者借忧伤的玉笛声、辽阔的山水、低垂的冥云、千里觅食的燕子、雨中梨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冷静的氛围,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愁苦的思乡之情和在异乡的孤寂。诗歌上篇景中融情,首句“楼上谁将玉笛吹”一句运用“玉笛”典故,暗含思乡之意,次句作者因闻笛而起思乡之情,眺望故乡,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两句运用对偶,写燕子忙碌和梨花孤独之景象,更加衬托出诗人思乡中的愁苦形象。
二、答案分析及学生思维层级诊断
答案1表明学生没有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怎样”,更未理解词所写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其思维处于“未理解”的状态。答案2可以看出学生对此词“有一点感觉”,罗列了词中的一些意象,但并未说出词人到底抒發了怎样的情感,其思维处于“单点式”状态,即只理解其中一点,却并不深入。答案3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回答题目中“怎样借景抒情”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意象,二是修辞。所以他们找出了作者“借景抒情”所借之景物,说明了“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一句运用对偶修辞。这部分同学没有指出作者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的作用,也没有明确分析出词人在词中表达的感情。这部分同学思维处于“多点式”状态,即理解多点,却把它们当做孤立的要点。答案4可以看出,学生知道从意象和手法两个方面解答“怎样借景抒情”的问题,而且理解“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两句基本的抒情内涵。前句“劳劳燕子人千里”刻画燕子劳苦忙碌,而自己却是千里之外孤寂一人,后句“落落梨花雨一枝”写一枝梨花,风雨飘零,前面再冠一“落落”,更显其孤独寂寞,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这些同学的思维处于相较于前三类同学更高的层次,即“多点联系式”状态,答案能联系题目要求,并对词上片所有内容进行了全面把握,甚至可以分析“人千里”、“雨一枝”所暗含诗人的孤寂之情。有些遗憾的是,这些同学的理解仍然欠些火候,没有答出作者最主要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也不知道词中“楼上谁将玉笛吹”中“玉笛”运用的是李白诗《春夜洛城闻笛》之典故。李白原诗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如果学生理解到此程度,必然知晓张炎之词表达的亦是“思乡”之情。答案5就显得比较完美,基本涵盖了标准答案的所有关键点,甚至有扩展。这部分同学的思维处于“立体综合式”状态,能够把各个要点恰当分析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叙述。
以上五种类型的答案,其实显示出学生五个层次的思维水平。笔者对五种答案思维状态及特点进行了分类整理,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思维在不同层级,作业答案的特点不同,老师可以根据答案内容有效诊断出学生对诗歌理解和鉴赏的能力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高三语文复习。对于高三语文复习中的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考察理解力的主观性题目,学生的理解层级决定了得分情况。因此,我们依据上表的这种思维层级诊断,针对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层级来进行教学,必然会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有效性。
另外,语文学科学生学习效果的诊断,通常也是通过测试成绩这样的量化数据分析,如果仅用这一种方式来指导语文教学,显然与语文学科特点不相符,而且也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缺陷或思维缺陷,不利于后继教学。特别是高三语文复习,到最后完全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比拼。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高三语文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思维层级提升策略是提高高考语文复习效率的有效措施。
三、提高学生思维层级的思考和探索
(一)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现有思维层级确立训练提升目标
下表统计了上题第(1)问我班(2个理科班共119人)学生答案所呈现的思维状态:
依据上表统计情况,学生思维能力层级大多处在第二、三、四级,达到第五级的相对较少。我们高三复习的目的是巩固、加强和提高,所以复习教学和作业就必须有针对性,依据每个学生的现有状况,设定思维训练目标。我们在高三复习中,多次对学生作业和试卷进行深入分类、整理,从而确定学生的思维层级,合理设置提高步骤。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训练,要循序渐进,而不能盲目要求全班同学或一个同学从现有思维水平一次性上升到“立体综合”思维状态。例如上题答案处于第二级思维层次的学生,应该从分析题干要求和理解诗歌内容方面加强指导,该题目虽然看似是简单考察“抒情手法”,其实学生必须要抓住题干中的“怎样”,从理解词上片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角度去思考、归纳。通过解读该词上片,可以简单分析理解词人借“意象”来抒情,但抒发什么样的感情?有没有通过其他的艺术手法来抒情?这便是这个层级的学生继续思考、理解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提示这类同学注意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思维由第四级上升到第五级?这就要求学生在储备了诗词常识的基础上,立足全面理解诗歌的层面,将诗歌中各个信息点都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有深度的结论。如上题,学生既要能够准确、全面地理解词中“意象”,知道“玉笛”典故,还要理解到“暝云低”、“劳劳燕子”、“落落梨花”都是在衬托诗人思乡的愁苦,甚至在作答时要联系诗词鉴赏中“艺术手法”的作用,这样全面分析、纵横联系,将不同角度的信息点进行整合,才能使结论全面而深刻。
(二)根据学生思维层级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分组-比较-整合”的学习活动中完善思维结构
依据以上五类思维能力层级分类,笔者又选择多种题型,进行多次统计、分析、综合和探索尝试,发现“分组-比较-整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完善学生思维结构,提升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分组-比较-整合”学习方式的步骤是:第一,充分了解各个学生所处的思维层级,按照2:2:2:1进行分组(第一、二等级的同学合在一起分组);第二,练习题目自己独立完成,之后小组内成员分别展示答案,组内成员间进行答案比较;第三,答案对比之后寻找没有理解到的要点和原因,由最高层级的同学指导、监督,并在组内形成完美答案,最后写出小组活动小总结。例如一道广东高考卷文言文阅读题目,其中第9题要求把原文中3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其中一句是: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笔者抽查并整理了其中一组的学习成果情况。他们独立完成后,答案基本形成如下四种类型:1.年岁不好把赈灾的欠着,快乐的年岁再捐献,省略社会上的粮仓法,而且去除弊端。2.年岁不好就准备赈济,好的年成再捐献,就像社会上的粮仓法一样去除弊端。3.今年欠着防备灾荒以赈灾,丰收的年岁再捐出粮食,大概就像社仓法一样可以去除弊端。4.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丰年再捐出粮食,这样大体上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它的弊端。经过展示、对比、讨论修改后,他们组形成的最后答案是:5.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这样大体上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我们把答案5和前4种答案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这一组同学的“答案对比”环节做得很细致,探究研讨也比较深入。特别是原句“而去其弊”中“其”字,翻译为“社仓法”比“它”更明确,而不致于产生歧义,从细节充分显示出他们深入的思考。“分组-比较-整合”学习活动的关键是“比较”,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思维问题,在不同层次的答案展示对比中感受到思维结构的差异,进而通过总结思考,撰写体会来完善自己的思维结构,提升思维能力层次。
(三)让学生研究“错误”,集体分析,逐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作业答案中的“错误”是学生思维失误或存在缺陷的体现,老师检查作业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进行分类登记,然后在教学中有意指出这些“错误”,经过班级同学集体诊断,明确自己思维水平所处层级,再在老师指导下明确自己“错”在何处,因何而“错”,逐级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笔者让学生练习下题: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定于2011年10月18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下面是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会徽,请仔细观察,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把它的创意阐述出来。(说明:从内到外的三条弧线的颜色分别是绿色、黄色和红色)
笔者發现了以下几个层级的答案:(一)图案整体像个“7”,表明是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二)整个图案像阿拉伯数字“7”,也像“跑道”,表明是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三)整个图案像跑道,也像数字“7”,表明是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图案左上方飞翔的彩鸽,象征放飞和平,增进友谊。(四)整个图案像跑道,也像数字“7”,左上方飞翔的彩鸽,意味着本届城运会本着放飞和平、增进友谊的内涵,把主办城市南昌迅速发展和运动会成功举办的信息带给全国人民;红黄绿象征举办城市南昌的悠久历史和三江流经的地理位置。本题答案没有处于“不理解”思维状态的同学,因为图案寻找一到两个信息点还是比较简单。整理学生答案发现大多同学对图案信息点寻找不全面,对图案的内涵只停留在直观表面,思维深度不够。于是,笔者把答案(一)、(二)、(三)分层级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集体诊断,寻找“不足”,并按评分标准让学生给出分值。学生在寻找和诊断错误中感受到思维结构的差异,领悟了自己思维状态的不足,逐步学习全面而深刻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使思维能力循序渐进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作业分析诊断,可以让学生及时明确自己的思维层级,了解作业当中呈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状况,教师也可以尝试从学生思维结构入手,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思维提升的目标和方法,帮助学生找出思维中的不足,进而提高高三语文复习效率。